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中國「嫦娥三號」探測器在月球成功著陸,實現37年來首次對月球的「軟著陸」後,月球資源開發及月球歸屬權等老話題再次引起廣泛爭議。有專家表示,目前無人能宣稱對月球擁有所有權。
據環球時報報道,「美國之音」 16日報道稱,中國的「玉兔號」探測車正對月球表面進行探測並開展一系列地質調查,目前其正向月球西部進發。在此次探月任務開始前,中國科學家曾將月球形容為「潛在礦物資源的源頭」。報道評論稱,雖然「嫦娥三號」著陸引發了世界對於未來月球資源開發的爭論,但科學家們普遍認為,此次中國開啟了人類太空探索的新篇章。英國《金融時報》16日評論稱,雖然尚不清楚月球表面下有什麼樣的資源,以及是否是地球上十分稀有的,但中國將月球看成未來資源,這已成為一個公開的秘密。
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稱,俄羅斯副總理羅戈津去年年底在一場航天工業發展會議上表示,俄羅斯應考慮建立月球基地等空間探索項目,重獲航天強國地位。俄科學院航天研究所所長列夫·澤廖內表示,月球被視為「第七大陸」,俄羅斯正制定一項長期探月計劃,以建立永久月球基地為目標。探月計劃起步階段,俄將發射月球軌道探測器和月球著陸探測器,從月球南北極採集月壤樣本帶回地球。他認為,月球蘊藏包括稀土在內的多種資源,開發前景廣闊,可以彌補地球資源的短缺。他表示,俄計劃從2015年起發射月球著陸探測器,考察月球南北極。2020年後發射月球車,實施登月探測。2023年著陸探測器再赴月球收集標本,留在月球的月球車和著陸裝置將成為構建月球基地的首批基礎設施。
英國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行星科學教授伊恩·克勞福德表示,目前,全球沒有哪個國家能宣稱對月球擁有所有權,1967年制定的《外層空間條約》對月球的法律地位做出規定,明令禁止任何國家將月球佔為己有。當時世界普遍認為只有國家才有能力探月。但克勞福德認為,現在應該要對《外層空間條約》進行修改了,在未來數十年,私人公司對月球進行經濟開發從技術上來說將會完全可行。即便月球上沒有礦產資源,但太空旅遊正悄然受追捧,有人會想到通過收費將遊人送入太空,而對於這些,《外層空間條約》並未涉及。
美國「月球檔案」網站刊登的一篇文章稱,對於究竟誰能決定未來月球開發進程,存在的爭議越來越多,但最終一切逐漸明朗,那些直接參與或對開發月球有興趣的科學家、工程師、企業家等應該對月球未來負責。該文章還給出了解決月球爭議問題的答案,那就是「建立一個獨立、擁有主權的月球共和國」,制定一個開發資源、定居的長期計劃。美國CNN曾援引加拿大麥吉爾大學航空和空間法研究所負責人保羅·鄧普西的話稱,對於月球所有權問題,全球各國需坐在一起並制定新的條約。
英國《金融時報》16日報道稱,《外層空間條約》並未涉及私人企業內容,這明顯是一個漏洞,克勞福德稱要堅決堵住這個漏洞。法國《費加羅報》文章稱,儘管一些歐美專家仍在挑剔「玉兔」和「嫦娥」存在的不足之處,但在公眾眼中,中國已在本輪登月競賽中佔得了先機。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報道稱,從休眠中被喚醒的「玉兔」已開始對月壤進行科學分析,這是1976年蘇聯「月神-24」後,在月球表面進行類似操作的第一個科學探測機器人。
中國航天專家龐之浩17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人類對月球的開發分為「繞月、落月、駐月」三個階段。中國「嫦娥三號」還處於對月球的科學探測階段,而要實現對月球資源的開發,需要等到人類「駐月」階段。事實上,美蘇當年已經對月球進行了眾多科學探測,相比之下,中國的探月活動還有一定差距。
龐之浩強調,即使未來中國具備月球資源開發能力,按照1984年聯合國通過的《指導各國在月球和其他天體上活動的協定》(即「月球協定」),月球及其自然資源是人類共同財產,任何國家、團體和個人不得據為己有,但允許各國開發利用。也就是說,誰先開發,誰先得利。顯然,這是一場比拚速度的競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