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於11月9日~12日在北京召開。國家主席習近平7月23日在武漢市主持召開的部分省市負責人座談會被認為是本屆三中全會的定調。會上習近平提出「進一步形成全國統一的市場體系,要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作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活力」、「進一步提高宏觀調控水平,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進一步增強社會發展活力」等六個重大問題,被稱為「習六點」。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對於十天後的這次會議,各界均期待已久,希望中央推出一攬子改革方案,並明確推進時間表,通過對改革的頂層設計,拉開中國第四輪改革大幕。
不過,一名官方研究機構的智囊人士稱,十八屆三中全會總體屬於一次高規格的全局性會議,將在各個方面以頂層設計的角度做出規劃,預計在社會關心的細節上不會有太大突破。
市場空前期待
連月來,一切有關三中全會的「風吹草動」都會成為焦點。上述智囊人士稱,這一方面和歷屆三中全會的歷史地位有關,另一方面也凸顯了當下人們對改革的熱烈期待。
從中國共產黨十四次至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歷史經驗看,各界全會均有不同的主要功能和內容。其中,三中全會往往鎖定發展和改革,是出台重要改革和體現新領導施政綱領的會議。因此,人們對三中全會才抱以如此高的關注度。
「目前社會對市場經濟體制、住房、土地等問題有較多爭議,而過去相關重大決定都是在換屆後實施的,因此本次全會的地位自然不同一般。」上述人士稱,這將是「習李」主要施政要點的首次系統亮相。
遲福林近日在接受採訪時稱,目前社會對改革的期盼可以說是近年來最高的。過去十多年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依賴資源、土地、勞動力等要素投入。如今,這些紅利逐漸消失殆盡,各種社會問題也凸顯出來。
「我國目前的背景是轉型與改革交織融合,經濟轉型、社會轉型、治理轉型都直接依賴於重大改革的突破。轉型倒逼改革,改革的時間和空間約束將全面增強。」遲福林稱,如果改革進行得比較成功,中國經濟將能繼續維持5~10年的中速增長。
記者梳理目前主流言論發現,在改革的具體領域上,目前呼聲較高的包括行政管理、金融體制、財稅體制、資源價格、土地制度、戶籍制度、收入分配等領域的改革。上海社科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智囊機構先後向中央建言獻策,希望本屆三中全會能出台一攬子全方位的改革方案。
昨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聽取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稿在黨內外一定範圍徵求意見的情況報告,決定根據這次會議討論的意見進行修改後將文件稿提請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
全局性改革
國家主席習近平7月23日在武漢市主持召開的部分省市負責人座談會被認為是本屆三中全會的定調。會上習近平提出「進一步形成全國統一的市場體系,要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作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活力」、「進一步提高宏觀調控水平,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進一步增強社會發展活力」等六個重大問題,被稱為「習六點」。
前述智囊人士指出,目前市場熱議的議題偏重於經濟和市場改革,但無論是從十八大報告還是「習六點」來看,本屆三中全會都將更注重整體性、系統性、配套性的改革,而非單個領域的細節改革。
從近期舉行的政治局會議也可看出,「全面深化改革」佔據著重要議題的地位。
8月27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認為,全面深化改革關係黨和國家工作全局。實現黨的十八大描繪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藍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戰、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都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昨日的政治局會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加快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
上述人士稱,從目前釋放的信號來看,本次會議會更注重全局性的部署,在細節上很難有具體的突破。具體領域的改革很可能根據全會報告的總框架,在未來逐步實施。
強調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儘管三中全會還未召開,但本屆政府調整政府和市場關係的決心已經十分明顯。半年多來,本屆政府多次向市場放權、向社會放權,並在多個場合強調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
不少專家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政府、市場和企業之間的關係錯位嚴重阻礙了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3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致辭表示,30多年來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能夠有今天這樣的成就得益於改革,未來中國要保持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還必須依靠改革。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是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社會的關係。市場能做的就讓市場去做,社會可以做好的就讓社會去做,政府管好自己應該管的事情,讓市場發揮應有的作用。
不少分析人士認為,習近平和李克強都主張讓市場機制在經濟中發揮更大作用,而且經濟學家認為政府通過大規模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已不再行之有效,在這種背景下,中國政府暗示打算將經濟增長重心轉向內需。
對於經濟體制改革,十八大報告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必須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推行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
遲福林認為,政府的一系列動作表明經濟體制改革和政府轉型相結合的改革方向,這種全面的改革思路有利於改革更深刻和徹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