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從亞信峰會看中國外交新動向


http://news.wenweipo.com   [2014-06-04]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南風窗報道,5月21日,第四次亞信峰會在上海舉行。這次以「加強對話、信任與協作,共建和平、穩定與合作的新亞洲」為主題的峰會,被賦予亞信進程歷史上具有「升級換代」功能的重大意義。中國提出的「亞洲安全觀」寫入了《上海宣言》,中俄簽訂的包括價值高達4000億美元的天然氣合同在內數十項合作協議,彰顯了中俄在戰略上進一步接近的趨勢。

毫無疑問,上海亞信峰會的成功舉行,是中國今年「主場外交」的成功運作。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周方銀教授認為,亞信峰會以前所未有的陣勢召開,本身就說明了中國重視亞信平台的策略取得了成功。「今年中國外交的開局相對來說比較困難,周邊問題和麻煩不斷,中美之間的戰略競爭趨勢更加明顯。中國把包括亞信峰會和APEC峰會在內的兩場峰會辦好,能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外交上被動的局面」。

「升級」亞信機制的深意

亞信會議的全稱為「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是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在1992年10月第47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倡議後建立的地區性安全對話與合作論壇。納扎爾巴耶夫當初提出這一倡議,初衷是應對蘇聯解體後中亞地區存在的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

從1992年亞信進程正式啟動到2014年上海亞信峰會的召開,亞信會議經過22年的發展,已經從一個相對邊緣化的地區對話論壇發展成了具有一定程度的機制化和功能性的地區合作組織。在上海亞信峰會上,出席會議的有46個國家的代表,包括11位國家元首、2位政府首腦和10位國際組織負責人,在會議規模和出席人員規格上創造了亞信峰會之最。正因為如此,這次亞信峰會被稱為是具有「升級換代」功能的關鍵會議。

與其他區域和全球性合作機制發展歷史相似,亞信會議發展歷程再次表明,國際局勢的變化與大國因素的注入,是地區合作機制演變的重要決定性因素。中國從亞信會議籌建之初就積極參與,但這種參與程度在2012年接過亞信輪值主席國大旗後出現了「質變」。中國對亞信會議態度的變化,與中國實力上升、外部環境的變化以及相應的外交戰略調整密切相關。在俄羅斯的多邊外交中,亞信會議在排序上歷來都沒有佔據重要位置。對這一次亞信峰會的重視,與目前俄羅斯因烏克蘭危機而增加的外部戰略壓力不無關係。

「在目前這個階段,把亞信成員國召集起來,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上海亞信峰會能成功召開,一個關鍵因素就是中俄之間的戰略協調。如果不是俄羅斯的大力配合,這次亞信峰會肯定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周方銀說。

在今年3月全國「兩會」的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曾表示,2014年中國的外交將繼續積極進取,「積極參與國際和地區事務,為解決各種全球性問題和地區熱點問題提出更多中國方案,發揮更大中國作用」。中國對亞信峰會的重視正是「積極外交」的體現。也就是說,中國的外交並沒有糾纏於錯綜複雜的周邊爭議,而是在以自己的節奏和方式主動塑造中國外交新局面。

周方銀表示,中國高度重視這次亞信峰會,體現了中國在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上對中亞地區的重視。在大國外交層面,也延續了去年重視俄羅斯的做法。「在東面受到戰略擠壓的情況下,中國以更大力度經營西面,能有效拓展戰略空間,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應對東面戰略壓力的能力。」

中國主動「升級」亞信機制,有「務實」的一面,也有「務虛」的一面。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看來,除了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加快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國加大對亞信機制的外交投入,一方面是因為目前中國國內的暴力恐怖問題正在凸顯,中國需要得到周邊國家尤其是中亞國家的配合。另一方面,通過亞信峰會,中國也拓展了與俄羅斯的關係。

周方銀認為,上海亞信峰會還有「心理」層面的意義。「4月份奧巴馬在東亞走了一圈,5月份越南和菲律賓又在南海『鬧事』,這說明中國的周邊安全形勢依然嚴峻。在這種背景下,中國高調並成功地舉辦亞信峰會,本身就向外界表明,在亞洲安全問題上中國並沒有被邊緣化。而且亞信機制的升級,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弱化對美國圍堵中國戰略的預期,從心理層面對東亞有關國家產生影響。」

亞洲安全觀不是門羅主義

提出中國的「亞洲安全觀」,是上海亞信峰會的一大看點。習近平主席主持會議並發表主旨講話時說:「中國將同各方一道,積極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搭建地區安全和合作新架構,努力走出一條共建、共享、共贏的亞洲安全之路。」習近平還指出,亞洲的事情歸根結底要靠亞洲人民來辦,亞洲的問題歸根結底要靠亞洲人民來處理,亞洲的安全歸根結底要靠亞洲人民來維護。

這一表述被某些西方媒體解讀為中國版的「門羅主義」。指責中國搞「門羅主義」已不新鮮,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米爾斯海默數年前就曾撰文稱:「隨著中國權力的不斷增長,它將試圖把美國趕出亞洲,就像美國將歐洲大國趕出西半球一樣。我們可以預期,中國也將提出自己版本的門羅主義,就像日本在1930年代做的那樣。」在今年初再版的《大國政治的悲劇》一書中,米爾斯海默再次強調了這一點。

美國1823年提出的「門羅主義」的經典表述是「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從翻譯上也可以說成「美洲是美國人的美洲」。更為關鍵的是,從歷史上看,美國在相當長時間內,從戰略上確實是把美洲看作「美國人的美洲」。而且美國也曾在1879年打著門羅主義的旗號試圖「調停」智利與玻利維亞、秘魯之間的衝突。

周方銀認為,習近平主席的這個表述,跟門羅主義有本質不同。他分析稱,「亞洲事務亞洲人解決」的完整表述包含兩層含義。其一,亞洲的問題由亞洲人民自己處理,沒有說要由中國或者其他亞洲大國來處理,這與美國的「門羅主義」明顯不同;其二,連用3個「歸根結底」,突出的不是「現在、當下」,而是未來趨勢。「這種表述既考慮了亞洲安全的現實,也兼顧了亞洲安全的未來。」

「『亞洲事務由亞洲人解決』這一說法最早是由哈薩克斯坦方面提出來的,事實上中國只不過是呼應了這一說法。」金燦榮表示。他分析說,從中國的角度講,我們肯定盡量不把亞洲安全觀與美國的門羅主義聯繫起來。當然,不排除中國有通過這個說法來對沖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考慮,但中國在亞洲安全問題上不會刻意突出這一說法。不過,金燦榮也強調,借亞信峰會這個平台,推出「亞洲事務亞洲人解決」這一概念,也是為未來中國的戰略操作提供一種鋪墊。在周方銀看來,習近平主席的這一表述既大膽又嚴謹。「中國學術界對類似提法一直比較避諱,很少有學者嘗試『突破』。中國領導人在重大國際場合提出來,無論在學術研究還是外交實踐上都可能會引發觸動。」

冷戰後亞洲安全由美國同盟體系「維護」,長期以來都是被廣為接受的觀念。中國提出亞洲安全觀,一定程度上也是對這種觀念的「解構」。中國強調「亞洲國家自己處理亞洲事務」,既是對亞洲安全現實的尊重,也與中國的外交原則以及外交戰略相呼應。金燦榮表示:「從涵蓋範圍來看,亞信平台主要是以亞洲陸地國家為主。各種矛盾錯綜複雜,比如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的矛盾,就不是美國這樣的外部大國能解決的,根本上還是要靠印巴自己來解決。」從中國的外交原則來看,中國向來主張由直接相關當事國之間解決爭議問題,這無疑是在影射美國深度介入東亞海洋問題爭議。中國的亞洲安全觀主張「亞洲問題亞洲化」、「任何國家都不應該謀求壟斷地區安全事務」,更是對美國借亞洲同盟體系主導亞洲安全問題的一種直接回應。

中俄戰略接近「美國造」

上海亞信峰會的另一大看點是中俄在戰略上的接近。這次峰會期間,中俄敲定了談判長達10年的天然氣合作項目。普京訪華期間,除了廣受關注的計劃累計向中國供氣30年、價值4000億美元的「世紀大單」,中俄雙方還簽署了數十份合作協議,涵蓋航空、通信、電力、金融等多個領域。此外,雙方還簽署了《中俄關於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新階段的聯合聲明》。更具象徵意義的是,隨普京來華的還有參加中俄聯合軍演的俄海軍艦隊。亞信峰會讓外界見證了中俄戰略接近,而且這種接近並沒有在峰會落幕後結束。5月27日,俄有關方面透露,有關俄羅斯向中國出售蘇-35戰機、S-400導彈系統等的軍購談判已接近尾聲,6月將會有「不可想像」的中俄軍購大單成果。

中俄戰略上的互動,必將對地緣政治乃至全球政治格局產生影響。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學者亞歷山大·帕諾夫表示:「普京對中國的訪問是在烏克蘭事件之前就計劃好的,他的主要目的是在國際上鞏固戰略夥伴關係和推行經濟合作。但烏克蘭危機以及俄羅斯與西方關係的惡化,使這個訪問具有了更為重要的全球意義。」美國學者戴維·戈登更是認為,普京的這次訪問可能預示著一個美俄中三邊關係新時代的開始,這對曾主導冷戰後期的三邊關係如今正在「捲土重來」,不過這次美國不再是主導角色。「最近莫斯科與華盛頓的關係陷入僵局,北京因此變成了新的戰略支點,成為最有可能從中得利的一方。不過由於經濟上的相互依賴,中國把美國視為最重要的夥伴。也就是說,即使中國在美俄間搞平衡,也不會冒險激化與美國的關係。」

「中俄在戰略上確實在接近,這裡面有相當多的原因是美國造成的。」金燦榮說。他分析稱,美國針對中國與俄羅斯的一系列外交行為,客觀上迫使中俄兩國接近。但與此同時,中俄雙方都很注意,公開聲明兩國的合作不針對任何第三方。當然,中俄戰略接近對中美俄三邊關係產生何種影響,很大程度取決於美國的態度。「如果美國繼續擠壓中俄的戰略空間,那麼中俄無疑會進一步靠攏。」周方銀表示,「中國可能在考慮先通過一系列積極主動的外交行動,鞏固戰略基礎,豐富戰略資源,然後再跟美國談如何處理中美關係。」

無論是中國高調舉辦亞信峰會、公開提出亞洲安全觀,還是大幅提升中俄戰略合作水平,都凸顯中國外交從「韜光養晦」向「有所作為」轉變的趨勢更加明顯。現在的情況不是在戰略層面上思考「是否作為」,而是在戰術上實踐「如何作為」。

在國際關係學者們看來,亞信峰會前,中國石油公司在西沙海域進行石油勘探,越南的抗議肯定在中國的預料之中。按照中國以前的傳統思路,有重大外事活動,外交上都會比較克制。但這次中國沒有這麼做,越南的抗議乃至美國的警告,事實上也沒有對亞信峰會的召開產生影響。這一方面打破了中國外交以前的「心理套路」,另一方面,中國利用亞信峰會造成的聲勢,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越南把這次衝突國際化的效果。

      責任編輯:張斐
亞信峰會:彭麗媛下車點離民居僅1米      [2014-05-25]
習近平在亞信峰會闡述新安全觀      [2014-05-21]
中國做東亞信峰會 謀亞洲新安全觀      [2014-05-20]
普京:中國是我們可以信賴的朋友      [2014-05-19]
外交部介紹習近平亞信峰會活動安排      [2014-05-18]
習近平夫婦將宴請亞信峰會來賓      [2014-05-16]
普京下周訪華並出席亞信峰會      [2014-05-13]
亞信峰會元首晚宴現場      [2014-05-21]
從亞信峰會看中國外交新動向      [2014-06-04]
中國74個重點城市僅4.1%空氣質量達標      [201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