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內地22個省份下調、7個省份持平、兩個省份上調——近日陸續結束的中國省級兩會上,GDP增長目標「換擋減速」成為主旋律。
據新華網報道,已穩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正在淡化GDP的指標意義,將焦點從經濟增長的速度轉向質量,力求重塑經濟發展的新思路。
去年,中國經濟同比增速為7.7%,儘管在整個世界經濟格局中依然領先,但已創下中國14年來GDP增速新低,是中國經濟增速連續第三年下降,也是連續第二年增速低於8%,中國經濟減速的趨勢正逐步形成。
專家表示,當前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但發展已全面進入經濟增長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各地把發展的導向紛紛轉到效益和質量上來,是明智之舉。
盤點31份省級《政府工作報告》,GDP「換擋降速」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關鍵點。31個省份今年的GDP增速目標,僅有黑龍江、海南高於去年,22個「降速」的省份中,下調最多的是天津和江蘇。
「GDP增速『瘦身』,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自然結果,這為轉變增長方式騰挪出空間,有助於改變舊有的不可持續發展模式。」中山大學經濟學教授林江說。
「如果空氣不行了,發展的意義何在?」中國去年經歷了數次大範圍的霧霾天氣,最嚴重的一次曾波及17個省份。環境問題頻發,對多年保持高速增長的中國經濟敲響了警鐘。
意識到「含霾的GDP要不得」的各地政府開始「鐵腕治霾」,寧肯GDP慢一點,環保也要快點走。29個省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大氣污染治理,北京還首次將PM2.5濃度下降目標列入政府工作報告。
全國重污染地區之一的河北更是「背水一戰」,確保今年壓減1500萬噸粗鋼、1000萬噸水泥、1500萬噸煤、1800萬標準重量箱平板玻璃,「鋼鐵、水泥、玻璃等行業新增一噸產能,黨政同責,就地免職」。
「過去設定了GDP增長目標後,就會劃定投資在整個『大盤子』中占的比例,進而決定引進多少大項目進行投資。GDP增速降了,這樣的投資就可以更加優化。」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研究員王小廣說。
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9.6%,創下了10年來的新低。摩根大通預測,2014年,這一增速將進一步放緩。這表明,依賴投資拉動GDP的模式正在得到改善和優化。
事實上,地方紛紛下調GDP增速目標的動力,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倒逼」:對地方官員新的政績考核體系中不再簡單「以GDP論英雄」;國家統計局將對省級GDP進行「直算」改革。
「速度和質量並非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相斥關係。問題的關鍵在於,要走『有質量增長』的發展之路,加快啟動『綠色引擎』,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續力』。」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說。
一些地方的發展實踐證明,綜合運用淘汰落後產能的「減法」、發展高端產業的「加法」、技術升級改造的「乘法」,可以走出一條「高質量快速增長」的路子。
天津市2013年GDP增長12.5%,主動把2014年的經濟增長目標調低為11%。近年來始終抓住構築高質化高新化產業,2013年,航空航天、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等八大優勢支柱產業佔全市工業比重超過90%,萬元GDP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下降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