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14歲參加學生運動,21歲當選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主席,平民出身的習仲勳參與創建了陝甘邊特區,後長期主持西北局工作。新中國成立後,他在國務院協助周恩來總理工作長達10年,被譽為國務院的「大管家」。「文革」期間,習仲勳蒙冤十餘年。改革開放時期,他主政南粵,帶領廣東「殺出一條血路」。
據京華時報報道,對於習仲勳的一生,他的夫人齊心有一句深情的概括:「我常說,仲勳英雄一世,坎坷一生。他胸懷寬廣坦蕩,從不計較個人的恩怨得失。」這也印證了習仲勳那句流傳甚廣的自我評價:「我一輩子沒有整過人,一輩子沒有犯的「左」錯誤。」
1
自古英雄出少年
二十出頭當「主席」的習仲勳讓毛澤東十分驚訝
1913年10月15日,習仲勳出生在陝西富平縣城西南10餘公里外習家莊一個農民家庭。1926年春,習仲勳進入渭北地區最有名的立誠公學高小部。這是一所具有濃厚民主進步色彩的學校,也是渭北地區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中心地點之一。在這裡,習仲勳開始了人生的新起點。不到13歲,習仲勳就加入了共青團。 1927年底,習仲勳與數名進步學生被抓,入獄4個月。在獄中,習仲勳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0年2月,習仲勳揮淚辭家,走上了追尋革命的道路。1932年3月,習仲勳組織發動「兩當兵變」,他與劉志丹、謝子長等人建立的照金陝甘邊區革命根據地,也成了我國北方地區第一個山區革命根據地。
1934年11月,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在南梁成立,年僅21歲的習仲勳當選蘇維埃政府主席。1935年,毛澤東帶領紅軍經過長征到達陝北,第一次見到習仲勳就十分驚訝:「你這個主席原來這麼年輕。」
1936年8月,習仲勳受中共中央委派赴關中,守衛陝甘寧邊區南大門,長達6年時間。1943年1月,毛澤東親筆為他書寫「黨的利益在第一位」題詞,予以表彰。
抗戰勝利後,習仲勳歷任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委員、陝甘寧野戰集團軍政治委員、西北野戰軍副政治委員,長期主持西北局工作。
新中國成立後,習仲勳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書記,西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代主席,西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第一野戰軍暨西北軍區政治委員,長期主持西北黨、政、軍全面工作。
1952年9月,習仲勳調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兼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書記。他主持制定「整頓提高、重點發展、提高質量、穩步前進」的16 字方針,指導了建國初期的文教工作。1953年9月後,歷任政務院秘書長、國務院秘書長。1956年9月,在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 1959年4月任國務院副總理兼秘書長,負責國務院常務工作。他在國務院協助周恩來總理工作長達10年,受到周恩來總理的高度稱讚,被譽為國務院的「大總管」。
2
「文革」蒙冤
7年不見,習仲勳幾乎認不准自己的兒子
1962年9月,在中共八屆十中全會上,習仲勳因所謂「《劉志丹》小說問題」被停職審查。1965年,他被下放到洛陽礦山機械廠當副廠長。「文革」爆發後,他又被揪到西安,此後身陷囹圄。直到「文革」結束後,習仲勳才徹底平反。
蒙冤時期的習仲勳,到底過著怎樣的生活?其子習遠平在回憶父親的文章中這樣寫道:「(7年後再見面)父親與我幼小心靈中的形象已截然不同:一頭烏髮已然不見,瘦了,蒼老了,兩鬢斑白。他凝視著我們,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可誰都沒想到,父親與全家人相互打量著,見到我時,他問的第一句話竟然是:"你是近平還是遠平?"聽到他這樣問我,大家都哭了,父親的淚水也奪眶而出。」
3
參與創辦經濟特區
鄧小平要求習仲勳「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
1978年4月,中共中央決定習仲勳擔任廣東省委第二書記,主持廣東省的日常工作。到廣東不久,習仲勳就遇到「偷渡外逃」這個老大難問題。他實地來到收容站,問外逃人員:「你們為什麼要跑到香港那邊給人當奴僕,受人剝削?」有人回答說:「到香港容易找工作。」
看到這些偷渡不成反被關押的農民,習仲勳哭了。他說:「這個不怪你們,是我們沒把老百姓的生活搞好。」習仲勳意識到,制止偷渡外逃的根本措施是發展經濟,提高群眾生活水平。經過深入思考,他認為,如果中央給廣東一些特殊政策,廣東完全有能力把經濟搞上去。
1979年4月,習仲勳到北京參加中央工作會議。在向華國鋒、鄧小平、李先念等中央政治局常委匯報時,習仲勳鄭重提出,廣東鄰近港澳,可以發揮這一優勢,在對外開放上做點文章。雖然有反對意見,但這個構想得到許多其他中央領導人的支持。鄧小平對此非常贊同,並追溯陝甘寧的傳統,提出「特區」的概念。談到配套資金,鄧小平說:「中央沒有錢,可以給些政策,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廣東和福建兩個省委的報告,決定對廣東、福建兩省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
在廣東,習仲勳還做了另外一件大事:在習仲勳的努力下,不到3年的時間,「文革」中被立案審查的11.2萬名幹部被平反。
4
回到中央
習仲勳在工作中一貫反對鋪張浪費
1980年11月,習仲勳調回中央工作。在1981年6月舉行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上,增選習仲勳為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書記處在中南海勤政殿辦公,習仲勳在這裡度過了7年的時光。
回到中央工作後,習仲勳依然保持著愛民之心。1985年11月,習仲勳到江西考察,當時陪同的中共江西省委書記萬紹芬曾撰文回憶說,因為路遇堵車,警車不時鳴響警笛,還從車上伸出兩面紅旗左右揮動,指揮過往車輛注意讓道。看到這些,原本與萬紹芬侃侃而談的習仲勳,臉色立即變得嚴肅起來:「車上坐的不是老爺,我們是來給老百姓辦事的,不是來給群眾添麻煩的!」中途停車時,習仲勳親自去與警車上的人員溝通,要求不要揮旗鳴笛。
反對不切實際的做法、反對鋪張浪費也是習仲勳在工作中秉承的一貫原則。1961年4月,習仲勳到河南長葛縣調查。他發現在縣城搬遷過程中,新縣城仿照北京長安街設計,有一座像人民大會堂那樣的禮堂,佔用了大量農田。為了建設新縣城,還強迫農民拆遷,甚至動用民兵武裝強制推行。習仲勳直言不諱地批評當地,「腦子裡沒有群眾利益,只有個人利益,這樣的黨員就不夠格!」
1993年3月,習仲勳從領導崗位退下來後,晚年時光多數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珠海度過。2002年5月24日,習仲勳在京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