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所謂「不要輸在起跑線」的升級版,就是要讓孩子在更小的年齡段便進入更發達的教育地域,領略、接觸更先進的教育環境。對於深圳家長而言,將這一理念化為行動,便是把三四歲的孩子送進香港幼兒園。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與這種「赴港讀幼潮」相對應的是這樣一組數據:2013年,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的數據顯示,3歲左右的「雙非」兒童人數已由2003年的709人急升至3 .56萬,10年間激增50倍。如今,早些年出生的「雙非」嬰兒已成「雙非」港童。數以萬計的「雙非」兒童步入求學年齡,有意跨境奔赴香港上學。
赴港接受早期教育的需求,正在深圳本土膨脹,這無疑醞釀了巨大的潛在商機。「香港幼稚園面試班」也成為一些深圳早教機構競相推廣的新生班級。這些班級的策辦者精心研究了香港知名幼兒園的面試流程,從而制定針對性的教學設計,讓更多的深圳「雙非」學子邁過港式教育的門檻。
A香港幼兒園面試不僅要考孩子,還要考家長
與內地幼兒園面試相異的是,香港幼兒園更注重考察孩子與父母的和睦關係,孩子的自我認知能力、動手能力等等。這是一個完全區別於識字、識數教育的兒童世界。
南都記者瞭解到,香港幼兒園入學門檻極高,年年面臨「排隊擠破頭」的壯觀場面。其流程大致是:1、收集資料、鎖定心水學校;2、向目標幼兒園瞭解報名時間、方法及手續,索取申請表並填寫、提交相關文件;3、赴香港幼兒園面試(一般當場可出錄取結果);4、注意學校通知收生日期及方法;5、交付留位費、學費、書本及茶點等費用;6、進入學前適應班;7、正式入讀———可以說,這個流程極其複雜嚴謹。「每年都有大量『雙非』家庭赴港申請幼兒園學位,但每年落榜者多不勝數。」深圳早教教師譚翠道出了一個嚴峻的實情。
香港幼兒園申請流程中,最核心的環節是「面試」,各幼兒園會根據自身教學理念制定不同的面試試題,但也有套路可循。「你叫什麼名字﹖」「你今年幾歲﹖」「你是男孩還是女孩﹖」「乘搭什麼交通工具來這兒的?「這是什麼顏色的水果/植物?」這些看似簡單的題目,實際上可以將孩子的自我認知水平、基礎語言能力充分暴露。
還有幼兒園重點考察孩子的生活常識,觀察家長的教學理念與幼兒園辦學理念的匹配程度。有些幼兒園還專門設置特定場景,讓孩子跟家長一起進行指定遊戲,觀察他們的相處方式、和睦程度,哪怕是只交給孩子一顆糖,也能從孩子的言行中捕捉到重要的訊息。
B「港幼面試班」教學效果仍需長期觀望
大致明確香港幼兒園招生、面試的流程和規律後,一些早教機構隨風而上,打起「香港牌」。「香港幼兒園入托班」、「香港幼兒園面試班」等成為風靡一時的產物。深圳悅寶園早教、深圳福田奇卡均開設了相關班級,欲讓更多學子叩開香港幼兒園的大門。
由於深港家庭教育差異,一些在深圳習以為常的育兒習慣,在香港那頭或許就成了「減分」的選項,因此要在「面試班」中及時糾正過來。「當小孩答不上題目的時候,一些家長常常會搶話代答,或者不斷催逼孩子,而家長面對『為何選擇我們這個幼兒園』的提問時,又往往會隨口提及『地點就近』、『嚮往名校』這些功利理由;有時園方詢問與孩子相關的問題,家長卻支吾以對……這些都會給園方產生很壞的印象。」福田奇卡課程顧問Yukilee告訴記者。
「我們的課程是家長和孩子一起上,重點培養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默契程度,以及傳授一些面試常見問題的對答技巧,而針對孩子的面試部分,有『自我介紹』、『歌曲演唱(小節目表演)』等環節,還有一些幼兒園的面試十分個性化,教師會拿出一些積木拼圖,隨意地堆放在一邊,觀察孩子能否把這些凌亂的材料自行組砌成一個完整的作品,從而觀察孩子的想像力和動手能力……此外,香港幼兒園面試大多以廣東話進行,非粵籍貫的家長可能要做一些粵語的初步聽讀訓練。」悅寶園市場課程顧問Chris如是說。
如今,這些「港幼班」教學效果仍需長期觀望。儘管它們或多或少帶有些「應試入學」的功利性質,但這個深港早教理念初步融合的早期產品,卻已經是迄今為止「雙非」學童躋身香港幼兒園罕見、稀有的升學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