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環時:莫讓激烈情緒影響「毛誕節」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12-20]

【文匯網訊】最新一期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刊登一篇題為《毛誕節快樂》(Merry Mao-mas!)的文章稱,即將到來的毛澤東誕辰120周年,作為「進入網絡社交媒體時代以來第一個重要紀念日」,「無論左派,還是右派,都不會輕易沉默」。

據環球時報報道,「毛誕節」(Mao-mas)這個英文新詞,無疑是媒體與時俱進的產物,它將「聖誕節」(Christmas)一詞中的「基督」(Christ)替換成「毛」(Mao)。毋庸諱言,如何看待毛澤東,正如同許多別的話題一樣,在一個日益開放的中國社會有著越來越多元的解讀。

在互聯網上,有關毛澤東的爭論,在若干年前,是不可想像的。分歧出現的本身,無疑是當下中國言論尺度及輿論環境寬鬆程度的最有力註腳。平心而論,這應該列入改革紅利之一。

其實,仔細檢視對立雙方的各種表達,可以發現在分歧的表象下,至少有著三個共同點:一、不滿於中國的現狀;二、熱衷於情緒化的極端表達;三、不屑於求同存異。

不滿於現狀,的確是當下中國的基本國情,本身亦應該是進步的動力。分歧的焦點,不在於對現實的批評,而在於如何改變現狀。這是任何一個轉型社會的常態,雙方如果都能擺事實、講道理,這種分歧無非就是對於「技術操盤」細節上的不同見解而已。

問題在於,這種分歧往往被有意無意地摻雜了過多情緒。任何極端的評判——包括極端讚美和極端詛咒,往往並非針對評判對像本身,而更多是借題發揮。情緒化表達,進而被人為拔高成某種程度的政治原則,這種泛意識形態化的結果,就是對表達者本身行為進行一定程度的自我綁架。

求同存異本是現代社會的公共必需品,應隨著改革的深入而拓張。遺憾的是,在情緒化對立之下,「存異」往往變成「去異」。這或許凸顯了一個深層次問題:如何拓展更通暢的表達渠道,一種有事說事的渠道。這種渠道,對一個利益多元化的社會來說,無疑是成本最低、風險最小的博弈平台。

值得警惕的是,在所謂分歧的背後,兩邊或許都有著少數人,希望通過加劇分歧、加深鴻溝而收穫更多民意資本和政治利益。除旗號不同,他們有相當廣泛的共同點:為批判而批判,甚至為推翻而推翻,從來不需考慮如何解決具體的建設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那些貼牌代工的「民主」次品,與盜版「社會主義」一樣,都是中國的災難,以前是,以後也是。

      責任編輯:小滿
專家:對毛澤東幾個誤解的澄清      [2013-12-18]
毛岸英妻:毛主席曾寫信催我結婚      [2013-12-18]
唐國強:我演毛澤東上了癮      [2013-12-16]
林毅夫:明年中國經濟增速或達8%      [2013-12-15]
中國佈局明年經濟 高度關注糧食安全與債務風險      [2013-12-14]
最大毛澤東金像重百斤造價1億      [2013-12-14]
本次中央經濟會最長 凸顯重要性      [2013-12-14]
中央經濟會議前 7常委調研8省      [2013-12-14]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明年六大任務      [2013-12-13]
董明珠雷軍賭10億 馬雲不敢擔保      [201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