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多部委與多套養老方案設計者們為期兩天的閉門會議在養老制度上達成了多項共識。記者採訪獲悉,其中,延長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和養老金實行並軌已基本沒有懸念。
據華夏時報報道,「此次會議僅界於部門和專家之間的討論階段,後面還有部門和部門之間、中央和地方之間各個層面的討論和研究。」10月17日,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對記者表示,目前,多方在頂層設計的規劃、養老制度的安排以及如何實現上述制度這三大問題上達成了方向上的共識,但所涉及的具體養老方案以及相關政策何時出台均無定論。
據悉,簽訂了保密協議的養老方案共有4個版本,分別由中國社科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人民大學、浙江大學四方提供。
改革是修補還是重建
養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如何定位?是此次閉門會議繞不開的話題。
「頂層設計的定位著重在未來一個方案的設計還是對現行政策進行修補?這個問題在此次會議上的討論相對集中。」楊燕綏表示,養老是個長期計劃,因此,養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達成的共識就是,既要著重未來的規劃又要兼顧當前政策的修補。
其實,早在此次會議之前,針對建立什麼樣的養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就有諸多猜測,有的學者認為應是以修補現行的制度漏洞為主,有的學者則大膽建議將現行體制推倒重來。但記者從人保部相關人士處瞭解到的結果則是,任何制度尤其是養老方面的制度,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定是小步慢跑,制度設計上也會更加傾向於選擇能夠平穩過渡的方案。
如今,頂層設計的大方向已定,那麼,養老制度的具體安排就成了下一步急需解決的問題。
「達成共識的第二個問題就是養老制度的安排;其中,基本養老保險的統籌問題達成共識,就是說,『統賬結合』的結構是有共識的,但是採取大統籌小賬戶還是小統籌大賬戶等具體方案設計還需要磨合。」楊燕綏表示,從近期發展考慮,採取大統籌小賬戶相對合理,畢竟財政資金還不到位;但從未來發展來看,財政資金到位以後要限定,不能無限放大,因此,統籌賬戶應縮小,個人賬戶要趨大。
最後一個達成共識的問題則是對上述制度安排的執行落實,經過討論,針對養老制度將採取「三分政策、七分管理」的原則。
「政策再好,執行才是關鍵。」據楊燕綏介紹,與會人員一致認為,一定要加強居民檔案和社保信息的管理,只有這些數據向上集中才有可能形成頂層設計,家底都摸不清,設計就是盲目;同時,中央統籌管理基本養老保險已達成共識,但要區分中央和地方的責任。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已經列入今年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改革計劃。
延長繳費年限方向已定
養老改革有了方向上的共識,但大家更關心的則是制度環節的具體方案,比如延長繳費年限以及養老金並軌方面的討論。
「這兩個問題是老百姓最關心的,同樣是會上達成共識度最高的。」10月17日,一位不願具名的與會專家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參加會議的所有團隊的討論幾乎都涉及到了以上兩個問題,目前達成的共識是,養老金並軌已是個無需討論的問題,早晚的事,但是將目前的多軌制整合成一軌、兩軌還是幾個軌這些具體的方案尚無定論;同時,延長繳費年限也勢在必行,但具體延長多少年限等具體方案都需要相關部門進一步討論和定奪。
而就在此次閉門會議召開期間,社科院世界社保中心主任鄭秉文明確表示,養老保險的繳納屬於「多繳多得,少繳少得」的制度設計,因此,延遲退休的結果是可以多拿養老金的,面對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問題,中國實行延遲退休是一個趨勢,而延長繳費年限與延遲退休往往是一回事。
「影響養老問題的幾個要素當中,總會挑一個最為穩妥、影響最小、更好執行的因素來動,哪一個因素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相應的利弊會是怎樣,部門都會考慮。」10月17日,一位接近人保部的相關人士接受記者採訪時反問記者,增加繳費年限和直接延遲退休年齡相比,哪個利弊更大?一比較就知道哪個方案可行。
眾所周知,我國養老保險的最低繳費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卻不止15年,也就是說,實際上的繳費年限遠遠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繳費年限,對個人的影響也相對較小。但是,我國的法定退休年齡則是男職工60歲,女職工50歲,女幹部是55歲,一旦延長退休年齡,則是實打實地要多工作幾年。
由此看來,就目前而言,將基本養老金待遇與繳費長短和多少緊密聯繫,從而對參保人員形成激勵機制的延長繳費年限已成為未來養老金改革的方向。
上述與會專家同時告訴記者,除了延長繳費年限以及養老金並軌兩個焦點問題之外,針對企業繳費的問題也達成了共識,與會團隊一致認為,企業的繳納費率太高,下一步,相關部門將就此從多渠道籌集資金,用來減少企業相關費率的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