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有一次,一個美國高官對李肇星說:你們不講人權,你們漢人像潮水一般湧進西藏去當幹部。李肇星回應道,我請你去西藏,看看事實再說話。這個高官說去不了,他血壓高。李肇星反問道:難道漢族官員血壓不高?他們去西藏,並不是因為那個地方能享受,而是替老百姓去幹活,我的老鄉孔繁森去西藏了,他就是在那裡得病的。這樣,我們的醫藥很好,先給你治好高血壓,再去西藏看看?可他怎麼也不敢去。李肇星說:那以後就別再亂說了。
據北京晨報報道,「你知道怎麼看出一個人是藝術家嗎?」李肇星的問題讓所有人都一愣。他一邊看著留長髮的記者,一邊說:「要麼頭髮比女士長,要麼乾脆沒頭髮。」
說完,李肇星帶頭笑起來。今天他戴了一條圍巾,用他的話說,是「冒充五四青年」,因為當時人們多不會打領帶,用圍巾比較方便,李肇星特別加了條註釋:「聽說是這樣,那時候我也不在。」
桌子上,不知誰擺上了煙灰缸,李肇星指著它,又開起了玩笑:誰擺的?一個可以罰款500元啊。他解釋道,2005年中國便加入了《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2006年正式生效,可到現在仍有很多人不遵守,他笑著說:「至少可以不在公共場合吸煙嘛。」
這是李肇星典型的說話風格,他特別善於用看似不經意的方式,說出自己的觀點。
當好人的好處是老鄉多
李肇星的感慨是:所以最好是當好人,當好人的好處是老鄉多、朋友多。
遇到新朋友,李肇星最喜歡問兩個問題:一是老家在哪裡,二是學什麼專業的。
問第一個問題,是因為每個人和每個國家一樣,都有其歷史,而且從外交上說,這是最好的辦法,人家不會覺得不好回答。李肇星第一次去德國是1965年,他問當地人怎麼看希特勒,德國人說:他不是我們德國人,是奧地利人。後來李肇星去奧地利,奧地利人又說希特勒是德國人。李肇星的感慨是:所以最好是當好人,當好人的好處是老鄉多、朋友多。
至於第二個問題,是為了發現別人的長處在哪裡,好向別人學習。
說著說著,李肇星又切換到「玩笑模式」,他說:在外交上,有兩種問題不能問,一是見了男的不問工資,除非你是稅務局長,怕他不交稅;見了女的不問年齡,除非你是她的組織部長,想提拔她。你看,我就從沒問過這兩個問題吧?
擺事實勝過講道理
經過多年外交歷練,李肇星有了自己的說話方式:都說擺事實、講道理,但在這個多元世界中,道理是不太容易講清楚的,所以要多擺事實。
1985年,李肇星當上外交部發言人,他向季羨林先生請教發言人該怎麼說話,季先生不太滿意這個問題,說:不要太把頭銜、官銜當回事兒,不管你是不是發言人,說話都要注意兩點,第一絕不說假話,第二真話不全說。真話為什麼不全說?真話多說不完,都說就太囉嗦了。
多年外交歷練,李肇星有自己的說話方式:都說擺事實、講道理,但在這個多元世界中,道理不太容易講清楚,所以要多擺事實。
有一次,一個美國高官對李肇星說:你們不講人權,你們漢人像潮水一般湧進西藏去當幹部。李肇星回應道,我請你去西藏,看看事實再說話。這個高官說去不了,他血壓高。李肇星反問道:難道漢族官員血壓不高?他們去西藏,並不是因為那個地方能享受,而是替老百姓去幹活,我的老鄉孔繁森去西藏了,他就是在那裡得病的。這樣,我們的醫藥很好,先給你治好高血壓,再去西藏看看?可他怎麼也不敢去。李肇星說:那以後就別再亂說了。
外交不是唇槍舌劍
「我覺得唇槍舌劍是一種誇張,需要打上引號。還有人說誰誰誰鐵嘴銅牙,多難看啊,我不願意做那種人。」
其實,李肇星並不是吵架高手,也會有吵不過的人。
「吵不過,說明我不願意吵,我很少跟人吵架,包括跟外國朋友沒有吵過架。我覺得唇槍舌劍是一種誇張,需要打上引號。還有人說誰誰誰鐵嘴銅牙,多難看啊,我不願意做那種人。我沒有跟人吵過什麼架,主要是擺事實。說吵架,也就是各自為了各自的利益,最好讓事實說話,自己少動感情,更不要扔磚頭石塊。」
每個人都會影響國家利益
外國服務員說:你們點的夠多的了,是不是可以不點了,萬一不夠再點……李肇星說:「我覺得這點對我很刺激,我們還得領導號召節約糧食。」
今年6月30日,73歲的李肇星正式辦了退休手續,離工作50年只差幾個月,未來會更多關注民間公共外交。
什麼是民間公共外交?李肇星舉了一個例子:1965年9月第一次去瑞士,有個人掏口袋掉出一片紙來,後面人馬上撿起來,悄悄扔進垃圾桶。回國後,李肇星也會這麼做,可現在不行了,因為撿都撿不完。
李肇星認識的一個殘疾女孩在北京上小學,後來去美國上小學,李肇星的夫人曾問她:你喜歡哪邊啊?女孩說:我喜歡中國,但我喜歡美國小學,因為在中國同學會嘲笑我,說瘸子來了,而美國同學會幫我推車,沒有人不尊重我。
今年李肇星去波士頓,大家到一家餐館吃飯,正點著菜,外國服務員說:你們點的夠多的了,是不是可以不點了,萬一不夠再點?人家擔心浪費糧食,不為多賺錢而高興,李肇星說:「這對我很刺激,我們還得領導號召節約糧食。」
在李肇星看來,每個人都會影響國家利益,至少是形象。
健康的秘訣是和青年人在一起
一位老中醫告訴李肇星,要多跟年輕人在一塊,可以多沾點兒青春之氣、朝氣,有利於健康。
退下來以後,各大學爭搶李肇星,如今他在幾所大學做名譽教授,清華、北大、復旦、中國政法大學、國防大學、南開大學、山東大學,甚至還有中醫藥大學,海洋大學也請李肇星去,李肇星說不會游泳,萬一掉海裡怎麼辦?校方的回答也足夠幽默:當老師可以不游泳。此外,還有香港浸會大學、澳門的理工大學等。
一位老中醫告訴李肇星,要多跟年輕人在一塊,可以多沾點兒青春之氣、朝氣,有利於健康。所以李肇星盡可能多接觸年輕人。在家裡,李肇星的口號是:爺爺奶奶好好學習,孫子孫女天天向上。
為了偷懶才寫詩
到初三之前,因家貧買不起鋼筆,也沒有圓珠筆,只能用毛筆抄寫,為了偷懶,所以開始寫詩。
李肇星寫詩,還曾因此獲得過聶魯達文學獎。
李肇星原來更喜歡寫散文,但散文抄起來太麻煩,從初一到初三因家貧買不起鋼筆,也沒有圓珠筆,只能用毛筆抄,為了偷懶,所以開始寫詩。
當時主要看毛主席在《詩刊》上發表的詩詞,後來毛主席給山東諸城人寫過一封信,說格律詩比較難寫,對人的思想是一種束縛,他從小學時就這麼寫了,年輕人不一定要學。李肇星聽了毛主席的話,就再也不寫格律詩了。
李肇星是不寫難受時才會動筆,多在旅行的飛機或火車上寫,李肇星寫的多是短詩,很少超過14行。
李肇星喜歡看小說,比如他老鄉莫言寫的《蛙》,有記者問您看《蛙》不覺得恐怖嗎?李肇星說,還好,他認識一個美國作家叫科恩,當過國防部長,他老婆抱怨嫁給這個老公太麻煩,他寫的東西都不敢看,看了就睡不著覺,因為他專門寫恐怖故事。
依法治國最重要
「所以要依法辦事,光提倡要忍不行,還要提倡依法治國、依法辦事……」
提到寫詩,有記者提到唐代詩人、《憫農》的作者李紳,當年曾寫下「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可當官後卻窮奢極欲,以雞舌為餐。
李肇星有點兒吃驚:會有這種事?我們姓李的還有這種人?謝謝你,你教了我知識,這種兩面派是有的,小時候好一點兒,後來當了官變壞了,完全有可能。
沉吟了一會兒,李肇星說:「所以要依法辦事,光提倡要忍不行,還要提倡依法治國、依法辦事。所以現在要加強幹部官員的監督了,很重要,一定要有監督。」
只打過兒子一次
李肇星的感悟是:看來打孩子要在3歲以前,3歲以後不行,他就記事了。
提起兒子,李肇星顯然有點興奮。
李肇星一輩子只打過兒子一次,那時孩子還不到3歲,尿床,尿到了李肇星身上。李肇星後來又覺得不對,向兒子檢討,可兒子卻記不起這件事了。李肇星的感悟是:看來打孩子要在3歲以前,3歲以後不行,他就記事了。
因為,李肇星也挨過爸爸的打,那時3歲多,但不到4歲。
李肇星的父親是抗日游擊隊戰士,偶爾回家,鄉里都來歡迎他們,有個鄰居叔叔悄悄把李肇星叫到一邊,叫他大聲喊一個名字。李肇星果然中計,父親聽到後,過來就給了李肇星一巴掌,原來那是他的乳名,在家鄉,只有長輩才能這麼叫。
和兒子鬥嘴不落下風
李肇星說:你看,這數字說明什麼?還不是說清華好考,北大難考?難考的學校不是更好一點兒嗎?
李肇星夫婦兩人畢業於北大,可高考時,孩子卻報了清華。
填志願時,李肇星建議兒子報北大,可兒子卻「假裝幽默」:我想報一個稍微好點兒的學校。
高考成績下來了,兒子被高分錄取,得意洋洋。當時李肇星已是外交部發言人了,想整他一下,就問:你們班有多少人考進清華和北大?兒子回答說,考進清華的20多個,北大13個。
李肇星說:你看,這數字說明什麼?還不是說清華好考,北大難考?難考的學校不是更好一點兒嗎?
兒子垂頭喪氣地回了房間,過一會兒才出來,說:被你給說糊塗了,考上北大的人少是因為我們班報北大的人就少。
後來李肇星把這個故事講給胡錦濤聽,胡顯然支持校友,說:孩子是認真的,也是有道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