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聯合早報》報道,隨著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臨近,中國輿論分析預測全會內容的熱情也日益高漲。《中國經營報》3日發表文章,認為全會將在10個方面深化改革。其中包括:出台新的制度規則加強和改善中共對改革的領導及自身建設;具體推進政府行政改革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職能轉變;財稅體制改革會有大的動作;金融改革會邁出較大步伐,人民幣國際化有望提速;土地和戶籍制度改革有望突破。
中共政治局上月29日舉行會議,確定約400名中共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參加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於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並透露三中全會的議題是審議《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將是中共自1978年推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首個專門討論全面改革的中央全會。
外界普遍認為,習近平、李克強等中國新一代領導人將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推出今後10年的改革和發展大計。此前,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制定的「383」改革方案被認為是三中全會的主要議題。但近日有觀點指出,「383」改革方案重點強調經濟領域的改革,但三中全會既然要討論「全面深化改革」,議題就不會僅限於經濟領域,也會包括行政、司法、反腐、中共自身建設等與政治體制改革直接相關的議題。
政治局會議展示全面改革決心
10月29日舉行的中共政治局會議也展示了高層將全面推進改革的決心。會議首次把改革定調為中共「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強調必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加快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會議還強調要引導中共廣大黨員投身改革事業,為全面深化改革做出貢獻,確保改革取得成功。
《中國經營報》的文章認為,三中全會將會就10個改革議題做出部署。在中共自身建設問題上,全會將就完善黨內制度體系特別是民主集中制,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加強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提出新的論述,出台新的措施。
政府的行政改革關鍵在於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釐清政府、市場和社會邊界的起點。改革的思路也是簡政放權,但除了把權力下放給下一級政府外,更多是下放給市場和社會,在經濟領域更多發揮市場配置作用,在社會領域更好利用社會民眾力量。另外,地方行政改革也會更多地強調決策的公開化和透明性,三中全會在這方面會有一些具體規定。
財稅改革的方向是減稅降低企業和個人負擔,調整和完善稅制結構;實行全口徑預算監督,提高預算透明度;以事權合理劃分重新確定中央和地方的財力配置,第一步可以將包括基本公共服務與存在地方保護和重大外部性的事權上收中央,並進一步調整優化稅收劃分和轉移支付制度。
金融改革的方向是降低金融行業准入門檻,形成多元化競爭性的金融體系,滿足實體經濟的金融服務需要;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倒逼金融機構提升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為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奠定基礎;推進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和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使人民幣在若干年內成為主要的國際結算和投資計價貨幣,在局部市場成為國際儲備貨幣。
土地和戶籍改革的核心是城鄉權利平等,在現有土地權屬基礎上,賦予農民集體土地處置權、抵押權和轉讓權,使中國2.5億農民工中的大多數人能夠在城市定居,享受城市戶口擁有者享受到的社會福利和生活水平。國企改革的關鍵是要重新界定其職能,實行分類監管,同時改革其內部治理結構,包括薪酬體系;對基礎行業的國企還有打破壟斷,進行公司化改造的問題。
強化司法審判和體制獨立性
文章預測,三中全會也將改革紀檢和司法體制。為避免地方黨政領導對司法的干預,應強化司法審判和司法體制的獨立性,使地方法院從對地方和部門的人財物的依附中獨立出來。同時,加強人大對政府工作和司法機構的監督力度,建立發改部門、人民銀行、統計部門、審計部門等宏觀調控部門向人大定期匯報制度。重要人事任免必須經過人大批准同意,重要規劃和建設也必須經人大批准方可實施。人大會議應引入辯論機制,並向社會直播,推動公眾對人大立法的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