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內地民眾在國內買進口汽車,可能要面臨比國外高出一倍乃至數倍的價格。高稅收、渠道壟斷、愛面子的消費觀等多方面因素將進口車推上了高價神壇。繼液晶面板、奶粉、黃金飾品被開出反壟斷罰單之後,對進口汽車進行反壟斷調查的呼聲越來越高。
據人民網報道,進口汽車價格究竟是怎麼回事?除了關稅還有哪些影響進口車價格的因素?讓我們去進口車市場一探究竟。
1.高稅率是最大元兇嗎?
關稅並非唯一原因,供應商和經銷商相對強勢,一些消費者願意埋單,共同推高了進口車售價
在北京市朝陽區的一家路虎4S店裡,我們遇到了前來看車的消費者詹平。
據他介紹,他看中的那輛路虎攬勝尊崇創世版,目前國內售價279.8萬元,但由於經銷商貨源有限,要想提現車還得加價40萬元!也就是說,320萬元才能買下這輛車。而在路虎的大本營英國,這款車裸車售價僅為83.5萬元,還不到中國的1/3。
為何同一款車,國內外價格差距如此之大?
我們咨詢了路虎4S店銷售人員,並致電路虎(中國)官方客服,得到的回復均是由於我國徵收數額龐大的進口關稅和其他附加稅種。
事實果真如此嗎?據瞭解,進口車進入中國市場共需要交納三類稅費:關稅、消費稅和增值稅。根據WTO規定,我國的汽車進口關稅稅率為25%,增值稅稅率為17%,消費稅根據排量分為七檔,最高徵收40%。
以上述這款路虎攬勝尊崇創世版為例,我們粗略計算了一下,假設其在英國的裸車售價83.5萬元為我國的到岸價,該車排量為5.0T,對應消費稅稅率為40%,該款車完稅後價格約為203.53萬元,比英國的售價足足高了一倍多,高稅率確實是導致進口車高售價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是,標價279.8萬元,與稅後價格足足相差70多萬元,儘管其中包含渠道商的成本費用,但這其中的差價太大,難怪消費者質疑進口車市場存在暴利。
為何進口車可以暴利高價銷售?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常務理事賈新光介紹說,2005年,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家工商總局聯合發佈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授予進口汽車廠商在中國市場設立一家子公司或者用總代理商制度建立銷售渠道的權利。這意味著,供應商在整個流通渠道中具有最高支配地位,掌握價格制定權和經銷商配額的控制權。
經營成本高、配額有限使經銷商不滿足於官方定價下的利潤,通過加價提高利潤已經成為汽車市場常態。而廠商對經銷商加價行為的縱容默許,使加價之風愈演愈烈。
經銷商往往以配額有限為由,稱要想買到車,必須加價,少則兩三萬元,多則幾十萬元。以路虎攬勝尊崇創世版為例,從上市至今,加價最低時也高達40萬元。
賈新光分析,除了稅收、渠道控制因素,消費者的盲目熱捧也進一步促使進口車價格越炒越高。
儘管在國內購買進口車要面臨比國外高出一倍乃至數倍的價格,仍有不少消費者願意掏腰包。「進口車雖然價格貴了點,但開著更有面子。」詹平說,一些進口車貨源少,加價都不一定能買到,路虎攬勝尊崇創世版在北京市場一度還出現一車難求的售空現象。一些消費者願意為經銷商的「無理」加價埋單,反過來也助長了經銷商加價的氣焰。
2.渠道控制是否涉嫌壟斷?
目前還缺乏事實證據,但供應商具有最高支配權,為渠道壟斷創造了可乘之機
進口車廠商通過限定價格和控制配額等行為控制渠道一直存在涉嫌壟斷的爭議。那麼,進口車市場的渠道控制是否違反了《反壟斷法》?
據北京金杜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劉成律師介紹,我國《反壟斷法》嚴格禁止經營者濫用其市場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競爭,也禁止供應商與經銷商達成協議,以固定產品的零售價格或限定最低零售價格。
劉成說,要判斷進口車定價及銷售是否構成違反《反壟斷法》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例如,進口車佔據國內汽車市場的份額高低、進口車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進口車市場是否具有封閉性特徵等等,不能武斷地認為存在限價就斷定其違反《反壟斷法》。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劉繼峰教授也認為,僅憑高價不能斷定違反《反壟斷法》,還需要分析市場結構以及消費狀況等多方面因素,目前還缺乏事實證據,無法判定。
那麼,為何這一備受詬病的問題多年來從未見有關部門調查取證、整頓改善?賈新光表示,不僅是因為背後牽涉複雜的利益分配,還牽涉現有汽車市場政策的漏洞。
依據《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進口汽車流通經銷服務領域實施4S店為基礎的單一模式。依據條款,進口汽車廠商通過在中國市場設立分公司或授權獨家總代理,全權控制經銷商的售價、掌握各經銷商的配額,政策漏洞賦予進口汽車廠商最高支配地位。
賈新光認為,《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頒布時,國內進口車市場剛剛起步,該《辦法》確實起到了規範市場的積極作用。但是經過8年發展,目前國內汽車市場已經成熟,《辦法》反倒成了進口汽車廠商壟斷渠道的「保護傘」。
供應商不僅掌握著汽車的定價權、配額控制權,還控制著進口汽車的零配件供應和售後維修。進口車不單整車售價高,零配件價格也畸高。據北京朝陽區的一家奧迪4S店銷售人員介紹,一輛售價40萬元的奧迪整車,拆成零配件可以賣到80萬元。
總代理規定進口車零配件只通過4S店銷售,不流入汽配城,消費者只能無奈接受4S店的高價零配件。
政策賦予總代理「說了算」的地位,與我國的《反壟斷法》顯然存在矛盾,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楊東說,從《反壟斷法》角度,供應商向經銷商收取建店保證金、限定價格、控制配額和零配件銷售這一系列行為,明顯不符合《反壟斷法》中的相關條款。
3.進口車如何告別高價?
要填補銷售渠道的政策漏洞,還要積極調整進口車稅收結構,引導購車者理性消費
賈新光認為,要想打破進口車高價局面,讓進口車走下高價神壇,首先要在政策上有所作為。
《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存在的漏洞為進口車供應商控制渠道開了綠燈,卻使消費者承受較重的負擔,權益維護亮起紅燈。「要改變供應商一家獨大、經銷商無理加價的現狀,首先要填補政策漏洞。」
8月23日,商務部回應,正會同有關部門對《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進行修改完善,將在收取建店保證金、壓庫搭售等方面對供應商進行必要限制。而供應商有價格壟斷行為,將受到處罰。
「除了整頓渠道,還應從調整進口車稅收結構、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這兩方面著手。」賈新光說。
在稅收方面,我國進口車關稅稅率25%,對比國外進口車關稅如美國2%、日本0%、韓國8%,不難發現,我國的稅率明顯高於其他國家。
我國針對進口汽車制定相對較高關稅,目的在於限制進口車的購買,促進國內自主品牌汽車發展。事實上,由於進口車主要面向高端消費群體,國內自主品牌主要面向的是低端消費群體,進口車價格被抬高後,不少高端消費者並未轉而購買國內自主品牌,而是將目光投向了介於兩者之間的合資車。
另一方面,由於奢侈風、攀比風的存在,汽車已不僅僅是一個代步工具,還是地位、身份、品位的象徵。從10年前的三四萬輛年銷售量,到2012年超過百萬輛,高稅率下的進口車依然受到部分國內消費者的熱捧,銷量保持高速增長狀態。
汽車分析師賀球輝認為,部分消費者鋪張浪費的消費習慣、虛榮攀比的消費心態使經銷商的「無理」加價變得堂而皇之、名正言順,進口車售價相對高,只能說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如果消費者能擯棄非理性消費行為,購買熱度下來了,進口車價格全球最貴的現象才有望終結。」
延伸閱讀
比一比豪車的內外價
汽車價格內外有別,目前市面上出售的豪車在國內外價格差別究竟有多大?近日,筆者對其中部分品牌進行了對比:
根據排量和配置不同,寶馬X6的國內報價為86萬元至216萬元,海外報價折合人民幣39萬元至54萬元;奔馳S550國內報價為164萬元至300萬元,海外報價折合人民幣66萬元至80萬元;路虎攬勝5.0的國內報價為149萬元至339萬元,海外報價折合人民幣64萬元至84萬元;
美國途銳3.6,美國售價4.45萬美元折合人民幣29.54萬元,漂洋過海到達中國後賣到78萬元,相當於美國售價的264%;
卡宴3.6,在美國4.5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0.21萬元,在中國賣88.6萬元,相當於美國的近3倍;
路虎發現4,美國售價4.72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1.34萬元,在中國賣118.8萬元,相當於美國的332%;
排量3.0T的新款奧迪Q7,在加拿大僅售7.8萬加元,約合人民幣46萬元;美國售價6萬美元,完稅後正常價格不到75萬元;國內價號稱大幅優惠之後還比加拿大的售價貴了100萬元左右;
奧迪A6車型,美國售價折合人民幣25.82萬元至34.85萬元,在中國售價38.3萬元至74.26萬元;
大眾途觀,美國售價折合人民幣14.07萬元至22.35萬元,在中國的售價是19.98萬元至31.58萬元,而且至今該車型仍在加價銷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