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中評:菲律賓真的「服軟」了?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8-1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菲律賓總統府發言人陳顯達日前強調,菲律賓與中國的關係是「多方面的」,並非局限於南海。

【文匯網訊】據中評社8月19日發表評論,原文標題為:菲律賓真的「服軟」了?

據報道,菲律賓總統府發言人陳顯達日前強調,菲律賓與中國的關係是「多方面的」,並非局限於南海。與此前菲律賓高調宣佈關閉與中國的南海問題談判通道、加緊購置海軍軍事武器相比,此次菲律賓主動示好,是否預示著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態度轉緩,有意向中國妥協?

此前7月3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設海洋強國研究進行的第八次集體學習會上稱「要堅持『主權屬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方針,推進互利友好合作,尋求和擴大共同利益的匯合點。」

習近平的這番話反映出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直接大膽地亮出底牌,即關於南海問題的一切談判必須以承認中國的主權為前提。只要承認中國的主權,其他都好商量。中國不僅不會逼迫相關國家捨棄南海豐富的油氣資源,反而會加強資源共享,互利共贏。

中國的這一政策底線讓菲律賓頗為為難。一方面,菲律賓會認為,中國獲取南海爭議島嶼的主權只是其海洋大戰略的第一步。一旦承認中國對南海爭議島嶼的主權,中國便具備了採取進一步措施的法理依據。屆時,即使菲律賓再反對、再抗議,也缺乏法理支撐,再也無法掀起大浪。畢竟這是中國的領土,中國享有充分主權。

另一方面,不承認中國的主權也並非長久之計。習近平已明確表態「主權在我」。菲律賓即使聯合其他國家共同對抗中國維護領土主權的決心尚無勝算,更何況菲律賓一己之力?在此背景下,菲律賓陷入一種矛盾狀態,既不敢承認中國的主權,又不能不承認中國的主權。此時,引入外力便成為菲律賓的救命稻草。

然而,引入外力並未打消中國的堅定立場。自2011年美軍宣佈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以來,美國不斷拉攏日本、菲律賓及其他東南亞國家與中國對抗,但中國在海洋領土爭端中的立場不僅未軟化,反而更趨強硬。換言之,美國的軍事威懾效應對中國並不具有足夠的震懾力,反而更加激起中國的不滿與自強。

7月5日,中俄聯合海上軍演在日本海和彼得大帝灣舉行,分析人士認為,中俄此舉不僅威懾日本,其矛頭更指向美國。7月26日,中國海軍三大艦隊在南海組織實彈演練,演練中使用了遠程防空導彈、中近程防空導彈、反艦導彈及潛射反艦導彈等四種海軍目前的主力作戰裝備,目的是告訴攪局者:不要懷疑中國維護南海主權的能力。

這些都顯示出,中國也在以其人之道還直起身,通過軍事反威懾來抵消美國的軍事威懾效應。雖然外界一直揣測中國是否會忌憚與美國在南海爆發軍事衝突,但不可否認地是基於核威懾的安全困境,中美爆發海上衝突的可能性並不大。因此,引入外力對於軟化中國維護南海領土主權的戰略意志並不可靠。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8月5日出訪東南亞時明確表示,中國與東盟要排除干擾,各方應多做有利於推進「準則」進程的事,為此創造必要的條件與環境,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顯而易見地是,中國的立場很明確,引入外力不僅不會改變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反而會使得菲律賓逐步喪失與中國商討南海問題的基礎。換言之,如果菲律賓仍然執意引入外力,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不僅不會改變,還會強化維權措施,這對於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的情勢而言,恐怕是弊多於利。

此外,引入外力也使得菲律賓將自身置於與中國對抗的境地,也著實憋屈。尤其是在中國與東南亞的經濟聯繫日益緊密之時,菲律賓不想失去搭上中國經濟快班車的機會。菲律賓新聞社8月14日報道,菲律賓總統府發言人陳顯達當天表示,無論阿基諾總統是否出席中國—東盟博覽會,此行主要目的是加強菲律賓與中國的經濟關係。

總體而言,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仍處於進退兩難的矛盾狀態。強硬對抗中國不僅損害經濟利益,也硬不過中國,可謂得不償失。「服軟」又拿不下面子,更不討美國歡心。為今之計,菲律賓只好硬一陣軟一陣,耐心與中國周旋。

      責任編輯:吳筱惟
烏克蘭情侶鐵軌「活春宮」被碾壓      [2013-09-30]
英美記者聯手揭美國安局暗殺計劃      [2013-09-30]
警方曝留美中國留學生情殺案始末      [2013-09-30]
日本撞船意外拘中國船員      [2013-09-30]
傳美日潛艇潛伏中國 解放軍反制      [2013-09-30]
美政府面臨關門 自由女神或關閉      [2013-09-30]
中國海軍「青島艦」訪澳大利亞      [2013-09-30]
安倍將推5萬億日元刺激計劃      [2013-09-30]
習近平首赴APEC 明年峰會中國辦      [2013-09-30]
孟買樓房倒塌已致60人死亡      [2013-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