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廉政瞭望揭「國平」來頭


http://news.wenweipo.com   [2014-10-30]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廉政瞭望報道,這些天,國平很忙。

10月9日晚7點多鐘,人民網發表了他關於香港「佔領中環」非法集會的評論《誰該為「占中」買單》,隨即被新華網、新浪網等網站置於首頁突出位置。據廉政瞭望記者統計,這是國平就該事件發表的第16篇文章。有時,他還「日發3文」,觀點被廣泛傳播的同時,其自身也受到媒體關注。

國平、岳宗……這些常發文引導輿論的高人,究竟是何方神聖?他們因何而得名,背後又有怎樣的玄機?

「舉重若輕」的「仲祖文」們

事實上,香港只是國平的關注點之一。廉政瞭望記者發現,自2014年5月以《泰國亂局,讓人倒抽一口冷氣》一文「橫空出世」以來,國平以人民網、新華網等為陣地,縱論的領域十分廣闊,除了對熱點事件發聲外,還談及黨建、外交、反腐,被評為與中央步調高度統一。

如10月8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召開,國平撰文《貫徹好群眾路線是一個永恆課題》。7月初習近平主席訪韓,國平推出《樹立新的外交典範》。7月29日,周永康被立案審查的消息公佈後,國平當天開始發表系列評論:《周永康落馬凸顯中央從嚴治黨決心》,此後又推出《領導幹部決不可缺失精神之鈣》……

有媒體認為,雖然存在「國」姓,但這個「國平」很可能不是真人名字。「他」的評論,涉及重大國計民生以及國際關係,更像代表國家的評論,「國平」也是「國評」的諧音。

廉政瞭望記者從有關人士處獲悉,從出處看,「國平」文章首發於互聯網,並在多家主流網站首頁刊載。從內容看,回應的是熱點話題與網民關切。署名「國平」,應該是取「國家互聯網信息辦下屬相關機構組織的評論文章」之意。

儘管這一消息尚待證實,但很多中央單位發表文章使用筆名,卻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仲祖文、鍾軒理、鍾政軒……這些似曾相識的名字,分別傳遞著「中央組織部」、「中宣部理論局」、「中央政法委」的聲音、而「衛民康」則代表原衛生部。

「領導幹部要常到村裡住一住」,這是仲祖文最近一次(今年9月25日)在《人民日報》發文的標題。自2001年9月在《人民日報》亮相以來,仲祖文被譽為「幹部管理和任用工作的風向標」。十八大以來,「他」先後喊話:「破格提拔幹部要從嚴」、「不准為幹部提拔『打招呼』,杜絕官場『潛規則』」……

人們熟悉的還有「鍾軒理」。不過,廉政瞭望記者發現,今年8月4日,《光明日報》頭版發表了談宣傳文化系統如何貫徹群眾路線的文章,直接署名「鍾軒」,這在過去比較少見。

除了官方發文,《人民日報》內部推出的署名「任仲平」、「何振華」、「鄭青原」等評論,也被視為代表了官方態度,後兩者突破了以發文機構命名的原則,而以文章意旨命名。

人民日報社前社長張研農曾透露,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來考察時,曾風趣地說要向「任仲平同志」問好,其實,任仲平是「人民日報重要評論」的諧音,「何振華」,則是「如何振興中華」;而旨在正本清源的《朝著正確政治方向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則是「鄭青原」的代表作之一。

有關部門撰文為何愛用筆名?觀察人士透露,政策、思想的層級化傳遞,常有封閉與機械化之感,筆名文章在官媒發表,直接面對公眾,具有更大的宣傳半徑和宣傳效果,部委亦能向外界宣告其態度。

據廉政瞭望記者總結,選題重大、導向明確、行文清新,是「仲祖文」、「任仲平」等署筆名的官方評論最顯著的特點。「拿『仲祖文』來說,講的都是黨建和用人的重大戰略問題,卻以『千字文』呈現,題目就是論點,這是短、新、實的文風。」有專家說。而張研農也曾評價其「舉重若輕」。

地市級法院也有「鍾軒」

不光是評論,一些省市、區縣官方發消息、通訊時,也習慣冠以機構簡稱的筆名。

如果你是廣東省委機關報《南方日報》的讀者,不難發現一名叫「岳宗」的通訊員。這個被網友稱為會想起「華山派」的人物,多年來在通訊員崗位上勤勤懇懇。2002年7月,時任省委書記李長春在廣州考察,他發回消息;今年10月9日,現任省委書記胡春華主持廣東深改小組召開會議,他亦向公眾報道。

廣東多名媒體人告訴廉政瞭望記者,「岳宗」其實是廣東省委辦公廳綜合處發佈新聞稿件的筆名。而省政府發佈新聞時,用的筆名則是「符信」。該省及廣州市類似的官方筆名,還有任宣、史偉宗、史功匯、穗府研……

在省級以下,類似情況也頗常見。有意思的是,有的筆名還與中央部委筆名同名。如浙江溫州中院的通訊員中,就有一名叫「鍾軒」的,至少從2010年至今,一直發回該院的所審理的案件新聞等。而廣東中山市,亦有一名叫「鍾軒」的通訊員。

「這很可能是以地市名(如中山)、單位名(中院)命名。因為是發在當地的媒體上,大家都明白其中的含義,也不會搞混。」四川一名宣傳官員告訴記者。

在縣級及基層單位,發新聞和信息稿件用諧音簡稱也是慣例,「年底還得考核」。有些地方縣(區)因與所在市同名或首字相同,在更高級媒體發文時,就在「X軒」中間加一個「縣」字予以區別,冠名「X縣軒」。

「可別小看這個字,約定俗成了,弄錯了考核可能就加不了分。」該縣一名幹部曾告訴廉政瞭望記者,曾有市上算外宣稿件篇數時,誤將一篇署名「X宣」的稿件算到了他們頭上,他們並沒安然受之,而是及時向市上提出,「市上自己也要考核」。

領導人筆名體現個人氣質

用筆名發文,被稱為我們黨的一項重要政治傳統。與官方機構發文相比,領導人個人發文更酣暢淋漓,更有針對性,所用筆名亦能體現其自身氣質。

習近平總書記任浙江省委書記時,在《浙江日報》撰寫的「之江新語」專欄,筆名為「哲欣」,取「浙江創新」之意,篇幅短小(200到500字),含義深刻,堪稱短評典範。

2010年,《紅旗文稿》發表了一篇談「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的文章,署名「雲杉」,這是時任中宣部部長劉雲山的筆名。而「雲杉」在《人民日報》發表的短文《右玉縣書記們的政績觀》,則讚頌了對右玉縣十八任縣委書記「久久為功」植樹造林,對一些幹部為「陞遷」、「進步」搞短期政績予以嚴肅批評。

2012年3月,李長春曾自曝,「自己寫了《『有權不用,過期作廢』新解》的文章,就是告訴像小丹省長(廣東省長朱小丹)這樣的現任領導,要抓緊『用權』,為群眾多建文化基礎設施,避免退休後加入文化隊伍,有了切膚之痛後,追悔莫及。」該文署名「永春」。

李長春還用「永春」的筆名作了歌詞《丑鳥讚歌》,以非洲馬拉布鸛鳥為題材,被評為「用擬人手法抒寫了一曲對平凡勞動者的讚歌」。

      責任編輯:吳筱惟
國平:中華大地主旋律與「佔中」噪音      [2014-10-29]
國平:以法治為保障實現偉大中國夢      [2014-10-29]
國平:勿讓「佔中」鬧劇成香港悲劇      [2014-10-28]
國平:以黨的領導推進依法治國      [2014-10-25]
國平:四中全會標定法治中國新方位      [2014-10-24]
國平:「佔中」多一天 法治少一分      [2014-10-23]
國平:「佔中」撕下「非暴力」偽裝      [2014-10-19]
國平:今日香港豈容外人指手畫腳?      [2014-10-19]
國平:「一國兩制」不容「佔中」挑戰      [2014-10-18]
國平:為香港警方加油喝彩      [201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