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專家:國家或設立憲法宣誓制度


http://news.wenweipo.com   [2014-10-22]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澎湃新聞報道,中國正式進入四中全會時間。「過去,中國社會接受法治,是一種功利性的、趨利避害的選擇。如今,隨著十八大四中全會的召開,法治之於中國,是以憲法制約公權力,是以更加自覺、理性的高度,維持國家的長治久安。」

10月20日,在十八屆四中全會召開的首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李林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作出如此總結。

10月20日至23日,連續4天,十八屆四中全會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問題。

梳理歷次四中全會後發現,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為主題,十八屆四中全會還是中共黨史上的第一次。

李林認為,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主題的此次四中全會,是維護憲法法律權威的直接體現。

李林建議設立憲法宣誓制度,或設憲法日,在全社會開展憲法意識、憲法觀念、憲法權威的教育。

至於有學者呼籲設立的憲法實施監督委員會,李林認為,這值得期待,但因目前的理論研究和探索還不足,要完善相關制度,還需經歷一定過程。

「立法最本質的作用是分配正義,」談及立法,李林總結道,「在提高立法質量之餘,立法機構還應該加強重點領域的立法,如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制度化反腐治權等不同方面,都應該建立健全的法律。在立法過程中,執政黨要發揮引領作用,並保障立法機關主導立法。」

十五大報告把「尊重和保障人權」提高到國家層面,十八屆三中全會則提出要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李林認為,這是深化司法體制改革這一制度目標的根本體現。

「公民在當被告時,有無會見律師的權利?何時能會見律師?在看守所時,待遇應該如何?被審判時,權利如何保障?甚至判刑後在監獄裡,人權如何受到保障,這些都是在司法領域中最容易發生人權被侵犯的情況。」李林說。

在李林看來,十八屆四中全會是否會提出更加細緻的人權保障方案,值得關注。

對話李林

澎湃新聞:你曾說過一句話:「中國社會接受法治是一種功利性的、趨利避害的選擇,而不是理性思維結果,因此主要應用功利的方法去推進依法治國,解決如何實施和實現依法治國的問題。」從目前情況看,中國的法治思維有無變化?

李林:過去,我們在選擇法治道路、實行依法治國過程當中,確實是有這樣一個特點,但經過十多年來,尤其是十八大以來的發展,我認為國家對待依法治國的態度、思維越來越理性,更加理論化,如今我們能站在時代的新高度上進行把握和理解。

在法治的起步階段,我國是「摸著石頭過河」,這是試錯、試對的過程。當時根據什麼標準來評價改革的對錯、好壞呢?主要是根據實踐的檢驗:這些措施能否解決現實生活中面臨的問題,能否推進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政治文明?這些是過去的特點。

這種使命如今依然存在,但與過去相比,現在著重於理論建設和提高法治意識,我認為這也是今天召開四中全會的一個重要動因。

我認為,過去中國社會接受法治,是一種功利性的、趨利避害的選擇。這裡所謂「功利」和「趨利避害」,其實包含著一個悖論。實行法治,最終是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從最高級別的領導人到基層的公權力主體,全部受到憲法法律的制約。

人的本性就是不願受任何束縛,但為何執政黨願意接受這樣的制約?因為不推進依法治國,不實行法治,就是死路一條。儘管法治會給省級、市級及各級權力「一把手」帶來諸多的不便,卻能從根本上保持制度的良好存在和有效運行,保證執政黨的權威及其權力的有效運行,能夠保證社會的良性發展。

依法治國,就是把憲法的緊箍咒戴在公權力主體的頭上。用被憲法制約公權力的代價,換來國家的長治久安、社會穩定,這是依法治國的目的。

正因為改革開放30多年的探索,特別是十八大以來的高度重視和積極探索,我們已經具備條件,從實踐轉入更加自覺、理性、更加理論化的高度,來推進依法治國。

中央以依法治國為四中全會的主題,和四中全會即將出台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就是我們在理論上更加成熟的重要標誌。

澎湃新聞:十八屆三中全會發佈的《決定》裡,在推進法治中國建設這一議題上,首先提出的就是維護憲法法律權威。你覺得四中全會之後,會有怎樣的進展?

李林:首先,中央召開四中全會,這本身就是維護憲法法律權威的一項重大舉措。憲法的遵守和實施,根本還是要靠執政黨的支持、引領。我認為,出台《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本身就是一個信號。

第二,習近平總書記在過去講話中,講了很多次關於維護憲法權威和推進依憲治國的議題。在今年全國人大成立60週年的講話中,習近平再次提到了這個問題。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如何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已經做了一些部署,我認為四中全會還會頒布關於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方方面面的內容,歸根究底都是對維護憲法權威、推進憲法實施起到支撐作用。

換句話說,依憲治國不是一句空話,而是通過貫徹落實所有法律法規支撐起來的。四中全會對依法治國設計出系統的安排部署,這也是依憲治國的具體化操作。

第三,要做到依憲治國,首先要依憲執政。我認為,四中全會推出的《決定》,將對執政黨如何領導立法、帶頭守法、支持司法、保證執法等各個方面做出相關的規定,如何做到制度化、程序化地依憲執政,會有一些原則性的規定,也會推出具體的措施。

第四,更加具體地說,國家有可能會設立憲法宣誓制度。過去不少憲法學家提到過這一點。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不少國家都有這個制度,如美國總統就任時要拿著聖經和憲法宣誓。我認為,是否能在這方面設立類似的制度,四中全會或許能有所突破。

另外,不少國家設有憲法日。我們或許也可以選擇一天,如把12月4號現行憲法修改通過的日子,定為憲法日,在全社會開展憲法意識、憲法觀念、憲法權威的教育。這本身也是很有意義的。

澎湃新聞:不少國家設立了違憲審查制度。違憲審查是不是一個比較好的、經常性的制度安排?

李林: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一個制度。我國現行憲法裡,已設計了相關的程序了。

雖然我們沒有美國的違憲審查制度,沒有法國的憲法委員會審查制度,也沒有德國的憲法法院制度,但是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之上,我們還是有一些違憲審查的機制,如備案審查,如國家機關發現在法律的實施過程中與憲法相牴觸,可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有關請求。公民社會組織若發現違憲,也可以依照法律程序,提出類似於違憲審查的訴求。

不過,目前我國違憲審查的機制還不夠完善。我認為四中全會之後,國家會繼續推進完善、健全這類機制,更好地運作現行的違憲審查流程。

儘管很多學者所呼籲,要設立憲法實施監督委員會,專門負責違憲審查這一工作,這的確值得期待,只是目前的理論研究和理論探索還有所不足,要完善相關的制度,還需經歷一定過程。

澎湃新聞:各級官員,尤其是領導幹部的帶頭表率作用非常重要,如何才能使領導幹部樹立憲法至上、維護法律尊嚴的法治思維?

李林:這點的確非常重要。

首先,領導幹部需要學習,能力是學習來的。如果治理現代化國家的官員只關注經濟發展、社會管理、社會運行的知識,卻不具備法治素質和能力,我認為這樣的官員是不合格的。

第二,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官員要高度重視法治,要把它當回事兒。如何高度重視?首先中央要帶頭,不能說起來重要、寫在決定裡重要,等落到行動上就次要,最後實施時就忘了法治。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的中央領導集體在這方面帶了好頭,我們也能看到,這近兩年來,地方「一把手」也越來越重視法治,可以說他們在認識上有了比較大的提高。

第三,還要讓官員們知道,他們為什麼要重視法治建設。一方面需要教育,另一方面需要給領導幹部設置考核的標準,把法治能力、意識、水平的考核成績作為政績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讓領導幹部們既有動力也有壓力。

第四,在地方層面,把法治和改革、經濟、生態文明建設等各個方面結合起來。法治應該是引領地方改革的火車頭,法治也與地方工作的穩定、事業的發展、工作的創新與法治有機結合。在這個過程中,地方「一把手」沒有理由不重視法治。

澎湃新聞:立法是法治的源頭,您認為中國立法環節現存哪些問題?例如哪些領域尚屬空白?哪些法律需要修改或者廢除?如何改進?

李林:說到立法,首先要思考一個問題:我們立法究竟是為了什麼?

我認為,改革開放前30多年,我們的立法主要解決了「法律有和無」的問題,即有法可依。經過30多年的努力,到2011年我國基本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我們向全世界宣告,我們無法可依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了。在新的歷史節點上,我認為立法也應該提到新的高度,提高到戰略的高度。

首先,我們應該更加自覺地意識到,立法最本質的作用是分配正義,即通過制定各種法律,來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最高價值。如在法律制定過程中,把法律給誰?給多少?如公民有納稅的義務,那麼納稅的起征點是多少?過程的設置和標準的選擇,我認為本身就是關乎分配正義。再如修改環保法時,如何應對環境污染?能否使用更加嚴厲的懲罰方式,令污染環境的企業付出更大的代價?

社會的公正來自於立法,若法律本身是「惡法」,那這種法律對社會的公正、人權的保障而言,會帶來非常負面的影響。

第二,我們還應該提高立法質量。法律制定出來是需要貫徹實施的,但過去有些法律的質量存在著問題,如義務教育法,再如養老、醫療、就業、環境保護、生產安全、食品安全等領域都存在著很多問題。在實踐當中,這些問題之所以無法解決,和立法本身的不足有關。

澎湃新聞: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加強重點領域的立法。所謂重點領域是指哪些方面?

李林:我認為要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方面,修改、完善甚至廢除既有的不良法律。過去制定的一些法律,在社會和經濟發展之後,已經被淘汰了,如勞動教養制度。另一方面,加強重點領域的立法,其中第一個重點領域是要加強社會法的立法。這與百姓息息相關,如工資、就業、帶薪休假等,我認為這都應該通過法律,更加充分地表現出來。

第二個重點領域,是關於生態文明領域的立法。國家已經頒布了相關的法律,但依然不夠,如土地整治、海洋污染、治理霧霾等,我認為都應該進一步加強。

第三個重點領域,是關於國家安全的立法。這裡的安全,不是指傳統的安全,而是大的安全觀,如經濟安全、信息安全,包括個人的信息安全,我認為這都需要加大立法保護。

至於第四個重點領域,我認為中國需要加快法典化的進程。我國目前法律化的程度還可以,但法典化的程度依然比較低。我國的不少法律組合起來可以形成一個法典。所以我認為,我國還應該加強法典化,如制定商法典、民法典、行政程序法典等。

最後一個重點領域,是反腐治權方面,要從黨風反腐、強力反腐盡快轉變成制度反腐階段。制度反腐的最大特點就是「不能腐」。要解決腐敗問題,就要盡快完善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政務公開法、反貪污法,並制定出詳細的行政程序規則。

澎湃新聞:從法理的角度看,執政黨與立法機構全國人大的關係應該規範。如何真正得以規範?

李林:我認為這是一個很有中國特色的問題,也是中國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保障。

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戰略之下,我認為執政黨應該更好地領導、加強立法。加強、領導立法並不意味著領導人隨意立法,而是用法治思維、民主執政的方式,來加強對立法工作的科學領導。我認為這是一個前提。在此基礎之上,要進一步完善共產黨領導立法,處理好執政黨與立法的關係。

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把執政黨行之有效的政策與立法緊密結合。十八屆三中全會就提出,重大改革要於法有據,用法治方式來保障、引領改革,這已經邁出了很好的一步。現在來看,還應該細化這些內容,特別是在地方層面把改革制度化,這是需要進一步加強的問題。

第二個需要考慮的,是在制定立法規劃時,執政黨要發揮引領作用。國家的法律就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體現。人民意志如何在立法規劃階段就表達出來?執政黨如何傾聽人民的意見?這些都是立法規劃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問題。

其實還有很多具體的問題需要在立法規劃過程中體現出來,如保障公民隱私權、言論自由、結社自由等,這類公民有訴求的憲法權利要如何做到法律化,是需要考慮的。再如,如何對公民就業、養老、住房權、適當生活水準權進行法律化的保障等問題。

第三,在立法過程中,執政黨要保障立法機關主導立法。目前,我國立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行政機關有關部門主導立法,這容易把部門的利益法制化。因此,需要執政黨加強高層的協調,引領立法機關跳出單位、部門、地方的利益,站在黨和國家的整體利益上來起草法律。

第四,執政黨還應該通過立法機關的黨組織來起草、審議和通過法律。雖然黨中央、省、市委「一把手」都是黨執政的主體,但是立法機關本身也有黨組,立法機關黨組在立法過程中,應該更好地貫徹黨領導立法,而不應該把黨領導立法和立法機關的黨組立法割裂、甚至對立起來。

第五,執政黨的共產黨員在立法過程中所發表的意見,既要反應執政黨的政策要求,也要體現人民的意志和訴求。

澎湃新聞: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四中全會會不會細緻討論這一點?

李林:1997年,黨的十五大報告裡,有兩個與法治有關的亮點,其一是把依法治國確立為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其實,十五大報告還同時提出了另一個在國際上評價更高的原則,是尊重和保障人權。從執政黨的最高政治報告來說,這是把法治和人權放在同一位置。

法治,是為了尊重和保障人權,是為了讓公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權利和自由。十六大、十七大包括十八大報告,還有共產黨的黨章中,都明確規定了要保障人權,且在2004年修憲時,我們也把「保障人權」寫進了憲法當中。十八屆三中全會時,提出要完善人權的司法保障,實際上也是貫徹十五大以來的精神,貫徹憲法的要求。這一次,把司法領域的人權保障提高到了新的高度,是一個重大進步。

深化司法改革,是為了建設高效、權威、公正的司法制度,這是一個制度目標。這個制度的根本就是要保障人權,尤其是保障公民的司法人權。例如,公民在當被告時,有無會見律師的權利?何時能會見律師?在看守所時,待遇應該如何?被審判時,權利如何保障?甚至判刑後在監獄裡,人權如何受到保障,這些都是在司法領域中最容易發生人權被侵犯的情況。因此,三中全會把這點專門提出來,有其重要的價值指引和現實針對性。

      責任編輯:ShelleyPang
黑龍江招商引資促民辦養老產業發展      [2014-10-22]
韓俊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副主任      [2014-10-22]
湖南一縣公捕公判大會 5千群眾圍觀      [2014-10-22]
重慶貨輪長江「腰折」沉沒      [2014-10-22]
外媒:中國或出新規遏制官員干預司法      [2014-10-22]
探月工程24至26日首試繞月後返回      [2014-10-22]
薄熙來等高官貪腐案如何量刑      [2014-10-22]
廣州紀委:貪官退休20年也揪出      [2014-10-22]
中央軍委:意識形態鬥爭異常尖銳      [2014-10-22]
中國同時改建7島礁 永暑礁易遭襲擊      [201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