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獲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已經開始落實2020年社保全覆蓋,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計劃」,加快發放和使用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卡,爭取本屆政府任期內發卡10億張以上;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也將合併,目前已有部分地區在進行試點,到2020年基本養老保險參保達到10億人。
全民參保登記將詳細記錄參保者個人基本信息、社會保險繳費信息和權益。社會保險登記後,發放社會保障卡,準確地記錄個人參保信息,以居民身份證號為社會保障號,推動部門間基礎信息共享。
小微企業繳費意願不強
到今年9月底,全國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分別達到3.16億人和4.9億人,合計8.06億人,覆蓋率為80%;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參加基本醫療保險13多億人,覆蓋率為95%。
「完成全民登記參保工作,才能保證社會保險待遇享受,實現人員跨統籌地區流動時社會保險關係接續和權益延續,從而保證社會保險權益的接續和轉換。」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副所長汪澤英在介紹參保登記時表示。社會保險登記工作將推動社會保險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完成參保居民數據庫建設,實現「同人、同城、同庫、同號」。
要使全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政府在擴大和鞏固社會保障覆蓋面方面仍有大量工作要做。目前,我國還有約2億人沒有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於自願參保和城鄉銜接不暢等原因,有幾千萬人仍游離在基本醫保制度之外。
《社會保險法》實施之後,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但擴面的主要對像如農民工、小微企業員工、靈活就業者的參保率仍然較低。
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將這類人員參保擴面難度大歸因為兩點:一是小微企業和大多數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利潤率和工資收入水平都比較低,而作為單位繳費基數的社會平均工資統計主要包括國有企業、外資企業、合資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從業人員的工資收入,並不包括小微企業員工和個體工商戶的收入,統計結果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社會平均工資水平。
「小微企業普遍反映按照上述拉高的繳費基數來繳納社保費明顯加重了企業的人工成本負擔,甚至超過了企業的承受能力,同時個人的繳費負擔也較重,以致不少小微企業及其員工不願參保。」金維剛說。
二是農民工群體、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的個人繳費能力不足,繳費意願不強。在《社會保險法》實施之後,必須按「五險齊征」政策執行,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用人單位與個人繳費負擔顯著增加,一些企業和個人感到難以承受。
轉移接續政策尚未出台
據悉,按照三中全會「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的目標,從現在起到2020年,人社部等相關部委將採取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合併實施新農保、城居保,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同時按照國務院部署,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
雖然養老保險關係和醫療保險關係按國家有關規定轉移接續,但目前仍存在轉移接續比較困難的問題。
金維剛介紹,跨城鄉流動人員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關係轉移接續政策尚未出台,使不少農民工外出打工返鄉後,其養老、醫療等保險關係既無法轉入當地城鎮職工社會保險,又不便轉入當地農村社會保險,如新農保和新農合制度。
此外,由於信息系統建設滯後,也影響了養老和醫療關係轉移接續。
造成不同制度分割的另外一個原因還在於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進展遲緩,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養老制度與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雙軌」運行。
過去各地開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試點並沒有實質性的突破,大多數地區沒有對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計發辦法進行改革,也沒有相應建立職業年金製度,仍執行原有的退休養老待遇政策。
根據《社會保險法》的規定,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然而,迄今為止,辦法尚未出台,在這種狀況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試點也難以擺脫困境,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並軌雖然在方向上已經達成共識,但遲遲沒有改革時間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