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中國「以房養老」即將試點,消息一出,養老的話題再次成了人們關心的焦點。然而,在「以房養老」模式的發明國荷蘭,這一模式卻並未成為主流。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上周,荷蘭衛生部部長伊迪絲·席佩斯(Edith Schippers)應邀訪華,她在上海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荷蘭目前的養老模式還是以領取養老金為主,當地並不流行「以房養老」。
為荷蘭推遲退休年齡辯護
伊迪絲·席佩斯告訴記者,荷蘭的退休養老金主要來自於政府的補貼和私人的儲蓄。整套體系是為了能保證人們在退休時拿到最後月工資或平均稅前工資的70%。具體而言,退休養老金由三部分組成:國家養老金(AOW)、僱員退休金以及私人儲蓄或其他保險的補充。國家養老金人人有份,是中央政府發放的集體養老金,也是養老金最主要的部分;人們實際拿到的金額取決於家庭結構:單親家庭高於單身人士,單身人士高於有配偶的人士。僱員退休金則是按月從工資中扣除,通過養老保險基金積攢的退休金,由僱主替僱員支付一部分。在這點上,荷蘭的養老金體系跟中國類似。
席佩斯表示,從今年開始,荷蘭人的退休年齡已經從原先的65歲延長至了67歲。她並不認為推遲退休年齡是由於財政的緊縮政策,而主要是順應荷蘭的老齡化趨勢。「人們的壽命越來越長,那麼人們工作的時間自然也應該更長一些。」在她看來,這是讓養老金體系可持續的不二選擇。
「如果你想要擁有一個可持續、穩定的養老系統,就必須做好隨著人口結構發展而改變的準備。」伊迪絲·席佩斯舉例說,「以前你能活到70歲,65歲退休,而現在你能活到90歲,67歲退休,這兩種你願意選擇哪個?」她表示,未來的退休年齡還會根據人們的壽命增加而不斷推遲。據荷蘭統計局的預測,到2060年,退休年齡將推遲到71.5歲。在伊迪絲·席佩斯看來,不應該將老齡化看做是問題,而應是積極的挑戰。「政府投入了大量金錢來改善醫療條件、治癒疾病讓人們活得更久,那麼我們也應該工作得更久一些,這是令人高興的事。」
家庭醫生是關鍵
如何讓醫療體系可持續發展?伊迪絲·席佩斯提出,可持續的醫療體系中關鍵的一部分是家庭醫生。在荷蘭,每個人都會有家庭醫生,人們上醫院前必須先找家庭醫生。「家庭醫生的服務幾乎佔了整個醫療體系的90%。」看過家庭醫生之後,才會去社區中心或醫院接受更複雜的治療。
伊迪絲·席佩斯表示,現在中國還沒有實現每個人都擁有家庭醫生,但要想讓醫療體系可持續,就必須推動家庭醫生的發展。
荷蘭的醫療保健水平高且費用低,醫療體系覆蓋全體公民,已經連續三年在歐洲消費者健康指數中位列第一。荷蘭強調為所有公民提供醫療服務,在保持高質量的同時將費用維持在較低、較合理的水平。因此,第二次訪華的伊迪絲·席佩斯也提出,希望中國和荷蘭的合作可以實現「用更少的錢來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未來的荷蘭會致力於從住院治療過渡至健康護理人員看護、社區專業護理師看護,以支持慢性病患者的自我恢復,同時發展電子醫療,包括遠距離醫療、在線治療和預防等。而未來的中國不管是在家庭醫生還是養老服務上,都需要更多更先進的設備、技術和專業人才。而此次荷蘭衛生部的訪華團就帶來了許多在建立現代醫院、護理和醫療技術培養等方面的專家,席佩斯希望中荷更密切的交流和合作可實現兩國的共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