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全國人大信訪局原副局長黃力群。 【文匯網訊】全國人大辦公廳信訪局原副局長黃力群稱,自己珍視此前的工作經歷,但律師是一直的夢想。10月24日,北京鋒銳律師事務所主任周世鋒律師對外透露,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信訪局副局長黃力群,辭去職務,正式加入鋒銳律師所。這一消息引發人們關注。有不少人在問,黃力群為何作出這樣的選擇?
據新京報報道,昨日,56歲的黃力群對記者透露,卸去官職的想法已經有3年,當律師是自己一直以來的夢想。他本人非常珍視此前的工作經歷,並不是「棄暗投明」。
談改行
「卸任念頭已有三年」
新京報:辭去職務當律師是突然的決定嗎?
黃力群:不能說是辭職,算是「提前退休」吧。我已56歲了,這個決定不是突然的,不是一時頭腦發熱。當律師的想法一直就有,自己有這個準備。
卸任的想法則差不多有3年了,這些年請辭過幾次都沒通過,這次領導終於點頭。現在算是實現自己的夢想了。
新京報:53歲時產生放棄官員職務改行的想法,會不會太晚了?
黃力群:抓緊時間把可以做的事都做到最好,就不會太晚。
新京報:那既然已經等到56歲了,是否退休以後也可以再實現夢想?
黃力群:律師是一個需要激情的行業。還是想趁著跑得動的時候完成夢想。
新京報:你激情未退?
黃力群:現在這個激情肯定和年輕人是不一樣的,就是想幹點自己喜歡的事兒。
新京報:家人、朋友、之前的同事怎麼看待你的離職?會有不同意見嗎?
黃力群:因為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所以身邊的人都比較支持我。我很感謝我原單位的同事和領導,他們對我很包容。
新京報:外界把你的離職作為體制內人士「出走」的一個標誌。
黃力群:沒那麼嚴重,從基層一步步走向領導崗位,這些年的經歷讓我學到了很多,豐富了我的經歷,也有助於我更全面、深刻地理解中國社會。過去的經歷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對以後做律師也有幫助。
談信訪
「上訪百姓大多有理」
新京報:你對信訪工作的理解是什麼?
黃力群:老百姓覺得冤屈,對政府、公檢法的工作有不滿而選擇信訪,這個再正常不過。信訪工作是給老百姓一個解決問題、舒緩情緒的渠道。
全國人大常委會信訪局接觸的大多是涉法涉訴案件,老百姓多是對案件判決不滿而上訪,客觀來說,選擇上訪的百姓大多都是有道理的。而這些年親自接觸的、看到的、聽到的很多上訪案件,其實完全可以做到在當地解決。
新京報:老百姓有道理卻需要上訪?
黃力群:對,這是我們要思考的。既然有道理為什麼不能在當地解決?為什麼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到北京?問題拖到北京更好解決了嗎?我覺得不是。很多上訪戶開始上訪時是很小的事,但問題得不到解決、精神受到刺激,然後變得偏執,如果再遭遇勞教之類的,問題就跟滾雪球似的越搞越大了。
另外,上訪人員的問題不是信訪人員造成的,但是許多壓力都給了信訪人員。
新京報:信訪工作壓力大,所以有評論說你是「棄暗投明」?
黃力群:這太誇張了,只是網友們的笑談。我做信訪工作做了差不多有10年,從內心講,我很熱愛這個工作。這個工作雖然辛苦,但是很充實,給老百姓解決問題了嘛。
新京報:你怎麼評價作為信訪副局長的自己?
黃力群:每天工作很充實,用自己所學為百姓服務。
談身份轉變
兩者一脈相承
新京報:做信訪副局長和做律師最大不同在哪兒?
黃力群:本質上沒有什麼不同,可能兩個身份都發生在自己身上,我會覺得這是一脈相承的。信訪副局長接觸的涉法涉訴案件說白了也是跟法律打交道,幫助上訪百姓解決問題也是實現公平的途徑之一,我不覺得有特別大的不同。
新京報:大家都會覺得從官員到律師的人比較少,如何看待這種流動?你覺得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才會做這樣的選擇?
黃力群:人員流動很正常。(我)不是什麼特定類型(的人),只是遵從自己內心。
新京報:據瞭解,首都機場爆炸案是你所加入的這個律師事務所代理的。以過去官員的思維和律師的思維分別看待這個案子,會有很大區別嗎?
黃力群:冀中星的案子之前我就有關注,這是一個和信訪關係比較緊密的案子。冀中星受到法律制裁無可厚非,但這一切似乎可以避免。整整8年,如果他的問題能夠妥善地解決,可能不至於釀成爆炸案。
新京報:那怎麼解決你所說的問題?
黃力群:希望信訪人員、地方公檢法人員提前面對冀中星們,而不是等悲劇發生再處置。
解決這個問題,根本還是在地方、在基層,如果能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老百姓也沒有那麼大怨言,政府和社會所花費的代價也要小很多。
新京報:這些更多的應該是作為信訪局副局長的體會。未來去代理案件,特別是涉及信訪的一些案件時,會擔心轉型困難嗎?
黃力群:沒有這方面的擔心。我的父母是法律工作者,我學法律出身,在基層法院工作過很長一段時間,信訪局接觸的又多是涉法涉訴案件,所以一直沒離開法律行當。
談未來
從實習律師做起
新京報:到律師事務所的職務是什麼,會有特別的安排嗎?
黃力群:按照《律師法》的規定,必須要有一年的實習律師經歷才能正式執證,所以我目前的身份是實習律師。
新京報:你希望成為一個什麼樣的律師?做律師最重要的是什麼?
黃力群:我希望能結合之前的經歷,更全面更客觀地梳理和認知案件。遇到原則問題時,選擇堅持自己的信念。
做一個律師最重要的是客觀、冷靜、全面,這是幫助老百姓實現公平正義的必要途徑。
新京報:你做律師最大的優勢是什麼?常年在政府,人脈是不是最大優勢?
黃力群:剛才說了,我一直沒脫離法律工作,平常也很注意這方面的學習和積累。之前因工作原因,接觸了大量案件。雖然沒做律師工作,但是一些案件涉及的審判思路、辯護策略我都有涉獵,我會認為這些是優勢。
至於人脈,律師接觸更多的是法院,這方面不存在什麼優勢。
新京報:以後會偏重哪些案件?
黃力群:之前在法院工作過很多年,刑事案件審判方面的工作會是以後大方向。我也接觸過一些青少年法律援助的案子,這方面也比較有興趣。
新京報:這兩年「死磕」成了律師圈兒的流行詞,你怎麼看?
黃力群:律師要敢於堅持自己的觀點,敢於說真話,有時候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裡。
另外,我們國家現在正處於社會矛盾凸顯期,部分領域的立法工作相對滯後。律師能率先發現一些問題,通過律師的「死磕」,通過他們過硬的專業素養,達到推動某一領域某條法律完善進步。從這些角度講,我支持死磕。
但是我並不同意為「死磕」而「死磕」,為了迎合社會情緒而「死磕」,「死磕」必須建立在全面認知案件的基礎上,以偏概全、刻意對立也是不對的。
新京報:有沒有你特別信奉的法律格言。
黃力群:不能算是格言,但我一直跟自己說這麼一句話:當你有權力的時候,要把別人當作人;當你沒權力的時候,要把自己當作人。
對話人
黃力群
男,1957年生人。祖籍上海,生於北京,早年在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工作,1996年獲得北大法律系碩士學位。之後供職於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其間作為中央援藏幹部在西藏自治區人大法工委工作,之後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信訪局副局長直至離任。
我和(黃)力群是研究生時期的同學,有20年交情了。當時我們(北大法律專業的)班上有20幾個同學,大多數從政了,力群是其中的佼佼者。
印象裡當律師的只有兩三個,老同學們聚會,大家會羨慕力群的位置,羨慕我的自由。
但是當律師一直是力群的夢想,他始終沒放棄過這個念頭。3年前他跟我第一次提起時我還以為是開玩笑,沒想到他當真了,現在他夢想成真,我很敬佩。我相信他會成為一個好律師。——鋒銳律師事務所主任周世鋒談黃力群加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