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習近平:國企要加強 要擔當社會責任


http://news.wenweipo.com   [2014-03-06]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解放日報記者夜訪與習近平總書記交流對話的上海代表團部分代表。

「總書記是一個一個回應的。我們每個人發言中談到的問題,他都作了回應。」回憶起下午上海代表團全團審議的場景,廖昌永代表印象深刻。

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上海代表團參加全團審議。8位代表先後發言,習近平仔細傾聽,認真記錄,不時插話。

令代表們驚喜的是,在審議最後發表的重要講話中,總書記用了整整25分鐘時間,逐個回應代表們提到的問題。

國企改革要浴火中重生

「我在國企41年,國企搞不好,無顏見江東父老。」上海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戌源代表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了國企改革的目標和方向,上海也出台相關措施深化國資改革促進企業發展,「目標很明確,措施也很明確。」

審議中,陳戌源講了不少自己在國企改革中遇到的情況,並提出了建議。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從近些年的發展中也嘗到了發展混合所有制的甜頭,我們從2006年整體上市到現在,整個淨資產翻了一番,利潤也基本翻一番,職工收入也翻了一番。」陳戌源建議進一步發展好混合所有制,不能只是「蜻蜓點水」,而是要加大推進混合所有制整個政策配合。

此外,他還建議進一步研究推進職工持股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包括更有力的激勵約束機制:「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講到鼓勵混合所有制企業建立職工持股這種制度。我講的職工持股不是高管持股而是員工持股。我們最近也在研究今年怎麼把職工激勵計劃轉化到職工持股計劃,建立更加有效持久的職工激勵機制。現在要做這個工作就感覺到法律、規定幾乎沒有,去年證監會出台一個討論意見,最後也就不了了之。我建議中央相關部門是不是能出台一個員工持股的規範性意見。如果沒有意見就讓企業先試,試完再來總結。」

「現在國企改革既面臨很好的發展,也面臨很大的壓力。壓力來自於社會,更主要來自於我們自己怎麼把國企搞好。」這次發言,陳戌源對國企發展提出的多條建議中,有一條是他提給自己這樣的「國企經營者」的:「國企的負責人一定要擔當起社會責任。國企領導人一定要不為薪酬所動,不為私利所惑,不為風險而退卻。一定要以國企發展的良好成果取信於國家,取信於社會,取信於老百姓。」

對此,總書記的回答也讓他印象深刻。「總書記說,深化國企改革是大文章,國有企業不僅不能削弱,而且還要加強。但他強調,國有企業加強是在深化改革中通過自我完善,在鳳凰涅槃中浴火重生,而不是抱殘守缺、不思進取、不思改革,確實要擔當社會責任樹立良好形象,在推動改革措施上加大力度。」這些話,陳戌源記下了。

開著龍頭拖地,永遠拖不乾淨

「最近網上流行一段四分鐘不到的動畫視頻:被關進籠子的慾望。」上海市監察局副局長花蓓代表,特意以動畫視頻作為開場白。

花蓓認為,要讓老百姓看到,這個籠子不是臨時造上去的,而是已經生根落地,這就需要從源頭上、制度上用改革和創新的方法來持續鞏固和推進八項規定實施以來取得的成效。「上海人有一句話,開著水龍頭拖地是永遠拖不乾淨的。」她表示,關鍵是從源頭上關緊水龍頭,建立長效機制。

花蓓解釋,長效機制的具體要言,就是「管好錢」和「用好權」。管好錢,即公共財政資金使用的問題,要通過「制度加科技」的方式,把公共資金從源頭上管好。「用好權,不僅是行政審批改革放權、限權、分權,更需要優化權力、簡化權力,把設置和結構進一步優化,這樣我們的曬權、亮權、權力清單才沒有盲區。」

讓花蓓印象深刻的是,總書記在回應中,提到了「商鞅變法」的典故。總書記表示,八項規定帶有「徙木立信」的作用,讓人看到風清氣正的希望。但現在的一些不正之風、頑症,很容易反覆,所以要踏石留印、抓鐵有痕,不能讓它反彈,除了制度的籠子外,首先要把習慣養成,善做善成;要講紀律,不做稻草人。

花蓓回憶,總書記還打了個比喻,「針眼大的窟窿,斗大的風,故要防微杜漸。」在她看來,無論是「徙木立信」,還是養成習慣,關鍵是要有決心和恆心,將八項規定堅持推進。

改革因地制宜,要全面總結

松江區委書記盛亞飛代表的發言,介紹了松江區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甜酸苦辣:「我們用了5年多時間,終於把這件事做成了。」

為了這次發言,盛亞飛特地帶來了研讀多次的中央一號文件,上面作了不少筆記。

「我特別贊成一號文件提到的『確權確股不確地』,確權確地應該確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名下,而不是確到農民名下;確到農民名下的,應該是股份。」他說,「為此,就要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

盛亞飛告訴總書記,松江把1956年以來的當地14個鎮農民與土地的關係、農民的勞動貢獻等問題,進行了全面梳理,摸清了57萬多農民的股份和家底,進而完成了產權制度改革。「為什麼要說這些?不是為了匯報工作,我想告訴總書記,產權制度改革,其實是農村改革的核心,牽涉到中國億萬農民的切身利益。」

建立在集體經濟制度基礎上的產權制度改革何以關鍵?「我給出了四條理由:第一,集體經濟是農村最重要的所有制形式,體量大,資源多;第二,農村集體經濟的原始形態是股份合作制,進行產權制度的改革比較清楚;第三,當前農村集體運作中,因產權模糊帶來的問題特別突出,比如經濟運行不規範,具體經營管理往往少數人說了算;比如政企不分現象普遍,導致農村集體經濟成了腐敗現象的高發易發問題,影響干群關係農村穩定;第四,開展農村集體經濟產權改革,可以有效解決伴隨農民離土和土地升值帶來的農民利益保護問題,及離土農民參與土地收益分配的問題。」

盛亞飛回憶,自己詳細介紹了產權制度改革中的體會和問題,總書記聽得十分仔細。盛亞飛說,「進行類似的改革嘗試的,不止松江一家。我呼籲中央有關部門總結全國各地的經驗,出台相應的指導性文件。總書記對此坦率回應,他強調,土地改革應當因地制宜,全國的情況千差萬別,中央有關方面要好好總結。」

故事講得好,比道理生動

「社區裡的老百姓知道我又要來北京參加全國人代會了,左一個托,右一個說:別忘了替我們說說心裡話。」朱國萍代表回憶。在總書記面前,她特地講述了幾個真實的百姓故事——

小區裡一位居民,過春節時家裡小孫子生病了,抱到上海兒科醫院去看病。按平時狀況,不排上個300多號、等上大半天甚至一整天就別想回來。可是沒想到,過去之後這邊剛拿了號,那邊就馬上叫號進去就診了。照這位居民的話說,「真正享受了一回公共醫療資源」。

還有的為讓孩子上名牌學校,千方百計買學區房、找關係、弄戶口,壓力山大,實在吃不消,「為什麼老百姓會活得這麼累?問題就在於大城市社會公共資源配置還不夠合理,大家為了搶奪有限的優質公共資源才如此無奈。」

讓朱國萍沒有想到的是,總書記仔細記下了她講的故事,還說「故事講得好,故事比道理生動」。

「總書記非常坦誠地與我們交換意見,」朱國萍回憶總書記的回應:「他說,公共資源均等化是長期任務,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但也要看到,公共資源均等化非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談了自己的相關體會後,總書記告訴大家,「我們一方面要加快調整公共資源的結構佈局,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區域性的公共資源如何相互協調。」朱國萍說,總書記的一番話,讓她增強了做好基層工作的底氣。

「我要繼續用小故事推動大工作。」朱國萍說,正如總書記所言,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我們在期待發展成果惠及基層、夯實基層的同時,也要從自身做起,盡好力、履好職。在日常的社區工作中,社區幹部面對老百姓五花八門的心態,處理的事情多如牛毛,很多還是「婆婆媽媽」「雞毛蒜皮」事,但不能因此有任何的推脫和敷衍。

「尤其是現在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我們要在加強學習、認清形勢的同時提升做群眾工作的能力,跟上社會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把問題矛盾化解在基層,讓和睦互助充盈社區,我也會把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和對基層幹部的鼓勵及時帶回社區,大家一起努力,把社區共同建設好、維護好。」

堅持夢想,才可能實現夢想

「我有點緊張,平時都是唱給大家聽的,今天得說了,但願我說得不比唱得差。」發言之初的開場白,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歌唱家廖昌永代表引來大家的笑聲。他沒有準備現成的講稿,卻在筆記本上寫下滿滿幾頁紙的手寫提綱,「要說一說真心話」。

「『中國好聲音』啊,『我是歌手』啊,這些節目很火。我看了,覺得辦得很好,也挖掘出了一些優秀的音樂人才和作品。但是也有些可惜。」廖昌永感到遺憾的,一是類似節目的同質化現象,二是所有當紅的節目全部屬於流行音樂範疇,與傳統文化相去甚遠。「什麼時候,我們能有中國好戲曲、中國好歌劇、中國好民樂,也能像這樣大力度來推?」

來北京前,廖昌永仔細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發展的重要講話。「他特別強調發揮傳統文化的作用。」廖昌永告訴記者,這令他感到「很受鼓舞」,也堅定了自己的信心,「要創作出體現我們的核心價值觀的、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中國歌劇和中國藝術歌曲」。

他告訴總書記,上海音樂學院正在創排一組名為「上海三部曲」的歌劇,以《一江春水向東流》、《家》、《日出》三部經典文學作品為底本,希望用歌劇來重現歷史風貌,並且對當代產生啟示。在即將開幕的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上,上海音樂界也有意結合上海歷史人文推原創作品。

廖昌永回憶,總書記在講話中,專門呼應了傳統文化問題。「總書記說,五千年中華文明,是人類文化河流中唯一沒有乾涸、沒有斷流的文明,他講得很有意思,說你們到西部去聽那些土話,整理出來,都是文言文呢,都能從古書裡去找到源流。我們樹立核心價值觀,也要從傳統文化裡去找精氣神。」

作為音樂家,廖昌永還談起了他的中國夢:「上海不斷上演世界一流的歌劇、交響樂。什麼時候,我們自己創作的歌劇,用中文演唱,也能像在西方的舞台上成為保留劇目?」在總結講話時,總書記特地提起了這個夢。

「他說廖昌永講的,真是個夢想,這個是要追求的,我們要有信心,就跟我談中國足球一樣,雖然看上去比較遙遠,但要有夢想啊。」廖昌永回憶,總書記的話引發了大家的笑聲,也令他特別感動:「他說有了夢想我們才會努力,堅持了夢想才可能實現。」

環保不是「讓我做」,而是「我要做」

「要從發展的方式和本質來把握環境問題。如果不從源頭去把握,就始終走不出先污染、後治理的循環。」上海市環保局局長張全代表在審議中說,目前,長三角的聯動機制已經啟動,上海已把空氣清潔行動計劃和轉型發展結合起來,其中50%的削減靠結構調整來實現。下一步,要在制度設計和完善上,更加注重源頭嚴防、過程嚴控、後果嚴懲的原則。「在保障能源發展需求的同時,又要在環境保護方面做得更好,這個我們要繼續研究。」

在張全看來,除了對排放、環境破壞要考核和問責外,對源頭的盲目發展也要加大考核和問責,這是雙管齊下。他建議,盡快出台對各級政府綠色GDP的考核制度體系。

總書記很關心上海環境治理的現狀,和張全有不少對話,比如問上海PM2.5治理的情況、鍋爐減排方面的現狀等等。張全一一作了回答。

張全說,第一,要高度關注環保產業的發展。不要認為環保是燒錢的事,從長遠上看,綜合效應是好的。國際上有測算,末端治理的環境保護設施,帶來1︰1的環保效應;而如果從源頭加大投入,在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的同時,也減少原料的消耗,這樣會帶來1︰2、1︰3的環保效應。第二,要加強社會監督。政府要加大信息公開,企業也要加大公開力度,以便於社會各方監督。第三,要嚴懲後果,加強行政執法力量和司法力量,把非常惡劣的排放行為定為犯罪,加大處罰力度;並逐步引入公益訴訟制度,讓環境破壞者得以重賠。

「總書記說,環保問題不是『讓我做』,而是『我要做』。」張全說,總書記分析了環境治理的迫切性,一方面是倒逼,大家的意識在增強、認識在提高,感覺到這事非做不可;另一方面,環保問題是發展階段繞不過、躲不開的事,而我們要加快步伐,度過這個階段。張全對總書記說的「治理空氣污染要有定力和努力」這句話印象深刻。治理霧霾就是這麼一個過程,一方面加大力度,另一方面要保持定力。

      責任編輯:賀頓
習近平調侃曹可凡變瘦:像滬瘦身      [2014-03-06]
習近平談自貿區建設:大膽闖、大膽試      [2014-03-06]
李克強「首秀」 習近平三處鼓掌      [2014-03-05]
習近平:沒去鳳凰因怕給群眾帶不便      [2014-03-05]
習近平:堅決反對一切危害民族大團結言行      [2014-03-04]
習近平:築牢民族團結銅牆鐵壁      [2014-03-04]
習近平「四問」新疆少數民族就業      [2014-03-04]
港媒:習總漫畫堪媲美「小平你好」      [2014-03-03]
中國反腐發展到國家立法層面      [2014-03-03]
普京就昆明暴恐案向習近平致慰問電      [2014-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