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薄熙來貪污受賄案公審微博直播,濟南中院粉絲狂升至逾50萬。 【文匯網訊】中國連續五日對昔日政治明星薄熙來案的審理細節,向社會曝光了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同時也折射出中國反腐敗的艱巨性。
據路透中文網報道,儘管在庭審中薄熙來幾乎對所有指控予以否認,最終審判結果尚不得而知,但這種首次通過微博直播公開審理的方式,將案情和權力腐敗軌跡呈現在廣大民眾面前,在增加透明和公開度上開了個好頭。
「預防權力腐敗對各國都是一個難題,中國也不例外,尤其是中國看重仕途和人情的傳統文化,更容易滋生很多合法不合理的事,都會加大預防腐敗的難度。」一位不願具名的官方人士稱。
他指出,要讓權力得到約束,最重要的是要有考核和監督機制,讓這個考核監督權力的機制陽光透明就是最好的反腐劑。
近期中國網絡針對「官員該不該有隱私」的討論沸沸揚揚,要求建立官員財產公示制度,以及禁止裸官等改革官場制度的舉措屢屢被網民提及。裸官是指配偶和子女均在境外定居或加入外國國籍的官員。
法制日報在一篇官員子女應與權力拉開距離的文章中稱,官員應在公眾知情權面前,讓渡部分的隱私。這種讓渡也不是對官員的另眼相看,而是因其身份才產生的必然規定和特定規範。
「只有如此,公眾的知情權才能得到保證,官員也才能得到足夠的約束和提醒。如果官員一邊在使用權力,一邊又想完全像一個普通人,這樣的想法要麼是一種天真,要麼是一種躲避。」文章稱。
回顧薄的仕途,可謂是一邊腐敗一邊高昇,如果沒有王立軍出走,薄熙來會東窗事發嗎?絕對的權力必然帶來絕對的腐敗,這在薄熙來案上清晰可見。
在第五日庭審上,公訴人指出,「被告人薄熙來長期在領導崗位工作,清楚地知道手中權力能給他人帶來利益,也清楚地知道唐肖林,徐明給予其本人或其家人財物的目的是想換取他手中的權力以獲取利益。」
在這種共同利益驅使下,形成了「丈夫利用權力為請托人辦事,妻子收受請托人財物」的共同受賄模式。在這樣的模式下,不論薄熙來對薄谷開來收受財物的認識是概括的還是具體的,是事前明知的還是事後知情,都不影響其與薄谷開來構成共同受賄犯罪。
經過近五天的公開開庭審理,8月26日13時04分一審庭審結束,法庭宣佈擇期宣判。
此案引發海內外媒體和民眾關高度關注,相關新聞始終位居各大網站點擊榜前列,濟南中院的微博關注人數也是直線上升,各社交媒體對此案的相關評論更是鋪天蓋地。
對其首次網上直播公審過程,亦被一些媒體認為顯現出中國嘗試更多司法透明化之舉。
今年7月8日,中國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被法院以受賄罪、濫用職權罪數罪並罰,決定執行死刑,緩期二年執行。
本月初,中國宣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黨組成員、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黨組書記、局長劉鐵男被開除黨籍和公職,其涉嫌犯罪問題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官員腐敗案被高度關注,背後彰現民意
事實上,對於上任不久且力打「改革反腐」牌的中國新一屆政府而言,眼下的困境顯然不僅僅是力挽經濟下行的巨大壓力,更難的是如何在官員腐敗案層出不窮下重聚民心。在蒼蠅老虎一齊打時,如何實現用制度把權力關進籠子裡。
「首先應該改進的是官員的選撥和考核機制,官員不僅僅是對上負責,更應該對下負責。」一位不具名的金融機構高層就稱,這種特徵最明顯的就是在金融機構,「有時候能不能陞遷不是只看其表現和工作能力,還包括很多軟性的東西,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官場潛規則。」
他無奈地稱,一旦潛規則盛行,優秀人才就很難有用武之地,也會導致官場上到處都是碌碌無為之人,這也是中國官場上有個性的官員不多見的重要原因。
而要根治權力腐敗的痼疾,僅靠一陣風式的運動打擊顯然不夠,更涉及中國官場用人制度的完善,以及對官員的監督和考核機制。
中國官媒了望雜誌刊登一篇文章稱,十八大以來到5月底,公開報道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6篇重要講話中,有13篇講到反腐倡廉建設。其中強調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
這或許也是中國各方對預計將於下半年召開的三中全會的主要期盼內容之一。
近日,美國當局正在對投資銀行摩根大通展開受賄調查,以查明其是否通過僱傭中國高官子女而獲得在華從事相關業務的機會,涉及的高官子女包括中國銀監會前副主席、現任光大集團董事長唐雙寧之子和原鐵道部運輸局前局長張曙光之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