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12月26日,在國防部2013年度最後一次記者會上,針對媒體提問國產航母是否開工的消息,國防部新聞事務局局長、新聞發言人耿雁生微笑著回應,沒有新的信息可供發佈。
據法制晚報報道,記者採訪軍事專家表示,按照航母發展的一般常識,一個國家至少需要三艘航母才能形成基本戰鬥力。因此,中國開工建造國產航母是順其自然的事情,專家為法晚記者詳細解讀了這種可能性。
而按照技術穩步發展的規律,中國航母專家分析,中國首艘航母將和遼寧艦結構類似,採用常規動力和滑躍起飛,噸位會略大於遼寧艦,在7萬-9萬噸之間。
可能性·時間
國產航母2014年建 不是沒可能
從遼寧艦入役之後,關於中國國產航母的消息就一直不斷,12月份再度有了新的進展,消息稱,中國的第二艘航母、首艘國產航母將於2014年在大連造船廠開始建造。
消息顯示,2013年11月底,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與中船重工和中船工業兩家船企簽訂了國產航母建造合同,將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別在大連造船廠和上海長興造船廠建造一艘國產航母。
在12月26日國防部舉行的月度記者會上,對國產航母是否開工的消息,國防部新聞事務局局長、新聞發言人耿雁生微笑著回應,沒有新的信息可供發佈。
此前,多次有針對國產航母開建的消息出現在發佈會上,針對不實信息發言人均進行了闢謠。
在2012年9月份記者會上,針對中國第二艘航母在上海建造的消息,新聞發言人楊宇軍回應說,該報道不準確,並稱中國將通盤考慮航母發展建設問題。
在2012年6月份記者會上,楊宇軍說:「關於中國未來航母數量的報道,都屬於推斷和猜測。」這些是針對「中國將在15年內擁有4艘航母」,「計劃建造6艘航母」等報道的回應。
同時,國防部公開聲稱,遼寧艦是中國第一艘航母,但絕對不是唯一的一艘。中國有關部門會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認真研究中國航空母艦的發展問題。
與此同時,活躍在媒體上被外界解讀代表軍方的專家給出了確鑿回應,「不是沒有這種可能。」
可能性·地點
大連造船廠 曾改造「遼寧艦」
消息中被確定生產國產航母的大連造船廠和上海長興造船廠分別隸屬於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和中國船舶工業集團。這兩家集團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 企業集團,是中國最為重要的造修船集團。這兩家公司的產品包含了我國海軍所有主戰艦艇和軍輔船裝備,是中國海軍裝備建設的骨幹力量,人力、財力和物力都是最優配置。
兩家集團的雄厚實力可以從經濟角度進行解讀。
12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和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正式發佈上證、中證軍工指數。軍工指數的推出可以看得出國家對軍工板塊的高度重視。
上證軍工指數成份股名單中共有27家企業,中證軍工指數成份股名單共有62家, 無論在上證還是中證名單上都有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和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兩家企業。
厚德融金咨詢有限公司合夥人徐燁表示,軍工指數成份股的選擇,跟公司市值有關,也就是說跟公司規模有關,規模大的,才可以入選。
兩個集團又分別以大連造船廠和上海長興造船廠為代表性企業。
大連造船廠的官方網站如此介紹自己,「建國以來共建造了44個型號、820艘艦船,是我國水面艦船研製生產實力最強、為海軍建造艦船最多的船 廠。共和國第一艘炮艇、第一艘導彈潛艇、第一艘導彈驅逐艦、第一艘油水補給船等都是由大船重工建造的,被譽為『中國海軍艦艇的搖籃』。」
上海長興造船廠的前身是「中國第一廠」上海江南造船廠,技術實力雄厚,曾經創造了許多「中國第一」。
對於首艘國產航母花落大連造船廠,因為其優勢更明顯,航母專家李傑分析,中國擁有的首艘航母遼寧艦是由大連造船廠修復和改裝的。在這方面,大連 造船廠比較有經驗,而且該船廠培養了一大批工程技術人員和熟練的工人,所以2014年開工建造首艘國產航母落在大連造船廠很順理成章。
可能性·數量 三艘航母 才能形成基礎戰鬥力
按照一般常識,三艘是航母形成初級基礎作戰能力的保障。
如果未來消息被證實,那麼中國將擁有三艘航母,滿足至少一個航母戰鬥群保持不間斷運行的狀態。
「至少應該有三艘」是軍事專家一致的看法。
「因為至少有一艘將來還要維修、保養,還有一艘進行訓練,一艘常年在海上值班,才能形成戰鬥力。」軍事專家李傑說。
軍事專家杜文龍認為,中國的航母若要形成戰鬥力,至少需要三艘。「航母是消耗很高的一項裝備,對任何國家來講,它都是一種奢侈品,同時也是一種 具有高端功能的高端裝備。一艘作戰、一艘訓練、一艘在維護,這樣一旦有事,能夠保證至少有一艘航母能夠在應該出現的地區出現。中國至少要形成有兩個航母為 組群的航母戰鬥群,這樣才可以應對一些中度規模以上的作戰行動。」
此外,目前,我國已經擁有青島和三亞兩個可使用的航母基地,滿足航母停泊需求。
可能性·規模 維護中遠海權益 需大中型航母
中國有1.8萬公里長的海岸線,中國經濟發展對於海洋的依賴越來越強,另外,順應航母技術發展的要求,中國國產航母應屬於大中型航母之列,並且噸位更大是一定的。
海軍副參謀長宋學曾經明確表示,中國將造下一艘航母,希望能造得更大,搭載更多飛機,戰鬥力更強。航母的噸位越大,意味著其影響範圍越廣,功能越強大。
軍事專家張召忠介紹,現在世界上航母分三個級別:一種是6萬噸以上的,屬於重型航母,像美國的「尼米茲」級,基本上在6萬噸以上,有的甚至達到10萬噸;第二類就是中型航母,噸位基本在3萬噸到4萬噸;第三類則是3萬噸以下的輕型航母。
根據外界猜測,目前國產航母噸位被認為有11萬噸、7萬—9萬噸、5萬—6萬噸、4萬噸等各種可能。
航母專家李傑對法晚記者表示,首艘國產航母與遼寧艦相比體態差不多,噸位有可能略大一些。目前,我國遼寧艦標準排水量5.5萬噸,滿載排水量6.75萬噸,新的航母有望被劃入「7萬-9萬噸」這個行列。
李傑認為,中國適合發展中型以上的航母。中國將來需要維護海上權益,不僅在近海海域,中遠海海域也是需要的。
杜文龍認為,維護海洋利益的能力,大中型航母肯定是最好的選擇,財力問題不大,可以支撐大中型航母的建造以及這個過程中的一些消耗。國家的經濟財富要轉化成能力。
可能性·動力 常規動力 目前已有借鑒經驗
此外,關於中國國產航母動力系統、艦載機起飛方式,也勢必 要逐步向先進國家看齊。美國在1961年就擁有了世界上第一艘核 動力航空母艦「企業」號。在艦載機起飛方式上,目前只有美國全面掌握了彈射器技術。
李傑對法晚記者說,國產航母將大致採用和遼寧艦類似的結構,這意味著其將採用常規動力和滑躍起飛。「在第二艘航母上直接採用彈射起飛代替遼寧艦上的滑躍起飛可能性不大。相比,在第三艘上採用彈射起飛的可能性比較大。」
對此,李傑解釋說有兩個主要因素,一個是大連造船廠有過改裝和維修航母的經驗,在工藝和建造方面有大量積累;二是可以汲取和借鑒之前的不足、經驗及設計理念,建造起來比建造全新航母要方便和容易,少走彎路。
而對於第二艘國產航母,即中國的第三艘航母的發展方向,李傑分析,「噸位會比現在大一些,有助於彈射器的裝置,可能甲板距離要長;如果說動力要改進,動力裝置設置空間要大;此外,艦載機數量要多一些。因此,塊頭會大一點,吃水可能會深一些。」
對於在中國的第三艘航母上是彈射起飛會率先出現,還是動力系統會先實現改變,還是兩者一起突破,李傑表示無法斷言,從技術角度來看都有難度,從發展角度來看都有可能,主要看哪個技術成熟就先用哪個。
中國航母是否會跨越蒸汽彈射直接進入電磁彈射,李傑說,這關鍵在於技術條件是否成熟,某些技術階段可能會實現跨越式發展。
專家分析
國產航母
在技術發展基礎上
穩步推進
世界各國都在發展航母,中國目前和世界一流的航母強國美國依舊有一定差距,印度首艘國產航母已於2013年8月下水。中國擁有自己的國產航母被視為一種必然,而衡量其步伐快慢主要因素一種是技術方面的發展,一種是觀念認識。
軍事專家房兵公開稱,大家都期待航母能跨越式發展,滑(滑躍起飛)一條、彈(彈射起飛)一條、核(核動力)一條,盡快趕上世界先進水平,但是這種「一型一條」的發展也意味著每一條都將是試驗艦、訓練艦,短時間內難以形成規模戰鬥力。與之相比,「一型多條」的發展,可以在近期內形成三個航母戰鬥群規模的成熟戰鬥力。
李傑舉例說,航母的發展和小汽車發展在很多方面道理是一樣的。當擁有了奧拓以後,雖然無法一下就向奔馳、寶馬靠攏,肯定要向前發展,但不太可能一步到位,比如可以先向中級別車的技術發展。
在航母的發展上,他認為下一步應該在技術發展和提高的基礎上穩步推進。
雖然中國目前和世界一流的航母強國美國有一定差距,這種差距體現在噸位大小、動力系統、艦載機起飛方式、通信雷達等多個方面。但李傑認為,在發 展的道路上,和自己相比,中國大型戰艦已有了長足的進步。另一方面,在國產航母的發展過程中,遼寧艦「功不可沒」。從最初開始,遼寧艦就被定義為試驗和訓 練平台,它走的是一條從無到有的路。
海軍專家尹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遼寧艦的發展是不是符合現代化的作戰能力,優點在哪兒、缺點在哪兒?我們要總結出經驗,為後續的發展做好準備。尹卓認為,我們所有的訓練、艦載機培訓和戰術要形成一個作戰條例和管理條例,不能說一個航母一個樣,它要有法制、法規化的管理。
李傑對《法制晚報》記者表示,這是一條摸索、形成、制定、改進和完善的道路。美國新航母入役後兩三年就能形成戰鬥力,源於其以老帶新,航母的各種規章條例保障制度如何執行,如何修訂都已經有序可循。可以預見的是,這也是中國航母未來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