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歐航局昨日發佈了首次成功登陸彗星的「菲萊」發回的數張照片,歐航局當天早些時候証實,彗星著陸器「菲萊」從母船「羅塞塔」探測器上分離7小時後,成功登陸目標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以下簡稱67P)。雖然著陸器並未按計劃牢牢固定在彗核表面。歐航局還是為之振奮,因為它是人類首個成功著陸表面並傳回數據的探測器。
著陸時可能一度被彈起
歐洲中部時間12日17時03分(北京時間13日零時03分),歐航局位於德國達姆施塔特的歐洲空間運轉中心收到確認「菲萊」著陸的信號。控制室內一片歡呼。
「菲萊」創造了歷史,成為第一個登陸彗星的人造探測器。「我們雄心勃勃的『羅塞塔』任務已在歷史書上佔據一席之地,」歐航局局長讓—雅克·多爾丹說,「不僅因為它首次抵達並環繞彗星,還因為它向彗星表面投放了一個著陸器。」
由於彗星引力小,「菲萊」從距彗星22.5公里的高度降落至彗星表面用了大約7個小時。為防止「菲萊」著陸時彈走,科學家們為它設計了三根螺栓和兩個「漁叉」裝置,這些裝置將在「菲萊」著陸時釘入彗星表面。同時,「菲萊」頂端的一個冷氣推進器也將幫助其固定在彗星表面。
不過,著陸過程並不如預想順利。科學家在「菲萊」12日上午與「羅塞塔」脫離前的檢查中發現,「菲萊」的冷氣推動器無法啟動。著陸時,「菲萊」的「漁叉」裝置也沒有射出。
歐航局當晚表示,「菲萊」可能不是一次性著陸,而是「兩次著陸」。這意味著,「菲萊」著陸時可能一度被彈起。
參與「羅塞塔」項目的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發言人安德烈亞斯·許茨當地時間12日晚表示,目前著陸地點和具體方式都不清楚,仍需等待第二天的數據分析結果。
狀態穩定,已傳回大量數據
在「菲萊」踏上彗星表面後,它的推特「菲萊2014」用18種歐洲語言留言:「著陸!我的新地址:67P!」
「菲萊」重100公斤,大小如同一台電冰箱,攜帶了10個科學儀器。
現階段,「菲萊」已經傳回了「大量數據」。但由於它的「漁叉」沒有抓住彗核表面,現在歐航局的專家正在努力想辦法,確保它不會再次飄回太空。
「菲萊」的命運現在還不明朗。參與「羅塞塔」項目的法國天體物理學家戈東擔心,如果「菲萊」沒有固定自身,就難以展開鑽孔取樣。「不過,『菲萊』好像翻了過來,狀態看似穩定。」
「菲萊」項目主管保羅·費裡說,「菲萊」自帶的電池隻夠它運轉64小時。此後,它不得不依靠太陽能充電,每天工作1小時。
■ 追問
花13億歐元值得嗎?
「羅塞塔」和「菲萊」2004年3月開始追星之旅。而早在1993年11月,科學家們就開始為它們制定「旅行攻略」。整個項目耗資約13億歐元。
「這絕對是值得的,」歐航局「羅塞塔」任務主管弗雷德·詹森說。他認為,「羅塞塔」項目將刷新人們對彗星的認識。
科學家們認為,與地球上地質變化頻繁不同,彗星上變化較少,保存著太陽系起源時的最原始物質。
歐洲航天局「羅塞塔」項目科學家馬特·泰勒說,「羅塞塔(項目)正試圖解答關於太陽系歷史的一些宏大問題。嬰兒時期的太陽系是什麼樣?它是如何演變的?在此過程中,彗星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彗星是如何運行的?」
在「羅塞塔」之前,人類對彗星的探測多為飛近探測。此前唯一一次與彗星「親密接觸」的案例是美國「深度撞擊」探測項目。「深度撞擊」探測器2005年1月發射升空,當年7月釋放撞擊器擊中一顆彗星,使人類首次得以窺見彗星內部物質。
美國航天局副局長格斯登美爾表示,歐航局「羅塞塔」探測器所收集的數據將成為科學界和全世界的「寶庫」。
科學家們對「羅塞塔」探測項目同樣寄予厚望。該項目取名自埃及羅塞塔石碑。這座石碑用象形文字揭開了古埃及的文明與歷史。 據新華社
聲音
對人類文明而言,這是一大步。我們率先完成這項任務,這將名留青史。
——歐航局局長讓-雅克·多爾丹
我們祝賀歐洲航天局(探測器)今天成功登陸彗星。這一成就代表著探索太陽系的一個突破性時刻,也是國際合作的一個里程碑,這是太空探索偉大的一天。
——美國航天局副局長威廉·格斯登美爾
「菲萊」著陸器造訪彗星成功地將人們的注意力帶回宇宙探索,將對未來產生巨大影響。
——美國航空航天局前華裔宇航員焦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