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毛志剛被『雙規』或與此前被查的戴曉明、李春城案有關。由於此事極為敏感,現在公司上下行事都很謹慎。」9月17日,成都銀行一內部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透露。
據時代周報報道,今年6月份,成都銀行前董事長毛志剛被免職,原財政部長李捷為新的董事長人選。不過,卸任不久的毛志剛很快傳出被「雙規」。對於此事,成都銀行一直保持沉默。9月16日,記者致電成都銀行辦公室,其工作人員稱「我們現在什麼都不知道,也不接受任何採訪」。
2012年8月中旬,時任成都工投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戴曉明被帶走接受紀檢部門調查,據稱其在接受調查期間檢舉揭發他人多條違紀違規線索,不久,四川原省委副書記李春城被調查。隨後,成都多家國企領導被紀檢部門調查,其中包括成都市興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譚建明、總經理王文全,成都建築工程集團總公司(下稱「建工集團」)董事長張俊。
據查,毛志剛曾擔任成都市大型國資委企業成都工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工投集團」)董事長,「許多市政府主導的項目都離不開成都工投集團的支撐。」一位不願具名的當地官員稱。在毛志剛掌舵成都銀行期間,成都工投集團曾為其大股東之一;2012年,成都建工集團也以6.23億貸款位列成都銀行前十大貸款客戶。
毛志剛2004年掌舵成都銀行以來的重要工作就是推動成都銀行上市。為此,其2007年引進戰略投資者豐隆銀行,並加速推動成都銀行對外擴張。然而,啟動上市計劃2年多,成都銀行上市始終無進展,這或成其掌舵成都銀行9年的最大憾事。
與地方投融資平台關係複雜
對於上市遲遲未有突破的成都銀行而言,其9月發生的一場人事變動或讓其上市之路又添艱辛。
近日,成都銀行前董事長毛志剛被「雙規」。成都銀行一位內部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透露,毛志剛被「雙規」或與此前的「李春城案」有關。
9月5日,成都銀行在官網發佈公告稱,9月3日已召開2013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選舉產生了第五屆董事會、監事會。同日,第五屆董事會、監事會分別召開了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選舉李捷為第五屆董事會董事長,張建華為第五屆監事會監事長,聘任王暉為行長。
事實上,成都銀行這一輪人事變動早就已經低調進行,並且具有濃厚的行政色彩。5月5日,成都市政府召開的第3次常務會議就決定,「免去田華茂的成都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長職務(保留原待遇)」、「王暉為成都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長人選」。
而在6月21日召開的成都市政府第7次常務會議則決定,「免去毛志剛的成都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職務」、「李捷為成都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人選」。
資料顯示,此次人事任免涉及20多位人員,其中包括此前已經被紀檢部門帶走接受調查的成都興蓉集團董事長譚建明、總經理王文全。
資料顯示,毛志剛為大專文化程度,經濟師,1998年之前在四川第一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工作,曾位至董事長、黨委書記。1998年後,毛志剛進入政府部門,並且身兼數職,最高曾擔任成都市政府副秘書長和成都市安監辦主任。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1年8月-2004年4月間,毛志剛不僅一直擔任成都市政府副秘書長,而且還是成都市大型國資委企業、成都市政府重要的投融資平台—成都工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的第一任掌舵者。
成都工投集團成立於2001年8月,原名成都工業投資經營有限責任公司,2008年2月28日正式更名,註冊資本50億,經營範圍包括投資、非融資擔保、資產經營、管理和資本運營、工業地產等多個領域,曾先後參與中石油天然氣1000萬噸煉油、80萬噸乙烯項目合作、成都一汽、富士康、京東方、深天馬等市多個重大產業化項目的建設,是成都市政府重要的投融資平台。
而在毛志剛擔任市政府副秘書長和工投集團董事長期間,李春城在成都市委擔任市長、市委書記等職務。
「許多市政府主導的項目都離不開成都工投集團的支撐。比如李春城主政期間曾力推的『舊城改造』項目,就曾以成都工投集團為融資平台籌措到150億的拆遷資金。」一位不願具名的當地官員稱。
2012年8月中旬,時任工投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戴曉明被帶走接受紀檢部門調查,而戴曉明接受調查後不到4個月,時任四川省委副書記李春城被紀檢部門帶走調查,外界紛紛將戴曉明被「雙規」看成「李春城案前奏」,而隨後在成都進行的一系列緊鑼密鼓的人事任免則被看成「李春城案」的繼續發酵。事實上,雖然毛志剛早在2004年就已經離開工投集團,但其掌舵成都銀行期間一直與成都工投集團及其背後的成都市國資委有著牽連不斷的關係。
2010年,工投集團及其下屬子公司所控制的成都銀行的股份達到14.59%,而成都市國資委企業成都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投控集團」)持股4.96%。次年,在經過一系列股權轉讓後,成都投控集團以20.07%成為成都銀行的第一大股東,其前十大股東中,國資委下屬企業3家,持股總比重佔到27.52%。
債台高築年息達1.68億
事實上,對成都銀行來說,毛志剛是一個力挽狂瀾的人物。
2004年8月末,成都銀行存款餘額僅167.1億,市場占比降至4.7%,不良貸款率高達25.43%,在銀監會當年的監管評級分類中被列為第五類。而毛志剛入主成都銀行後的第一個重要工作就是處置不良資產、改善資產質量,而他的這一工作也得到成都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2004年,成都市政府曾安排部分優質地方財政單位受讓成都銀行部分關聯股東持有的6.4億股,並以現金方式收購成都銀行10億不良資產。不過,這些措施並沒有根本改變成都銀行的發展困局。2007年末,成都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僅為3.40%,核心資本充足率為2.34%,不良貸款率高達7.82%,而單一客戶貸款集中度竟高達558.76%,各項指標均遠不及國家監管水平。
為徹底扭轉困境,2007年成都銀行啟動史上最大規模「增資擴股」。引入了馬來西亞豐隆銀行、中國鐵路總公司等12家境內投資者,共募集資金60億元。
2008年末,成都銀行資本充足率上升到17.62%,核心資本充足率也達到16.55%。但剛走出資本金緊缺困境不久,成都銀行就迫不及待地走上異地擴張之路。2010年,成都銀行開設首家省外分行—重慶分行,佈局省外。除了跨區域經營,成都銀行還開始嘗試跨業務範圍的拓展。同年,成都銀行與豐隆銀行共同發起設立國內首批、中西部第一家消費金融公司—四川錦程消費金融有限責任公司。
然而,成都銀行自身的經營實力並不能負擔如此高速的擴張。為解決資本金困境,成都銀行不僅制定了2010-2012年資本規劃,而且緊鑼密鼓地處置多地商業地產。
2010年11月,成都銀行對位於東大街等4處商業房產進行處置,總面積達5.24萬平方米;同一月份,成都銀行友誼廣場B座以1.65億元易主;12月15日,新建廣場以1.21億元成交,同日,通美大廈、銀座大廈分別以5700萬、9500萬元掛牌拍賣。2011年,成都銀行在一月之間兩次轉讓旗下共計55套房產,評估總價2.8億多。
但這樣頻繁的賣樓對成都銀行來說也只能獲得杯水車薪。
2011年5月,成都銀行通過發行24億10年期次級債券(附有第5年發行人贖回權)補充資本金。該次級債券票面利率高達7%,甚至高於當時6.8%的5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照此計算,成都銀行每年付息高達1.68億,即便成都銀行第5年選擇贖回該次級債,其融資利息也高達8.4億元。
在2011 年年度股東大會上,成都銀行又審議並通過《關於發行小微企業金融債券有關事宜的議案》,擬發行不超過80 億、期限不超過5 年的小微企業金融債券,並於2012 年10 月向中國銀監會遞交了申請,但目前尚未獲批。
為了滿足超速的擴張步伐,成都銀行不得不加快上市步伐,以期獲得補充資本金的長效機制。
謀求上市2年未果
2011年6月22日,成都銀行召開2011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並通過了其IPO相關議案。2012年4月,成都銀行正式向證監會遞交IPO申請。
不過,遞交申請一年多,成都銀行目前還在初審階段。而從成都銀行2012年業績看,其發展形勢也並不樂觀。
根據成都銀行2012年年報顯示,截至去年末,成都銀行實現賬面淨利潤25.42億,較上年增長1.38億,增幅僅為5.74%,在所有擬上市銀行中排名倒數第二,而在2011年,成都銀行淨利潤同比增幅曾高達47.91%。
雖然在2011年依靠發行次級債和處置固定資產,成都銀行獲得了大量的資本金補充,但2012年其資本充足率和核心資本充足率仍有所下降。因此力推成都銀行上市是毛志剛掌舵成都銀行工作的重中之重。不過,對於推動企業上市,毛並不陌生。
毛志剛曾在擔任四川第一紡織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第一紡織」)董事長時就成功主導第一紡織上市。
不過,無論是此前主導並完成上市的第一紡織,還是後來力推但未果的成都銀行上市,毛志剛所主導的這兩次上市背後都離不開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第一紡織上市前,成都市國有資產管理局持股比例高達51.99%,據不完全統計,成都銀行目前通過成都市國資委下屬公司持股的比重也佔到30%左右,其前十大股東有成都市國資背景的企業就已佔到3家。
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毛志剛曾直言:「成都銀行發展到今天,地方政府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事實上,不僅地方政府對成都銀行發展作用巨大,成都銀行對地方政府也可謂「十分支持」。
2012年成都銀行前十大客戶中,成都市土地儲備中心以7.9億元貸款位列第二;其2011年更是以9億元貸款佔到整個貸款餘額的1.12%,位列第一。2012年,其前十大客戶中,至少有5家企業為成都市國資委企業或市屬單位企業。
但現在毛志剛突然被「雙規」,成都銀行這種與地方政府水乳交融的關係,為其上市進程添加一層厚厚的迷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