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今(25)日上午,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傑和中國監察學會反腐倡廉歷史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守憲在中紀委網站和網友在線交流時透露,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在武漢考察時表示,中紀委已在著手創作廉政相關電視連續劇及其他的文化作品。
據法制晚報報道,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日前專程到武漢參觀反映黨的監督歷史的展覽時表示,黨內絕不允許出現組織渙散、紀律鬆弛的現象。
1927年4月底至5月上旬,在武漢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誕生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中央一級的紀律檢查機構——中央監察委員會。為了讓網友更好地瞭解這段歷史,今天上午,中紀委網站邀請了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傑和中國監察學會反腐倡廉歷史研究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守憲在線訪談,一起回望了中紀委的歷史。
據瞭解,黨的第一個中央監察委員會,是1927年在黨的五大上選舉產生的,這是黨的紀律檢查制度的一個重要開端。黨建立的時候人數比較少,「四大」的時候,還只有900多名黨員,到「五大」召開之前,也就是1927年4月的時候,達到了57000多名黨員。
黨內絕不允許組織渙散、紀律鬆弛
五大之後,制定的中國共產黨第三次修正章程決案裡,對黨的紀律以及中央監委的職責、工作做了雖然簡單但是非常重要的規定,第一次寫進了民主集中制的要求,對黨的集體領導提出了要求,而且規定了黨的紀律,尤其是政治紀律,包括對違反紀律的情況如何進行處理,而監察委員會就是負責監督和紀律檢查這方面工作的。
王守憲透露,11月22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專程到武漢參觀了反映黨的監督歷史的展覽。
王岐山說,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各個歷史時期,中央紀委都堅定地維護黨的紀律,是不可或缺的黨內監督機構,為中國革命勝利、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順利進行,發揮了重要的保障作用。自中央監委成立以來,嚴格監督執紀和黨內審查,堅決維護黨的集中統一,一直同消極腐敗、無組織無紀律行為進行鬥爭,黨內絕不允許出現組織渙散、紀律鬆弛的現象。
中紀委著手創作廉政電視劇
李忠傑介紹,第一屆中央監察委員會(由)十個人組成,主席是王荷波,副主席楊匏安,這十個人應該說都是我們黨內比較突出的領導幹部,其中六個是工人出身,四個是知識分子,他們有好幾位都擔任過黨的區委,也就是省委的領導職務或者委員,經歷過複雜的革命鬥爭的考驗,他們當中來自的區域,一共來自於八個省,面比較廣泛。這些同志擔任監委以後,應該說都從不同程度上發揮了他們重要的作用,而且也經受了革命鬥爭的考驗。所以這十個人當中,最後犧牲的有八個人。
楊匏安曾在國民黨高層工作,擔任過國民黨的(中央)常委、組織部長,同時(他)也是廣東區監察委員會副書記。
1931年被人出賣後,在監獄裡始終堅貞不屈,蔣介石寫了幾封勸降信,派國民黨要員做他的勸降工作,他不為所動,最後蔣介石親自打電話到監獄請他接電話,他拒絕接電話,還把話筒摔了,在這種情況下蔣介石看確實拉不過來了,下令叫他秘密消失,所以楊匏安同志犧牲以後,連屍骨都沒有。
王守憲說,11月22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專程到武漢參觀反映黨的監督歷史的展覽時透露,中紀委已在著手創作關於王荷波和楊匏安的電視連續劇及其他的文化作品。
「八項規定」不是一陣風
訪談中,李忠傑坦言,在新的形勢下,我們面臨著改革開放的考驗、市場經濟的考驗、外部環境的考驗、執政的考驗;在新的情況下,還面臨著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以及消極腐敗的危險。
為此,十八大之後中央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特別是貫徹八項規定和糾正四風方面,比如說強化監督、加強巡視、狠剎公款吃喝、嚴禁公車私用,中秋節期間嚴禁公款贈送月餅,(在元旦)春節兩節期間不准用公款印製掛歷。
在評價「八項規定」實施以來的效果時,李忠傑表示「效果非常明顯」,黨員幹部進一步感覺到執行紀律不能有任何的含糊,甚至應該說毫不含糊。
李忠傑表示,有些人認為(八項規定)是一陣風,處理起來不會那麼認真嚴肅。後來的執行糾正了這樣一些錯誤的看法、觀點,看到紀律的嚴肅性,大大提高了自律性。
「從執紀效果來看,無論是會風、無論是調研考察,無論是文風,無論是其他的接待等,以及日常工作、生活當中,都還是比較自覺的,所以整個社會風氣有了進一步改變,廣大群眾,包括幹部應該說都還是肯定的。」李忠傑說。
嘉賓簡介
李忠傑1952年10月生。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共黨員。現任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中共黨史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副會長等。
王守憲1952年1月生,河南范縣人,1969年3月參加工作,1971年1月入黨,武漢大學行政管理專業畢業,黨校研究生學歷,武漢市紀委原副書記。現任中國監察學會反腐倡廉歷史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