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文匯緣之餘鋼:感念鄧公與文匯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9-0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余鋼展示當年文匯報的報道版面。(本報記者王曉雪攝)

【文匯網訊】中國首席高爾夫球場設計師余鋼:變廢為寶 廿載新路邀文匯再見證

【香港文匯網記者 王曉雪、凱雷 北京報道】「中國有了第一位華人高爾夫球場設計師!」這是香港文匯報首家報道鄧公南巡深圳後,將目光投向最早響應的民企與個人的系列報道之一余鋼由此走入文匯報的視野。整整二十年後,已是中國首席高爾夫球場設計師的的余鋼,他感謝文匯,更感恩鄧公,是南巡改革與文匯激勵令他沿著吃螃蟹的路開弓不回頭。

首位華人設計師 吃螃蟹

20年前,居於深圳的余鋼接到港商之邀設計廣東從化溫泉高爾夫球場,不免心懷忐忑,那時高爾夫運動在中國方起步,高爾夫球場設計更是歐美設計師的天下,「to be or not to be」,這樣的抉擇對誰而言都是個難題。回想當初到廣東從化的艱辛,余鋼不無感慨,當時「高爾夫」還叫「哥爾夫」,華人設計師的面孔的出現更令人驚奇,最終在1992年冬天,余鋼以獨特的作品震動珠三角。

文匯報記者敏銳捕捉到當時還被視為「西洋運動」的高爾夫球場上闖入的這個華人面孔,而鄧公南巡深化改革的市場經濟浪潮,令余鋼作為第二個關鍵抉擇,1993年在深圳創辦新自然高爾夫公司,成為中國首家華人高爾夫球場設計民企。

首位走出國門 設計國際大球場

兩次「吃螃蟹」的短暫榮光之後,余鋼與中國高爾夫球設計業迎來十年難以突破的瓶頸——西方百年積澱的設計技術與理念,國內「崇洋」的風尚,令身為設計師余鋼面臨挑戰,更內心糾結——全程設計、眾人讚好的球場最終不能堂堂正正簽上自己的名字,為西方設計師貼牌,利潤又是相當微薄........這些難題,讓余鋼一度想放棄。他說,波折、困難,比他想像的還要多。當時做貿易、做製造,都能賺很多錢。但做最好的華人設計師的信念支撐著他走下去。

十年後,余鋼迎來了曙光。與西方設計師比肩的作品,「浪漫,不浪費」的設計理念,不但得到國內有識之士的認同,他更成為首位走出國門,受邀設計國際大型球場的中國第一人。

9月9日 結婚紀念日共慶

二十年風風雨雨,當余鋼再次見到文匯報記者格外親。他幽默的說:「今日高爾夫球場設計,華人從零起步,當年的一顆小幼苗已然長成參天大樹,我沒有辜負文匯報的眼光吧」。

余鋼在會面時更透露一個小秘密,9月9日是香港《文匯報》創辦65週年報慶,而這一天也是余鋼夫婦的結婚紀念日。

未來十年是中國城鎮化加快發展的黃金時期,但中國高爾夫未來二十年的發展已難以重蹈過去西化與浪費的老路,在以人以為本、環保發展的城鎮化進程,高爾夫界皆在思索符合中國城鎮化發展實際、有中國氣派的新路。而余鋼最新設計的兩個高爾夫球場是將污染嚴重的廢料場與不適宜居住的山巖區「變廢為寶」,這引起業界的關注。

走進余鋼的辦公室,令人吃驚。居然沒有一張老闆桌,到處都是大卷設計圖紙,設計師的風格與特色二十年不改。首位、首席是探索、是實力所在,但余鋼有他的理想:有別美式道路,在丘陵地帶及沿海灘涂地帶設計球場,讓「浪漫,不浪費」的理念引領新路。

余鋼借中國園林藝術描摹了他的願景,「你看蘇州園林,無論在哪一個角度看,你都能得到一幅完美的圖畫,這就是中國美學中強調的自然。而自然又是高爾夫運動的靈魂所在」,余鋼說,「畫了這麼多年圖,我越來越相信,中國人完全有可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高爾夫文化,我邀請香港文匯報再見證未來新二十年,到我設計的球場看一看,變廢為寶、丘陵山地成就中國氣派的高爾夫設計不是夢!」

      責任編輯:維和
為民族英雄正名 文匯岳飛十年結緣      [2013-09-04]
本報看望創刊元老張克明 百齡老人揮毫「我愛文匯報」      [2013-09-03]
文匯緣之保利 贊文匯報關鍵時刻愛國愛港      [2013-09-03]
劉復之同志逝世 曾任鄧小平秘書      [2013-08-25]
薄一波用哪八個字評價鄧小平      [2013-08-25]
鄧小平紀念網開通 網友可留言      [2013-08-21]
易中天:要從女媧寫到鄧小平      [2013-08-15]
吳官正:偉大鄧江選擇偉大朱鎔基      [2013-08-15]
香港文匯報網微博粉絲數均破十萬      [2013-08-07]
基辛格稱鄧小平曾帶他吃火鍋      [201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