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袁貴仁作報告。 【文匯網訊】10月15日上午,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人民大會堂圍繞「努力讓全體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作報告。袁貴仁稱,到2011年底,全國所有縣級行政單位全面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這是中華民族教育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奇跡。
央視網:10月15日上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系列報告會」第八場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圍繞「努力讓全體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作報告,央視網進行圖文和視頻直播。
李偉(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同志們,為了落實中央領導同志的精神,展示各領域的發展成果和推動實現中國夢,採取具體措施,中央宣傳部、中央直屬機關工委、中央國家機關工委、教育部、解放軍總政治部和北京市委今年下半年連續舉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系列報告會」。今天是系列報告會的第八場報告會,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今天我們請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同志,為大家作「努力讓全體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的報告。參加今天報告會的有在京黨政機關部,中央企業負責人和高校師生共800人,下面讓我們以熱烈掌聲歡迎袁貴仁部長我們作報告。
袁貴仁:同志們,前幾天,我們剛剛歡度了國慶節,共和國已經走過了64年光輝歷程,歷史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也是激勵人們為中國特色社會事業不懈奮鬥的動力源泉,實現中國夢,就是要讓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進步的機會。
袁貴仁:中國夢是國家夢、民族夢,個人夢的統一,在我們這樣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保障每個人平等接受教育,成就人生夢想,既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中國夢的有力支撐。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大力促進教育公平,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是人類傳承文明和知識,培養年輕一代,創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徑。要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讓每個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機會,努力讓13億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獲得發展自身、奉獻社會、造福人民的能力。今天,我結合學習十八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就努力讓全體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鬥,與同志們做交流。我講三個問題。
袁貴仁:一、我國教育公平取得的重要進展。
袁貴仁:公平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要求,體現著我們黨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些年來,黨和政府堅持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強社會建設的首要位置,把促進教育公平作為國家的基本教育政策,推動教育公平邁出重大步伐,取得重要進展,顯著成績。主要表現在6個方面。
袁貴仁:(一)擴大教育規模,讓每個孩子有學上。規模是公平的基礎。目前,我國教育規模位居世界首位,52.3萬所學校遍佈城鄉,2.6億在校學校佔全國人口的五分之一。
袁貴仁:一是九年免費義務教育全面體現,義務教育覆蓋面最廣,是教育公平的起點,新中國成立時,全國人口文盲率80%,農村高達95%,人均受教育年限只有1.6年。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確立大力普及教育方針,在全國範圍開展了面向億萬工農的掃盲運動,人民群眾文化水平大大提高。改革開放後,1986年全國人大頒布《義務教育法》,確立了九年制義務教育,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了,到本世紀末,基本掃出青壯年文盲,基本實現九年制義務教育,確立了兩基的戰略目標,經過全國上下艱苦努力,2000年我國在85%以上的人口所在地區基本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了青壯年文盲。又經過十年攻堅克難,到2011年底,全國所有縣級行政單位全面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這是中華民族教育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奇跡。
袁貴仁:二是高中階段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是學生個性形成,自主發展的關鍵時期,對提高國民素質具有特殊意義。2002年,我國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42.8%。2012年,達到85%,十年時間翻了一番。這個數字就意味著我國目前新增勞動力絕大大數接受過高中階段及其以上教育。
袁貴仁:三是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我國高等教育很長時間內規模很小,改革開放初期的1978年毛入學率2.7%,1993年5%。1999年我國加快了高等教育發展步伐,2002年毛入學率達到了15%,進入大中華階段。2012年,毛入學率進一步提高到30%,2013年高考錄取率76.2%,總規模330多萬,比世界排名第二的美國多一千多萬。實現毛入學率從5%到15%中國用了九年時間,美國用了30年,英國28年,法國25年,德國24年,日本23年。
袁貴仁:四是學前教育快速發展,學齡前階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啟蒙時期,很長一段時間,我國教育體系中學前教個薄弱環節,2010年7月,黨中央國務院辦法《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對學前教育但列一章進行部署,隨後國務院下發了《關於當前學前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各地新建、改擴建幼兒園9萬多所,在幼兒園增加了一千多萬,毛入學率提高到了13.6個百分點,2012年達到了64.5%,提前實現了十二五規劃2015年60%的目標,入園難已經得到緩解。
袁貴仁:(二)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傾斜,實現資助政策全覆蓋。促進教育公平,要提高保障家庭經濟困難的孩子能上學,不失學。2007年,國務院出台《建立健全普通高校、高職學校和中職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我國逐步建立起全新的、完整的、立體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
袁貴仁:一是學前教育方面,按照地方先行,中央補助的原則,從2011年秋季開始,對在園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孤兒和殘疾兒童進行資助。
袁貴仁:二是義務教育方面,實施兩免一補政策,免除所有學生的學雜費,為農村學生和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對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提供生活補助,小學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
袁貴仁:四是中等職業教育方面,從2012年秋季學期開始,對全職之在校生中所有農村學生和城市的涉農專業學生,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除學費,佔在校生總數的91.5%,這是我國繼城鄉免費九年義務教育之後的第二項免學費政策。同時,對中職二二年紀涉農專業學生和非涉農專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發放國家助學金,每生每年1500元。目前還有12個省份對所有種植學生全部免除學費。
袁貴仁:五是高等教育方面,形成了獎、貸、助、補、減和勤工儉學相結合的資助政策體系。國家獎學金獎勵特別優秀的本專科生每年5萬名,每生8000元,國家勵志獎學金獎勵家庭經濟困難的優秀本專科生,每生每年5000元,約佔在校生總數的3%,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國家助學金,平均每生每年三千元,覆蓋20%的學生。同時,家庭經濟困難的新生可以通過高效的綠色通道先辦理入學手續。2012年起,在中西部地區還啟動了家庭經濟困難新生入學資助項目,為他們提供一次性的交通費和入學後的短期生活費。設立研究生國家獎學金,每年4.5萬名,其中碩士生3.5萬名,博士生1萬名,碩士生每生每年兩萬元,博士生每人每年3萬元,從2014年秋季學期開始要執行新的國家研究生助學金政策,博士研究生助學金標準為每生每年一萬兩千元,碩士研究生助學標準為每升每年6000元。綜合以上2012年,全國資助學生數從2006年的2700萬增加到8400萬,國家資助金額從200億元增加到1100億元。
袁貴仁:(三)向特殊群體傾斜,給他們更多的關心和幫助。殘疾兒童少年、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留守兒童等群體面臨特殊困難,需要更多的關心和支持。
袁貴仁:一是大力發展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幫助殘疾人更好融入社會的基本途徑,殘疾人受教育程度是推進教育公平、體現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誌。1994年國務院頒布實施《殘疾人教育條例》,2009年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業發展的意見》,對提高殘疾人教育普及水平做出全面安排。2009年至2011年,中央財政共投入47億元,實施特殊教育學校建設項目,新建改擴建1182所特殊教育學校,殘疾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更好滿足。各級各類學校積極創造條件,接受殘疾人入學,有針對性地進行缺陷補償和潛能開發。目前,有超過一半的殘疾學生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一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相配合的殘疾人教育體系正在形成。
袁貴仁:二是認真解決隨遷子女受教育問題。伴隨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人口大規模流動,帶來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教育問題。2003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關於進一步做好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義務教育工作的意見》,這個意見明確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的「兩為主」政策,確保隨遷子女平等受教育權利。2012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隨遷子女1394萬人,約80%的在公辦學校就讀。隨遷子女在流入地接受義務教育初步解決後,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就成為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2012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發展改革委、公安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意見》,要求各地根據人口流動狀況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今年,已有26個省份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中考,12個省份的4440名考生參加高考。
袁貴仁:三是改善農村學生營養狀況。從2011年秋季學期開始在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啟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試點,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標準提供膳食補助,覆蓋中西部699個縣,同時還有19個省份、259個縣開展地方試點,共惠及3000多萬學生。這是我國第一次大規模的營養干預計劃。世界銀行、聯合國糧食開發計劃署和兒童夥伴組織的專家考察後給予了高度評價。
袁貴仁:(四)向農村傾斜,提高農村教育發展水平。農村教育既是我國教育發展的重點,也是促進教育公平的難點。多年來,黨和政府努力統籌城鄉教育發展,不斷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支持力度。2003年,國務院作出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召開了第一次全國農村教育工作會議,決定新增教育經費主要用於農村,建立和完善義務教育「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2005年,國務院決定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把農村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範圍,增強中央和省級政府的統籌能力。
袁貴仁:一是改善農村辦學條件。針對農村辦學條件差的問題,近年來先後實施了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農村學前教育推進工程等一系列工程項目,農村學校基礎設施得到了很大改善。汶川地震後,實施全國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重點加固改造地震斷裂帶等重點災害地區的校舍,三年來中央投入300億、地方投入3500多億,農村學校安全條件大幅提高。二是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針對農村教師短缺、優秀教師下不去留不住等問題,2006年起,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任教,計劃實施以來共招聘30萬名特崗教師,其中80%留在了當地從教。2007年起,在教育部六所直屬師範大學實施師範生免費教育,每年招收1萬名免費師範生,實施以來共招收免費師範生7.2萬名,90%以上的畢業生到中西部中小學任教,為農村培養輸送了大批優秀教師。2010年起,實施國家級中小學教師培訓計劃,中央財政共投入26億元,培訓農村教師328萬人,占培訓總數的95%。2010年起,中央財政投入108億,實施邊遠艱苦地區農村學校教師周轉宿舍建設,改善了農村教師安居條件。三是改善農村學生營養狀況。從2011年秋季學期開始在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啟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試點,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標準提供膳食補助,覆蓋中西部699個縣,同時還有19個省份、259個縣開展地方試點,共惠及3000多萬學生。這是我國第一次大規模的營養干預計劃。世界銀行、聯合國糧食開發計劃署和兒童夥伴組織的專家考察後給予了高度評價。
袁貴仁:(五)向中西部傾斜,提高中西部教育發展水平。近年來,一方面持續加大對中西部的政策傾斜力度,另一方面不斷加強東中西部的教育協作力度。
袁貴仁:一是提高中西部省份高考錄取率。從2008年起,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安排專門招生指標,由高等教育資源豐富的東部省市高校,招收升學率相對偏低的8個中西部省份學生(內蒙古、山西、河南、安徽、廣西、貴州、雲南、甘肅),規模由2008年的3.5萬擴大到2013年的18.5萬,相當於為中西部新建70所萬人規模的高校。二是扶持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從2001年起,實施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目前已有100所支援高校幫扶74所受援高校,全面覆蓋西部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創新對口支援方式,採用「名校牽頭、多校參與、團隊支援」的方式,集中支援高校的優勢學科協同支持受援高校,全方位提高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綜合實力。還實施了「三兄弟國際合作項目」,即一所發達地區重點高校、一所國外知名高校與一所西部地區高校結成夥伴,合作開展高端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工作。三是改善民族地區教育發展相對落後的狀況。加大對口支援力度,實行教育援疆、援藏和支援四省藏區教育,19個省市對口支援新疆和兵團的82個縣(團場),17個省市對口支援西藏7個地市,6個省市、13家央企對口支援青海藏區。加大內地培養少數民族人才力度,截至2012年,各類內地民族班累計招生47萬人。
袁貴仁:(六)拓寬渠道,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的教育選擇。更高層次的教育公平,要求增強教育體系的靈活性、便利性,搭建起四通八達的「立交橋」,努力創造人人可學、時時可學、處處可學的條件。目前,我國現代教育體系已相對完備。從縱向上看,學前、初等、中等、高等以及職前教育與職後教育相互銜接。從橫向上看,普通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相互貫通。從渠道來看,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出國留學與來華留學同步擴大。
袁貴仁:一是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為不同類型學生提供不同選擇。2012年中等、高等職業教育招生總規模達到754萬、315萬,分別佔了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二是加快發展民辦教育,提供更加多樣的教育服務。目前,全國民辦學校近14萬所、在校生3911萬,其中民辦學前教育在園幼兒占總數的50%、小學生占6%、初中生占10%、普通高中生占10%、中職學生占14%、高校學生占22%。三是開展中外合作辦學,豐富我國教育供給。2003年國務院發佈《中外合作辦學條例》。10年來,我國共舉辦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1979個,寧波諾丁漢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上海紐約大學、溫州肯恩大學、昆山杜克大學等一批高起點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相繼成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引進了境外的優質教育資源,為學生開闢了一條「不出國留學」的途徑。四是加強繼續教育,創造更加靈活方便的學習條件。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教育正在從一次性學校教育向終身教育轉變。改革開放初期,我們建立了成人高等教育制度、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制度和廣播電視大學等。2012年,以廣播電視大學為基礎,成立了國家開放大學和北京、上海、江蘇、雲南、廣東等6所開放大學,探索建立面向全體社會成員、不受年齡限制、寬進嚴出的新型高校。推出中國大學視頻公開課,把優質的大學課程放到網上,向社會免費開放,目前已經上線365門,「十二五」期間計劃建設6000門。大家可以通過愛課程網、中國網絡電視台、網易隨時點擊學習。
袁貴仁:總的來說,近些年來,我國堅持從國情出發,堅持從最需要幫扶的地區做起,堅持從最需要關心的人群做起,不斷拓展教育公平的內涵,不斷提高教育公平的水平,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受教育權利。從世界範圍看,我國教育發展水平處於中等收入國家前列,與發達國家教育發展差距明顯縮小,呈現不斷上升的良好態勢。2012年,聯合國發起「教育第一」全球倡議行動,在全球範圍選擇10個教育發展取得突出成就的國家作為倡導國,中國是其中之一。
袁貴仁:二、我國教育公平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袁貴仁: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經過多方面的努力,我國教育公平取得重要進展、顯著成績,但還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促進教育公平任重道遠。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也是社會公平的反映。經過建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的努力,我國經濟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但是我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排在世界第80多位,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只有發達國家的八分之一左右。我國的基本國情仍然是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突出問題主要是發展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在這樣的國情下,我國教育公平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城鄉、區域、校際、群體「四大教育差距」方面。
袁貴仁:(一)從城鄉看,農村教育仍然薄弱。長期以來,受城鄉二元結構的影響,我國農村教育相對落後。近年來國家將教育經費向農村傾斜,特別是將農村義務教育全面納入財政保障範圍,但根本改變農村教育的落後面貌還需要較長的時間,面臨不少實際困難。主要表現在:經費投入不足,2011年,普通小學生均公共財政預算事業費支出農村與城市(含縣城)相差近700元;普通初中農村與城市(含縣城)相差近900元。辦學條件差,一些農村學校教學儀器設備、器材和圖書沒有達到國家標準,寄宿制學校宿舍、食堂等生活設施不足。吸引優秀教師困難,農村地區特別是一些邊遠貧困地區教師工作任務較重、生活條件艱苦、培訓機會較少,優秀教師「下不去、留不住」。部分農村學校教師年齡偏大,音樂、體育、美術、英語、信息技術等課程教師缺乏。特別是隨著近些年學齡人口減少、城鎮化進程加快,一些地方撤點並校。這在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提高辦學效益和質量的同時,也帶來了部分學生上學路程變遠、上下學交通安全存在隱患、生活成本增加等問題。
袁貴仁:(二)從區域看,中西部地區教育發展相對滯後。由於自然條件、歷史因素等,我國東中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差懸殊,全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6100美元,東部地區上萬美元的省份有好幾個,中西部省份大多不到5000美元,有的省份還要低一些。受此影響,中西部教育總體落後,特別是一些邊遠、貧困以及少數民族地區辦學困難。主要表現在:財力有限,我國教育實行分級管理,地方承擔教育投入的主要責任,經濟發展的差距必然帶來教育投入的差距。2011年,普通小學、初中生均公共財政預算公用經費支出,最高省份超出最低省份9倍左右。控輟保學任務重,近幾年來,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已經基本普及從學前到高中階段的教育,而在中西部欠發達省區,尤其是邊遠、貧困以及少數民族地區,義務教育控制輟學率的任務還十分艱巨。普惠性幼兒園偏少,入園難仍然存在。當前,不同地區間教育差距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是農村孩子上重點大學比例偏低。經過多年的努力,東中西部高考錄取率差距已經不大,但總的來說,農村特別是中西部農村孩子上重點大學的比例偏低。農村孩子、貧困家庭孩子的創造力並不比城市和富裕家庭孩子差,如何提供更加公平的上大學機會,讓更多勤奮好學的農村孩子看到希望,發揮好他們的聰明才智,是我們要進一步解決好的問題。
袁貴仁:(三)從學校看,不同學校間水平相差較大。這裡主要指的是義務教育學校。這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為了有效利用有限的教育經費,我國實行重點學校制度,建設了一批實力強、聲譽高的重點學校。這在當時適應了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迫切需求,起到了積極作用。近年來,國家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取消重點校制度,切實改造薄弱學校,但是重點校長期積累的名牌效應仍然存在,學校之間的差距短期內很難完全改變。現在義務教育階段實行免試就近入學,取消了考試,但有的地方出現了招生不規範、「擇校熱」等問題。破解擇校難題,讓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好學,根本上要靠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縮小學校之間的差距。這需要一個過程。
袁貴仁:(四)從群體看,特殊群體教育保障水平還不高。「同在藍天下,共同成長進步」,這是人民群眾的願望,也是政府的職責。目前,一些特殊群體受教育的條件還不足,對他們的關愛還不夠。雖然按照「兩為主」的原則初步解決了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但是從全國來看,由於種種原因,隨遷子女義務教育還沒有全部納入輸入地財政保障和教育發展規劃,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還存在不少困難。接受義務教育後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問題只是剛剛起步,還沒有得到很好解決。人口流動帶來的留守兒童問題,由於父母不在身邊,親情缺失,這些孩子在安全、學習、情感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需要予以關注。目前,我國有8500多萬殘疾人。特殊教育仍是各級各類教育的薄弱環節,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低於普通兒童,輟學率高於普通兒童。要加快特殊教育學校建設,進一步提高特殊教育專任教師待遇水平。樹立「全納教育」觀念,讓更多的殘疾孩子能夠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讓每一個殘疾人都能接受適合的教育,需要下大力氣予以解決。
袁貴仁:以上這四方面問題的存在,既有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也有教育自身改革發展的原因;既有歷史積累的老問題,也有新形勢帶來的新情況。新老矛盾疊加,各種因素交織。在我國,促進教育公平任重道遠。
袁貴仁:三、推進教育公平的總體思路和重點工作
袁貴仁: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進教育公平的總體思路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堅定不移地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明確分工、落實責任,不斷擴大投入,鞏固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4%成果,並形成長效機制;堅定不移地深化教育改革,調整教育規則,優化教育支出結構,提高經費使用效益,推動建設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堅定不移地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扶持最貧困地區和最困難群體作為優先任務,把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作為根本措施,守住底線、補齊短板、提高水平、完善制度,加快縮小城鄉、區域、校際、群體教育發展差距,努力實現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豐富的優質教育,構建體系完備的終身教育,健全充滿活力的教育體制。具體說,我們將主要圍繞縮小「四大教育差距」,重點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
袁貴仁:第一,兜底線,保障每一個孩子都有學上。目前,我們已經是教育大國,人民群眾享有了較多的受教育機會。但是,保障每一個孩子都「有學上」,實現每個公民「學有所教」,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不斷提高各級各類教育的普及程度,給人民群眾提供更便利、更多樣、更高層次的教育機會,始終是促進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務。根據教育規劃綱要的部署,到2020年,基本普及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70%;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0%;高等教育大眾化進一步提高,毛入學率達到4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數比2009年翻一番,近2億人。保障入學機會公平,關鍵是要聚焦困難群體,解決他們上學面臨的實際困難。一是更加關注貧困地區兒童教育。我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兒童約4000萬,健康、教育水平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中央領導對此十分關心,要求注重貧困地區下一代的成長,把貧困地區孩子培養出來,從根本上扶貧。目前,我們正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全程關注貧困地區兒童的營養健康和教育發展,編織一張貧困地區兒童成長的安全網,實現新生兒出生健康、嬰幼兒營養正常、學前三年教育基本普及、中小學生營養保障等發展目標。深入實施「教育扶貧工程」,採取「9+3」模式(九年義務教育+三年中職免費教育),加快推進貧困地區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使未能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畢業生都能免費接受中等職業教育。完善東西部對口支援制度,加大城市支援農村力度,使中西部青少年到東部或城市接受職業教育,提高就業創業能力,實現「人人受教育,個個有技能,家家能致富」。
袁貴仁:二是積極推動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督促各地將常住人口納入區域教育發展規劃,按照隨遷子女在校人數撥付教育經費,盡量滿足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接受義務教育。在公辦學校一時不能滿足需要的情況下,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依法舉辦的民辦學校接受教育。督促各地進一步做好隨遷子女在當地參加中考高考的政策銜接,讓他們公平享有接受高一級教育的機會。今年8月,教育部首次出台了全國《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推動建立統一規範的學籍信息管理制度。新學籍管理辦法的最大特點是「一人一號、全國統一、籍隨人走」,學生學籍號以學生居民身份證號為基礎,從幼兒園入園或小學入學初次採集學籍信息後開始使用,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有機銜接,終身不變。今年內將建成全國聯網的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全國範圍內學籍管理的無縫銜接和互聯共享,為家長學生辦理學籍提供便利,為教育部門管理學籍提供保障,確保教育部門和學校能準確掌握學生流動的真實情況。解決好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全面改善農村寄宿制學校條件,加強寄宿制學校管理,改善留守兒童教育條件。聯合婦聯、共青團、關工委等部門,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解決留守兒童親情關懷、生活照顧、家庭教育和安全保護等方面的問題,保障廣大留守兒童平安健康成長,努力解除進城務工人員後顧之憂。三是解決好殘疾人教育問題。研究實施「特殊教育行動計劃」,通過擴大特殊教育學校招生規模、加大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和特教班工作力度、組織開展送教上門服務等多種形式,提高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普及水平。創造條件使殘疾學生能夠接受更高層次教育,研究殘疾學生免費接受高中教育的政策,鼓勵普通高校招收更多殘疾學生。加強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到2020年,在全國範圍基本實現每個地市和30萬人口以上、殘疾兒童少年較多的縣(市)都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學校。
袁貴仁:第二,保基本,使每一所學校都達到基本辦學條件。農村地區特別是農村貧困地區,在我國整個教育事業中佔有較大的比重。只有盡快提高這些地區的義務教育水平,才能促進教育整體水平提升,為每個人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目前,教育部、發改委、財政部正在研究制定全面改善貧困地區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的政策措施,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用3至5年的時間,使這些地區的學校達到基本辦學標準,滿足基本辦學需要。一是配齊教學設施。保證教室符合抗震、消防安全要求,每名學生有合格的課桌椅,配備必要的教學儀器和圖書,因地制宜建設運動場,保障學生鍛煉和活動空間。二是配齊生活設施。每名寄宿學生有一個標準床位,配備必要的洗浴設施,食堂或伙房滿足學生就餐需要,確保學生飲水安全,北方和高寒地區學校有冬季取暖設施。三是辦好教學點。教學點雖小,但對保障每個孩子有學上有著重要意義。必要的教學點要堅持辦好。下一步,將全方位提高教學點保障水平,確保正常運轉。經費方面,對學生規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學和教學點,按100人的標準核定公用經費,配備相應的教學生活設施。師資方面,加快培養符合鄉鎮以下學校實際需要的小學「全科教師」和初中一專多能教師,優先安排免費師範生和「特崗」教師到教學點任教。今年9月,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通知,按照「地方自主實施、中央綜合獎補」的原則,對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鄉、村學校和教學點工作的教師給予生活補助。
袁貴仁:第三,上水平,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我們不僅要給孩子們提供上學的機會,還要為他們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學有所成。一是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當前,義務教育面臨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如「擇校熱」、「大班額」、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等,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發展的不均衡。為推進均衡發展,教育部已與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部簽署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備忘錄,印發了《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暫行辦法》,構建起中央部門和省級人民政府共同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機制。各縣(市、區)也制定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學校標準化建設規劃,明確了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的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推進均衡發展,要從學校標準化建設、師資均衡、生源均衡、規範辦學行為、開展督導評估等方面著手。具體來說,從嚴控制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撤並行為,要求學校佈局調整須經省級政府批准。擴容改造縣鎮學校,解決「大班額」問題。發揮優質學校的輻射帶動作用,通過組建教育集團、托管、培訓和結對子等形式,支持帶動薄弱學校。推動擴大教師交流的範圍,鼓勵優秀的校長和教師到薄弱學校任職任教。生源均衡是均衡發展的重要基礎,很多地方對此做了積極探索,要進一步提高優質高中名額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的比例,引導學生就近入學。規範辦學行為,出台「小升初」就近入學的實施細則,推行網上報名入學,實行招生信息公開。加強督導評估,以解決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際差距、考察縣級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努力程度為兩大重點,督促和引導各地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均衡配置教育資源。目前,江蘇3個縣,浙江33個縣、四川19個縣、湖北29個縣、河北10個縣已經通過國家級評估認定。今年預計將完成24個省份的345個縣(市、區)的國家級評估認定工作。二是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按照常規途徑解決我國城鄉、區域和學校之間的差距,需要相當長的過程。教育信息化可以較低的成本,將優質教育資源數字化,便捷高效地向農村和邊遠地區擴散,是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有效手段。我們將積極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啟動實施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和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到2015年解決所有學校寬帶接入問題。加快國家數字教育資源中心及共享服務平台建設,將已有優質資源輸送到各級各類學校,並集中力量開發更加適合農村學校的音樂、美術、英語、科學等基礎教育短缺課程、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職業教育)面向大眾的公共視頻課程,讓邊遠貧困地區的孩子也和大城市的孩子一樣,能夠聽到最優秀的老師講課,能夠學到最先進的知識。
袁貴仁:三是提高農村學生進入重點大學的比例。近年來,農村學生上大學的比例逐年提高,2000年農村學生占招生總數的48%,2012年達到59.1%,其中本科生由44.1%提高到52.5%。但是,農村學生上重點大學比例仍然偏低。為此,2012年實施了面向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定向招生專項計劃,錄取1萬多名本科生,這些地區上重點大學人數提高10%左右。今年進一步擴大到3萬人,範圍擴大到所有國貧縣以及重點高校錄取率相對較低的省份。在專項計劃覆蓋的省份,重點高校錄取農村戶籍學生人數比去年增加了8.5%。今後,將繼續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擴大「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規模,調整招生規則,降低部屬高校在屬地的招生比例,將更多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惠及農村學生。要求各地各高校因地制宜,出台政策,建立健全逐步提高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學生比例的長效機制。同時,嚴格規範自主招生、藝術體育類特長生的招生行為,進一步規範高考加分政策,為農村學生營造公平競爭的機會。四是實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目前,中西部地區高校數和在校生數接近全國三分之二,承擔著為國家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的重要使命,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下一步,要以實施振興計劃為抓手,全面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質量,培養更多能夠留在中西部、服務中西部的人才。實施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中央安排100億支持100所中西部地方高校。實施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中央安排60億,支持沒有國家部屬高校的13個省(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各重點建設1所地方高水平大學。
袁貴仁:第四,暢渠道,為人人成才創造良好環境。堅持因材施教,為每一個孩子提供適宜的教育和發展道路,讓每個孩子都能成長成才,這是促進教育公平的深層次要求。一是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教育規劃綱要已經對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作了總體部署和宏觀設計,提出了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方向。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對考試招生制度的歷史、現狀和國際比較作了比較全面的調研。去年專門成立了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目前作為教育綜合改革重大課題,正在加緊進行深入研究,制定總體方案,明確主要任務和措施,將適時提出,廣泛徵求社會各界意見。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將更加注重正確導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更加注重系統設計、協同推進;更加注重招生公平公正。
袁貴仁:二是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堅持以就業為導向,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路子,發揮行業在政策研究、人才供需預測、專業設置評價、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育質量評價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勵企業舉辦或參與舉辦職業院校,推動政府、行業、企業、學校、科研院所和社會組織共建職業教育集團,試行職業院校和企業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引導新建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類高校轉型,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為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培養專門人才。著力推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相互銜接,完善職業院校畢業生進入更高層次學校學習的制度,暢通職業學校學生發展空間。三是搭建終身學習平台。終身教育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教育潮流,也是現代教育最基本的特徵。要積極發展繼續教育,完善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成人高考。大力發展現代遠程教育,通過開放大學、在線學習等多種方式,進一步開放高等教育學習資源。探索建立學業資格認證框架,建立學分積累與轉換的「學分銀行」,推動普通高校之間學分互認和自學考試、開放大學與普通高校之間學分轉換,讓每個人都學有所教,學有所成。民辦教育是滿足人民群眾差異化、個性化教育需求的重要形式。2012年,教育部出台了《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金進入教育領域 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下一步,要在已有工作基礎上,聯合有關部門進一步清理對民辦學校的歧視政策,推進政府逐步加大購買教育服務力度,採取獎補等多種方式扶持民辦教育。放寬准入條件,鼓勵社會力量多種形式進入教育領域,通過聯合辦學、委託管理、合同管理等方式,多種途徑擴大教育資源。鼓勵支持辦好一批高水平的民辦學校,使民辦教育真正成為教育改革的促進者、多樣教育服務的提供者。要進一步擴大教育對外開放,積極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支持一批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讓學生不出國門就能享受到優質的外國教育。
袁貴仁:第五,建規則,完善保障公平的長效機制。制度管根本、管長遠。促進教育公平,要在有效解決當前影響教育公平的熱點難點問題的同時,更加注重制度建設,健全長效機制,鞏固教育公平取得的成果,為長遠發展「墊底子」。我們將在加快清理不利於教育公平的教育法律法規規章和管理制度、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校務公開的基礎上,重點推進三項工作。一是加快制定教育標準。標準具有普遍約束力,對於維護教育公平、確保所有學生都獲得具有一定質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們陸續建立了一些國家層面的教育標準,如教師編製標準、教師專業標準、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標準、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博士和碩士學位基本要求、校園建設標準、設施儀器配備標準等。我們將繼續加快步伐,研製各類教育標準,逐步形成富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標準體系。二是加強教育督導。教育督導是教育管理的重要方式、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對於督促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規範學校辦學行為、維護學生合法權益具有重要作用。去年,國務院頒布了建國以來第一個《教育督導條例》,成立了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下一步,將進一步完善教育督導制度,加強督導隊伍建設,整合教育督導資源,強化教育督導權威,健全質量監測標準體系。圍繞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推進素質教育中的重點問題,抓住教育公平和教育質量中的突出問題,針對群眾關心的學生身心健康、課業負擔過重、擇校亂收費等熱點問題,開展專項督導。督導結果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全面推行督學責任區制度,今年底前將掛牌督導制度覆蓋所有中小學校,及時發現和解決學校改革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袁貴仁:三是加強教育監測。主要是由社會組織開展教育滿意度測評和教育現代化指標監測。教育滿意度測評工作,包括對政府教育工作和學校工作是否滿意兩個方面。測評政府工作,主要看是不是堅持了教育優先發展,是不是把教育擺在民生之首,是不是認真及時回應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測評學校工作,主要看是不是真正堅持了以人為本、育人為本,教書育人、立德樹人,把學生全面發展、成長成才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教育現代化指標監測工作,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教育公平,將對各級各類教育毛入學率(鞏固率)、隨遷子女公辦學校就讀比例、殘疾青少年受教育水平、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比例與水平、縣域和省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程度、學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學校貢獻率等指標進行監測和評價。通過滿意度測評和現代化指標監測,及時發現問題,準確找出差距,從而切實提高各級政府和各級各類學校促進教育公平、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自覺性、針對性。
袁貴仁:同志們,教育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我們將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在促進教育公平上多想辦法、多做實事,推動我國教育公平邁上新台階、進入新階段,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積極貢獻!
李偉:同志們,剛才袁貴仁部長為我們做了十分精彩的報告,從三個方面全面回顧了我國教育公平取得的重要進展,深入分析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多角度闡釋解讀了推進教育公平的總體思路和工作重點,特別是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流動人口隨遷子女教育,義務教育階段擇校等社會熱點問題和群眾關切進行了積極的回應,報告內容豐富,數據詳實,措施具體,深入淺出,對我們進一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央有關領導的措施,具有很大的幫助,讓我們再一次以熱烈的掌聲向袁貴仁部長表示衷心的感謝!上午的報告會到此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