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互聯網金融三段論:渠道產品壟斷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10-28]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傳統銀行、券商賴以生存的專業投資能力,才是互聯網金融的硬道理;在一定階段,利用其對金融行業本身的理解優勢,參股,甚至控股某個金融天貓,也許是一個雙贏的選擇。

據《財經》雜誌報道,互聯網金融是2013年最熱門的話題。特別是眼下,中國金融業對新改革政策的期待空前高漲——市場期待著更多「利率市場化」和「資產證券化」的推進措施,而互聯網技術的躍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得互聯網應用不僅成為金融行業競爭的決定性因素,更作為一柄利器推進了中國金融的市場化進程。

由於是新生事物,各界對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爭論很多,最典型的聲音來自於兩個方面,即互聯網業和金融業。在互聯網企業看來,互聯網金融是其將網上虛擬流量客戶轉換為金融業務收入的手段,因為互聯網時代精神祇有互聯網企業最能理解;在金融企業看來,互聯網金融無外乎就是傳統金融行業增加了互聯網渠道,是金融企業如何通過網絡、更好發揮專業化投資和增值化服務能力的問題。

在筆者看來,這兩種聲音和傾向都有道理,卻都不完整,更小看了互聯網金融的巨大潛力,在中國尤其如此。如果說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過程中,已經改變了很多傳統業態的生存法則,那麼在中國,其與金融市場化改革週期融合的結果,也將是深刻而複雜的。

本文試圖在新經濟週期中國金融業改革的大背景下,預測中國互聯網金融產業未來發展中要經歷的三個階段,目的是對現有金融機構的戰略調整提供參考;其理論依據的主要來源,是國外成熟的混業金融業態,以及互聯網技術在其他行業中相對成熟的應用,如電商領域等。

第一階段:渠道為王

中國的金融市場發展時間短,真正的市場化改革不過短短二三十年時間。由於國際貿易紅利、人口紅利和城市化紅利等因素,中國經濟的爆炸式增長歷程,本質是「增量資產貨幣化」過程,是以土地、住宅、礦產等資產增值和新發行貨幣的動態平衡過程。在金融領域,以「中農工建交」為主體的國有商業銀行體系,成為最大的受益者——政府不僅是最大的股東,也成為金融信用體系的最終擔保人。

在政府信用背景下,中小企業融資需求和廣大居民的理財需求,一直存在金融服務不足的現象,這也就是為什麼互聯網金融從誕生伊始,就具備相當強的市場競爭力和話語權。

餘額寶和人人貸的快速發展,就是最好的例證:傳統的公募貨幣基金和中小企業私募信託,稍作創新、輔以互聯網渠道優勢,馬上就募集到了在傳統實體渠道看來是「天量」的資金。可見,在互聯網金融的初級階段,諸如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掌握了網絡客戶、流量和平台的渠道優勢公司,將是最大的贏家。

究其根本,互聯網企業資源優勢占主導地位的局面,是由於中國金融的非市場化大背景。當前,利率市場化改革尚處在攻堅階段,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尚未形成,各類型的理財機構鱗次櫛比,諸多財富管理產品良莠不齊,資產管理專業化品牌沒有建立,普通投資者對風險的認識遠不成熟。在A股市場屢戰屢敗、風險偏好降低的非專業投資者,只能從產品同質化嚴重的商業銀行分支,購買低風險、低利率的理財產品,一旦網絡能夠提供收益率略高的其他選擇,網站的低成本送達優勢和品牌優勢就顯得尤為重要。

金融服務必須要「寄生」在信用鏈條上——門戶網站的信用在這一階段,彌補了市場信用的不足,這種現象也發生在電商的競爭演變中。

例如,淘寶初期類似於「夜市擺地攤」的模式下,零售職能的網店服務信用等級再高,如果沒有淘寶品牌、基礎客戶數量的支持,也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電商初期缺乏具有公眾信用的平台渠道,而隨著網上購物基本功能的門檻降低,各大電商吸引客戶的關鍵,就變為貨架上的商品的差異化了。擁有自己的生產能力和創新能力、持續更新自己的貨架,普通的電商零售加盟者是做不到的,於是就有了高端化品牌的「天貓」平台!

第二階段:產品為王

互聯網金融進入第二階段的代表事件,是「金融天貓」的出現,即專業的網絡信用鏈條平台的出現——網絡金融服務的品牌化。金融天貓絕不是簡簡單單地把諸如投顧咨詢之類的金融服務產品化後,在現有「天貓」平台出售,而是金融業真正開始通過主動網絡增信,踐行互聯網「分享、協作、普惠、選擇自由和民主」的精神。

金融網絡化的目的,就是金融中介形式更加簡便,讓金融服務的對象具有更自由的選擇、享受更低廉的價格,最好能和金融服務的提供者直接勾兌。淘寶的成功就是把傳統的、中心化的、集中式的購物商場,被更多的有各自特色的、分散的商家所替代——「大而標準」的服務,被「小而美且有特色」的服務所取代——互聯網金融也會如此。

互聯網金融也是金融,其深化階段的發展離不開中國金融改革的大格局。李克強總理上任後,所指引的金融業改革路線圖,就是在多層次資本市場環境下、通過「存量資產證券化」,盤活存量資產,實現利率市場化。作為表徵的互聯網金融領域,泛資管產品的品牌化後,服務對像不僅包括資產管理個人客戶,也包括投融資需求的廣大企業:融資企業、理財顧問、基金經理、高淨值個人等客戶訴求,都被扁平化了;成千上萬「小而美」的金融服務,「量體裁衣」般擺放在潛在客戶面前。

中國市場借助互聯網科技,金融中介職能「王者歸來」,金融服務的供需雙方能進行直接的溝通和討價還價。監管機構也能從品牌化的經營者入手,要求其在整體上控制風險信貸比例敞口,進而實現利率期限結構合理化。當今那些坐擁眾多實體店的全國性商業銀行,也許一夜間就會優勢變劣勢;那些自以為掌握著投資秘訣的高姿態基金公司,也許會被草根操盤手逼入死胡同。不信,看看那些蕭條的購物中心和專賣店,就知道厲害了。

未來的金融機構營業網點將更像品牌咖啡廳,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使得主流的、高淨值客戶能夠在移動終端上完成絕大部分金融需求,極少數非要簽字或者親力親為的金融需求,也會在一種愜意寬鬆的環境下完成。金融天貓逐漸成型後,銀行家的貨幣掮客職能將消失,互聯網渠道的話語權也會被淡化,這個階段的互聯網金融經營者業態,有些像城市SUV,既不是轎車也不是越野車,而是實用的功能結合體。

當下的中國很多金融服務提供者,如私募基金經理、理財咨詢顧問、企業融資專家將以加盟合夥人的形式出現,金融天貓的貨架上擺放的是一個個有創新能力的金融解決方案,合夥人收入水平是由投資者決定的。最大的挑戰來自於風險控制,即對這些加盟合夥人的審查和跟蹤。可想而知,金融天貓後台服務部門,將蛻變為大數據化的專業金融信息技術服務中心。

非傳統金融中介——金融天貓的出現,不僅會對現有的金融企業構成實質的威脅,也會壓縮現有網絡渠道的利潤空間。這也符合金融作為服務業發展的一般規律,渠道利潤會隨著「市場飽和程度的提高、信息不對稱程度的降低」而逐步變薄;取而代之的利潤主要來源,必然是金融服務的差異化創新能力。總之,在存量資產證券化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金融衍生品將為金融產品的多樣化添磚加瓦,現在理財市場主流的商業銀行「大而標準」的服務貨架,將被互聯網金融「小而美且有特色」的服務所取代。

第三階段:寡頭壟斷

2013年9月24日,美國SEC(證券交易委員會)的JOBS法案(Jumpstart Our Business Startups Act)的Title II 條例正式生效,意味著美國的私人企業可以各種形式公開融資需求,向認證過的投資人籌集資金,即所謂的「大範圍募資」(general solicitation)。

業界普遍認為,這種顛覆現有「企業公眾融資市場被投資銀行壟斷」的新監管政策,將給互聯網公募融資平台發展帶來更大的機遇。但是在筆者看來,正是這種互聯網技術革命帶來的低門檻競爭,引領未來監管系統的互聯網模式,其不可避免的成本負擔,最終將把新興的各種「金融天貓」投融資平台,整合成少數幾個金融寡頭。換言之,經過互聯網的洗禮,金融市場將比沒有互聯網技術的時代,更加集中、壟斷。

經過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第二階段,用戶的需求將被互聯網精準的客戶定位所充分挖掘,整個金融行業也進入到「O2O」(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大品牌競爭階段。要知道,金融本身也是一種虛擬化的信用鏈條服務,這和互聯網在形式上是一致的。金融的「O2O」比起諸如物流、零售行業,信用數據模型的整合要更加流暢和方便。

隨著金融改革的深化,商業銀行的投資銀行業務擴張、保險集團的業務多元化、證券公司的批發業務逆襲,中國金融市場將被剩下的少數幾個「全牌照、同一品牌、跨國經營、金融混業」的集團所壟斷,其餘的金融企業只能在其有優勢的細分市場生存。參照先行發展的歐美,其經濟總量與金融寡頭數量的相對關係,即便是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中國印記的混業集團數量最終將不會超過15家。

現有的金融市場參與者,要想成為笑到最後的15家金融混業集團之一,沒有互聯網精神中「對人的尊重」是不可想像的,畢竟彼時客戶的需求已經大大升級了——很多商業銀行口頭喊了多年的「社區銀行」,被互聯網技術帶到了現實,大的品牌金融社區實現了更高意義、虛擬化的、更人性化的「社交金融」。

在中國,這個過程長則需要二三十年,短則有個五年到八年也許就能夠看到——在互聯網金融的第三階段,金融天貓們很難再以一個所謂創新的業態領域存在,其技術和精神已融入到金融行業發展的主流之中,金融服務的供需雙方都依賴社區的規模效應,還有其管理者在監管機構的增信與背書。

寡頭壟斷的根本原因,在於信息技術的發展進一步減小了信息不對稱的程度,金融天貓的差異化產品競爭會壓縮通常意義的服務利潤,以至於最後不排斥在同一金融品牌下和諧共生。更為重要的是,金融監管對大小機構一視同仁,應對監管的成本負擔,使得一家一戶的小金融作坊難以在薄利時代下獨善其身,更大更緊密的合夥制企業應運而生——現代企業的分工協作機理,無外乎是在新技術下再次發揮作用。

因此,很難講是傳統金融企業互聯網化,形成了最終的金融寡頭,還是金融天貓的兼併重組,誕生了嶄新的金融壟斷品牌。當然,互聯網的文化基因注入,使得金融寡頭的壟斷地位變得不穩固了,大品牌的興起和沒落也許就在一剎那間。「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混業經營競爭,給了「專注於細分市場」的第二梯隊競爭者更多的想像空間。

銀行券商的互聯網金融戰略

面對噴薄而來的互聯網金融大潮,中國現有的銀行、券商決不能抱有僥倖心理,這場伴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混業革命是躲不掉的。那些志存高遠拿到最後15張跨國混業競爭「入場券」的銀行和券商,也許應抱著感恩的心態,正是互聯網給了它們趕超傳統領軍者的超車彎道!那麼,什麼樣的互聯網金融戰略,才是這些銀行和券商的正確選擇呢?

筆者建議不妨換個角度去考慮問題,即從那些互聯網企業的角度,來看待互聯網金融的競爭格局。

正如上文所述,在互聯網金融發展初期,那些手握網絡話語權和客戶流量的互聯網企業並不需盲動,反而可以分到最大的蛋糕。例如,在餘額寶中,淘寶拿到了產品利潤的絕對大頭。

隨著市場逐漸飽和、規則逐漸清晰、利潤率下降、監管機構介入,使得互聯網企業競爭優勢被淡化,那些繁冗的監管要求一定會讓網絡奇才們一籌莫展。於是,金融天貓「線下化」,需要專業投資能力和產品特色的傳統金融合作夥伴,以圖繼續在中後期發力,佔領金融藍海版圖。

可見,傳統銀行、券商賴以生存的專業投資能力,才是互聯網金融的硬道理;在一定階段,利用其對金融行業本身的理解優勢,參股,甚至控股某個金融天貓,也許是一個雙贏的最佳選擇,因為自行開發很難走通——以國內現有的大中型商業銀行為例,儘管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經深入組織,但如果內生性地開發適合互聯網時代客戶導向的金融平台,顯然在第二階段無法與那些「純正血緣」的天貓們競爭。

這種暫時把互聯網金融部門隔離於傳統銀行、券商體系的做法,也符合儒家商業的文化特徵。畢竟,互聯網金融更多遵循的,是零碎的金融產品和多樣化的客戶需求,其企業文化與官僚化的總行機構必然會有巨大衝突。只有當互聯網金融成為客戶的一種生活習慣,互聯網部門對傳統機構的客戶資源進行了大量分流,銀行再將兩個組織進行合併,才能順利完成O2O整合。這就像過去幾年間,證券公司網上下單只有成為大部分客戶的選擇時,實體營業部再推進「非現場客戶」的改革,才能迎刃而解。

需要注意的是,傳統銀行和券商一旦在體外建立了互聯網金融營運實體,對已有客戶的分流,必然在組織內帶來巨大的阻力,這將是傳統金融組織能否「蛻變成蝶」的關鍵。如果我們研究蘇寧雲商的互聯網轉型,其壯士斷腕般地放棄以往創造輝煌的實體門店,所面臨的巨大內部壓力,局外人是無法想像的。

蘇寧的陣痛感,不久即會輪到中國的商業銀行和證券公司來體驗。這些傳統金融部門的既得利益格局更加頑固、更加複雜,分支機構和一線員工數量,遠比家用電器專賣店多得多,企業行為網絡化的成長疼痛當然會更大。到時候,也許目前仰仗零售店面規模的商業銀行大佬們,真的要後悔當初快速低成本擴張了。

對於靠投資能力和風險定價能力吃飯的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蛙跳式發展的難度會更大。好在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發展,使得證券公司終於有機會服務不同規模和發展階段的企業客戶,有望真正成為實際意義上的企業與投資銀行(Corporate &Investment Bank),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只是圍繞股票二級市場的股票經紀公司。可以想見,混業經營的前景使得更多的券商會被大金融集團所收購,其餘小部分券商則會轉型為業務局限在某一個細分領域的批發業務銀行,這個趨勢與互聯網無關。

      責任編輯:賀頓
古兆勳:借港國際舞台 推「敦煌文化」產品      [2013-09-11]
恆天然結束對涉險產品預防性召回      [2013-09-07]
農業部:全球4/5人口吃轉基因產品      [2013-09-04]
新華評蔣潔敏:壟斷腐敗是孿兄弟      [2013-09-02]
路虎車英國賣83.5萬 中國320萬      [2013-08-30]
發改委約談外企 促坦白壟斷問題      [2013-08-21]
中國車價稱全球最貴 引壟斷調查      [2013-08-19]
宗慶後:李嘉誠壟斷損害港人利益      [2013-08-16]
老鳳祥等金店壟斷金價被罰千萬      [2013-08-12]
恆天然在斯裡蘭卡產品或含雙氰胺      [2013-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