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82歲的孫永粉 【文匯網訊】「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昨(4)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洛陽市老戰士聯誼會成立三週年,30名曾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老戰士齊聚一堂,唱響《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
據大河報報道,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議》在板門店簽訂,朝鮮半島的戰火終於熄滅。61年後,當年的志願軍老兵,齊聚一堂,重話那些年他們一起參加抗美援朝的那些事。
用一桿步槍,他打下敵人的飛機
土生土長的洛陽人孫永粉,是老戰友口中的英雄,戰友們說起他,都豎著大拇指,「他打下來過敵軍的飛機呢!」
1950年,孫永粉奔赴朝鮮,成為高炮獨立32營的一名戰士,他清楚地記得當年戰場上的點點滴滴。「當時,我在重機槍連,我們一個班只有一支蘇聯79式步槍。」
正是靠著一支步槍,他硬是打下了敵人的飛機。「那天,我們正在執行保衛兵站的任務。我按規定檢查巡邏完畢後,沒發現什麼異常。剛走到洞口,就看到飛來四架敵機。」由於地勢原因,飛機從他面前的山谷裡飛了過去。
孫永粉趕緊去找排長匯報,得到「能打」的命令後,他拿著槍就衝到了山谷邊,「經常看著飛機來回地飛,打的回數多了,我就有了底氣。」孫永粉按照心中估算的時間,看飛機快飛來時,對準駕駛艙扣動了扳機,一連幾發子彈後,飛機一個跟頭栽在了不遠處的步兵營裡。
「當時還不敢確定是我打下來的,軍醫驗了駕駛員的傷後,從子彈射擊的角度判定,才知道是我打中的。」孫永粉回憶道,後來因此拿了「二等功」獎章,他還有點不敢相信。
軍功章走哪背哪,他儼然一座「博物館」
80多歲的胡國全唱起《志願軍戰歌》時,振臂高揚的樣子彷彿還是當年戰場上的小伙子。胸前那一排排閃亮的軍功章,昭示著他當年的赫赫軍功。
1948年,17歲的胡國全已經是第四野戰軍第39軍炮兵團的一名戰士。遼沈戰役,解放東北;平津戰役,解放華北;最後成為「百萬雄師過大江」中的一員,作為一支王牌軍的戰士,胡國全很是驕傲。
1950年,胡國全又積極報名,成為中國人民志願軍中的一員,奔赴朝鮮。
在胡國全的胸口,整整齊齊別著三排軍功章。他指著胸口的軍功章說,這都是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左邊胸口的軍功章是在戰爭年代得到的,右邊胸口的軍功章是和平年代獲得的。」他指著其中一枚驕傲地說:「這個就是抗美援朝的紀念章,是我在朝鮮的時候發的。」
而後,他還指著一枚「解放東北紀念」的紀念章考問記者,「你猜,這個是怎麼來的呢?」「遼沈戰役時,解放東北的章吧。」眼見沒能考住記者,胡國全又指著一枚寫有「中蘇友誼萬歲」的紀念章詢問。記者沒能答出,胡國全樂呵呵地告訴記者:「這是蘇聯出兵幫助我們的紀念章,很少見的。」
「去朝鮮的時候,我最寶貝的就是這些章,用毛巾包起來,縫在枕頭裡或者被子裡,走到哪裡背到哪裡。」胡國全笑著說,這些章他從東北背到了朝鮮,又從朝鮮背了回來。
靠著樹打個盹,他就算睡了一覺
1950年冬,18歲的何水當兵入伍。「剛開始的時候,在澠池當兵,後來去了省裡,然後又補訓進入了志願軍暫編第一團。」
在奔赴朝鮮之前,何水和幾萬名戰士一起接受過正規的教育,要愛護朝鮮的一草一木。回想起當年赴朝作戰的情景,何水至今難忘。
「1951年我們從丹東出發。一件軍大衣、一塊雨布、一支衝鋒鎗、100發子彈,還有30斤高粱米,就是我們奔赴朝鮮戰場時的全部家當。」何水回憶道。
1952年,何水隨部隊轉戰,過河時,敵機扔汽油彈將過河的必經之路炸得燃燒起來。眼看火勢越來越大,何水和戰友們硬是從火中穿過過了橋。轉戰途中,休息的時候只能穿著軍大衣靠著樹,或者戰友們靠在一起打個盹,「那就是睡覺了。」
而讓他印象最為深刻的則是「漫天飛舞」的子彈,在敵軍的瘋狂轟炸下,他和戰友苦於炮彈不夠,只能瞄準了再打。「當時一門炮只有50發炮彈,我們都是計算著打,誰也不敢瞎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