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原教育部長何東昌。 【文匯網訊】原教育部部長、曾任清華大學黨委書記的何東昌先生,於2014年1月23日在京逝世。今天上午,何先生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殯儀館舉行,清華師生趕來送老書記最後一程。
現場 數百人靈堂送行
據法制晚報報道,今天上午10時許,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外,數百名弔唁者在排隊等候進入靈堂為何先生送行。他們大多來自清華大學和教育部,此前有過與何先生共事的經歷,或者聆聽過何老的教誨。
靈堂大門上掛著一副輓聯,上書「求真務實復興中華經風雨奮鬥終生,嘔心瀝血培育桃李遍神州德望永存」。現場不少弔唁者認為,這確實是何先生一生經歷和為人的寫照。
追憶 辦學講究求真務實
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是培養我國核科學人才的搖籃,何先生是該系籌建者之一。當年原定調往北京航空學院任職的他,經國務院批准留下來,負責籌建工物系,並於1956年擔任首任系主任。
弔唁者中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是曾任清華工物系黨總支副書記的吳英祿先生。他表示,何先生在建系之初和辦學過程中,就像輓聯上所寫,講究的是求真務實。
他回憶,當年全國掀起大煉鋼鐵的熱潮,也席捲了各大高校,學生們紛紛放下課本跑去煉鋼,但何先生堅持實事求是,只安排兩個班的學生出去,「其他班都被留在學校繼續學習」。
之後的上山下鄉運動,又正值中國「兩彈」工作進入攻堅階段,何老同樣只「放」兩個學生以幹部身份下鄉,其餘同學繼續留校,搞與「兩彈」工作有關的濃縮鈾項目,「他說這也是搞革命,是在世界範圍內搞革命」。
此外,吳先生提到,何老在辦學中注重明確教育方向和提高教育質量,「他說教育要始終跟國家、跟世界相聯繫」。對於老主任的去世,吳先生感到十分沉痛,「但他辦學的理念會傳承下去」。
2008年3月,工物系自籌資金設立「何東昌獎學勵學基金」,以紀念這位深受師生愛戴的老主任,並激勵在校學生傳承何先生的精神,勤奮學習、成才報國。
投書報章關注學生視力
「何部長是一位有思想、有主意、有辦法的領導。」現場一位曾在教育部高教司任職的老先生說,何老在出任教育部部長後,參與了為中國高等教育撥亂反正的工作,也見證了恢復高考的歷史過程。
即便在退休後,何老仍在關注國內的教育問題,「比如他組織編寫中國的高等教育史,不斷對國內教育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其中一些細節問題也被何老提出。
如2008年何老寫信給《中國教育報》,關注學生預防近視方面的問題,提出了填三聯單(家長、學生、班主任各執一聯,凡發現視力有下降,立即分析原因、加以改進)的具體建議,並呼籲家長、教師、學校共同做好學生預防近視工作。文/記者王賀健
何東昌其人
生於1923年,浙江諸暨人,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曾任西南聯大民主青年同盟第一支部執行委員,1950年3月至1951年2月任清華大學黨總支書記,1951年2月至1953年9月任清華大學黨委書記。1982年後調離清華大學。
1982年5月至1985年6月任教育部部長、黨組副書記、黨組書記。
1983年1月至1985年6月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85年6月至1992年任國家教育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書記,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任委員。
2014年1月23日10時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