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9月28日,一場主題為「改革三十年、華遠三十年」的論壇在北京華遠企業中心舉行。
據觀點地產網報道,論壇探討了改革三十年中,華遠在這過程中的沉浮,及伴隨改革企業如何更好的深入發展等內容。
華遠改革那些事
會上,北京華遠集團表示,其目前已到「而立之年」,希望能做百年老店。但對於百年老店的願景,中國體制改革委員張維迎先生表示,一家企業過去三十年成功,並不能代表未來三十年也能成功。
張維迎先生續指,未來很難預測,因此應把眼下事情做好。
據瞭解,華遠自1983年至今已走過30年的歷程,而創業之初也僅有20萬元的成本,到目前整體規模為170億元。
對此,首創集團董事長劉曉光稱,其認為華遠最黃金的時間是在90年代中期,發展到現在總資產才一百多億,還是少了點。
隨後,華遠集團董事長任志強回應到,華遠曾做過進一步的改革工作,雖不及劉曉光企業發展的快,「但當年要不是我跟劉曉光買了塊地,買完還跟我借了一個多億元,現在的首創早就死了」。
任志強同時指出,在改革的過程中,總會有很多機會。其舉例透露,1996年的時候,華遠與華潤還是關聯公司,彼時寧高寧時任華潤總經理,為拿地,寧高寧跑到海外融了5億美元,給了華遠買了地,助力了華遠的發展。
原中糧集團寧高寧補充到,「當時買的是華清嘉園那塊地,當時買的非常貴,樓面價4000元/平米。」據悉,目前那塊地至今還空了一塊沒有建,現在歸華潤,值十幾億,等於任志強當年買劉曉光地塊的兩到三倍的價格。
任志強還認為,從企業發展的角度來看,企業的發展和企業生活環境是密切相關的,什麼樣的競爭環境,使得企業朝什麼樣的方向發展。
任志強舉其當年二次上市的例子說明,「雖然當時金融市場不好,但我相信市場總有融資的機會,擁有上市公司這個殼後,就能夠通過再融資來進行發展」。
據華遠集團公司總裁、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杜鳳超介紹,華遠1993年進行股份制改造;1994年完成中外合資;1996年間接境外上市;2001年重組新建房地產公司;2008年並購重組實現國內掛牌上市。
華遠地產[1.44% 資金 研報]上半年業績數據顯示,上半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12億元,同比增長32%,實現營業利潤3.24億元,同比下降4%,實現淨利潤2.28億元,同比增長4.06%。
截止今年上半年末,華遠地產總資產138.90億元,比去年下半年末130.96億元升6.06%;股東權益29.88億元,比去年下半年末28.44億元升5.05%;股本18.18億元,比去年下半年末15.81億元升15.00%。
改革與發展
伴隨著華遠集團走過的三十年,在當天的論壇上,討論最多的莫過於房企如何在改革中尋找新的發展之道。
對此,任志強發表意見到,對企業來說,最關心的是中國的改革到什麼程度,如果中國的改革在繼續推進的時候,那企業就要考慮在改革的條件下如何生存;如果中國的政府、經濟環境不發生變化的話,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又該如何生存。
「改革的背景決定了市場的環境,企業在怎麼樣的市場環境下生存,決定了企業採取什麼樣的戰略來應對改革」。
任志強稱,「有時候歷史是不能用現在的眼光去看的,那時候的改革確實遇到了很多很多的困難,但通過改革推動市場環境的變化,也需要企業共同運作。「隨著我們的上市也為後面企業在香港上市打開了一個通道,所以說改革是和我們房地產市場密切關係在一起的」。
同時,任志強個人還認為,中國改革過程中,恰恰是一些看似違法的事推動了改革,在理和法之間需服從理,如果法有不對,應該由理智推進法的改革。
「上海最近推出的自貿區,也是先放開法律,但實踐後有些法律可以進行修改,以此來總結規律」。
任志強總結認為,在過去改革的三十年過程中,最偉大的不是其企業變得多大,而在於確實做了幾件不得不去改革的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