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公車超標、公車私用、公車浪費……近日成為多地紀檢監督部門和媒體曝光的熱點。中紀委近期也明確表示將試點推行公務用車統一標識、GPS定位等制度,加大懲治力度。曝光、公示、監控——種種「藥方」對於沉痾已久的公車腐敗現象,能否奏效,公車改革這個「大手術」將如何有效推進?
「車輪腐敗」被曬「脫皮」
據解放日報報道,在福建最近曝光的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的典型案例中,一地稅局副局長因公車私用被免職;山東省曝光7起違紀典型案例4起涉及公車違規,廣州市紀委監察局的「曝光台」首次曬出涉及27單位的31輛公車違規; 山西晉城市紀委曝光了中秋、國慶期間出入高消費場所的公車車牌號碼,並要求處理相關責任人……
近期廣西南寧市紀委監察局在市屬媒體上用一個整版,將近20個單位或部門的上百次公務車輛違章違法行為進行集中全面曝光。此次公開曝光的是9月1日至10月8日期間公務車輛違章違法行為,曝光名單包括南寧市下轄各縣(區)和市直相關部門,曝光信息則包括車輛號牌號碼、機動車所有具體部門等。「引入外部監督、媒體監督,對於治理公車濫用亂象,效果立竿見影,」廣西南寧市紀委常委雷沛進告訴記者。
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博士生導師劉獻認為,從遮遮掩掩,到接受網民監督,再到主動曝光,近期國內公車監管力度明顯加大。
掛公牌+GPS,能否遏制亂象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張育彪提交《關於治理「車輪上的腐敗」的建議》,針對老百姓反映較多的公車腐敗問題提出了「公車統一標識」、「推進公車改革」等具體建議。
近期中紀委明確回復:下一步,將督促各地區各部門嚴格公務用車編製和配備標準,嚴格購置和運行經費預算管理,實行公務用車經費在財務上單獨列項和單車定額核算制度。加強公務用車集中管理,嚴格實施使用登記和公示、配備更新及使用情況統計報告等制度。此外,中紀委稱,將探索公務用車統一標識制度,要求條件成熟的地區和部門積極推行公務用車統一標識、GPS定位等制度,接受社會監督。
湖北省政協常委、公車改革專家葉青認為,中紀委開出的「掛公牌+GPS」的藥方對於加強監督是有效果的,但有一個重要前提,是加快完成公車改革、大幅減少公車保有量的基礎上,再進行這些監督措施。葉青指出,目前我國全口徑的公車存量達到幾百萬輛,多得誰也說不清,中央從2011年4月起專項治理,全國已處理違規車輛近20萬輛。這些巨大數字說明,如果不從根子上最大限度減少公車,甚至取消公車,目前監督的廣度和深度都無法覆蓋龐大的公車數量,「而且加掛公牌和加裝GPS都是需要投入新的成本的,只有在大幅精簡公車數量後,這種監督經濟性和有效性才能體現。」
改革重點是取消「專車」
一位地方幹部告訴記者,公車直接觸動領導幹部利益,公車改革的重點應該是取消「專車」,「公務車輛集中管理,公車司機就是駕駛員,而不是代表某位領導的特權階層,這樣安裝GPS、掛上公牌才真正有監督效果,公車腐敗才可能遏制住。」
「改革缺乏徹底性,監督缺乏透明性,懲戒缺乏嚴肅性,導致了多年來公車治理屢屢 『卡殼』,甚至出現越改越多、越改越亂的困境」,一位研究公車改革多年的人士說,各地出台的治理公車亂象的相關規定、政策不計其數,然而初衷良好的改革方案,不是推不下去,就是改革走樣,出現了「虎頭蛇尾」的案例,更有「公車照坐、補貼增加」的畸形現象。
劉獻認為,公車亂像已經成為當前必須下決心認真治理的問題,而且開弓沒有回頭箭,一定要從根子上徹底治理,「當前必須要做減法,不僅要嚴控新購公車的額度,更要在存量上『動手術』,原則上應該盡可能取消公車。」
我國公車亂象難以禁絕的根源之一,就是監督不力,有些公車已經不是「私用」,而是「家用」。把所有公車購置、使用、違章信息都徹底公開,將公車進行明顯標識,對於違規者予以嚴厲懲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