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海水稻發現者之一陳日勝 【文匯網訊】(記者 帥誠 廣州報道)據湛江市有關部門透露,一種可在海水裡生長並長出稻穀,耐鹽、耐淹能力強的海水稻,經農業部等海水稻專家現場考察,被一致認為是一種特異的水稻種質資源,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和利用價值。專家建議國家加強對海水稻資源的全面保護,並大力支持開展系統研究。
據悉,海水稻發現者之一的陳日勝,為了海水稻繁育已奮鬥了28年之久。近日,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水稻研究所等單位的專家應邀到遂溪城月鎮燕巢村海灘邊,考察陳日勝種植的海水稻。在海水退潮後,可以看見海邊正值灌漿期的水稻水穗呈青白色,福建省農科院原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在自己觀察了稻穗後表示,海水稻耐鹽鹼水平較高,是很好的種子資源,應該支持開發利用。他還強調,海水稻種子是國家寶貴的資源,一定要保護好。
據瞭解,1986年陳日勝在羅文烈教授帶領下,普查湛江紅樹林資源時,在遂溪縣城月鎮燕巢村海邊發現一株比人還高、看似蘆葦但結著穗的水稻。當時羅教授叮囑他收下522粒種子進行繁育,將海水稻種子延續至今。「這是一個新物種,是非常寶貴的,你發現了它,一定要設法把它保存下來。從那時到現在,近30年過去了,我一直用心做著這件事,為此我不知耗費了多少錢財和精力。種植的面積從幾分到幾畝、幾十畝、幾百畝,擴展到今年的1000多畝。今年收上來的種子足夠種植幾萬畝鹽鹼地,我沒有辜負老師的期望……」陳日勝說。
目前,中國的鹽鹼地有6.3億畝之多,基本撂荒,如果都能長出水稻,以目前產量(畝產300斤)計,每年能多打1890億斤糧食,相當於現有全國糧產的五分之一。這種海水稻已經在廣東遂溪、廉江和海南等鹽鹼地開展多點試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