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違法「佔中」至今已超過50天,《新西蘭聯合報》社長文揚在觀察者網發表評論文章,對這場「鬧劇」提前做個總結。以下為評論原文:
香港的「佔中」已超過50天,清場已經開始,即便是仍在持續的地方也已徒有「佔領」之形式,見不到多少意義了。運動的合理性原本就不大,初期的高潮過後即開始迅速流失,到現在已所剩無幾。照這個樣子下去,不用別的,時間本身就會抹平一切。
雖然事關政治,到底脫不開人之常情。每個人都有疲勞曲線,也有忍耐曲線,還有遺忘曲線和興趣轉移曲線,一直在挑戰這些曲線的鬧事者不會不明白,憑他們手中那點花樣和噱頭,逆轉不了強大的自然規律。50天的時間,中央堅持原則不動搖,特區政府和香港警方也都沒有犯錯誤,缺了對手戲,他們很快就沒了借口,再也無力掀起新的浪頭。
無力感的最後展示,是幾個昏頭學生再做激烈抗爭狀,煞有介事地表演上京對話新戲碼。這就淪為徹底的胡鬧了。
根本的問題,當然在他們自身。世人見證,50天來「佔中」示威者拚命在演戲,但卻一直苦於無法入戲。他們想要扮成「民主法治」的啟蒙者,演出來的卻是反民主的強姦民意、反法治的違法抗法;想要扮成「拯救香港」的救世主,演出來的卻是經濟的重創、民生的塗炭、香港整體形象的跌落;想要扮成「愛與和平」的抗命人,演出來的卻是機關算盡、另有圖謀的政治打手……無法入戲就只好改為胡鬧,只好花拳繡腿真戲假唱,最後連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一邊拉開街頭血戰警方的架勢,一邊又連連求助警方的安全保護;一邊極盡辱罵和諷刺政府之能事,一邊又要求取得與政府的對話資格;一邊擺出大義凜然為民抗命的姿態,一邊又在暗中經營著自己的個人利益……
政治上的大事,豈是靠半瘋半傻的胡鬧辦成的?如果這就叫搞政治,豈不侮辱了太多的正常人?
一場初看起來轟轟烈烈的社會運動,50天後鬧成這個可笑模樣,可以說,連最起碼的合理性也丟光了。
「佔中」發起人之一戴耀廷日前曾表示,佔領愈久愈不合理。這句話總算說對了。50天的「佔中」,經濟和民生損失了多少,品牌和形象跌落了多少,民主和法治倒退了多少,每一部分都實實在在,也都可以精確計算出來;而「佔中」示威所要爭取的東西,那個「國際標準的真普選」,那個隱藏在激進政改背後的「美好明天」,卻是一個誰也說不清楚、連是好是壞都不知道的臆想夢幻。
為了夢幻的、想當然的、不確定的、無法計算的未來,先賠上諸多現實的、已有的、確定的、可以計算的寶貴資產,這太不像是最具資本主義精神的香港人幹的事情。「佔領愈久愈不合理」這句話想表達的意思就是:「佔中」運動也有「資產負債表」,50天的佔領並沒有在未來收益這一欄增加任何確定性,但當前成本卻每一天都在急劇增加,再繼續下去,當前成本必定大大超過未來收益,而無人再敢站出來承諾未來的好處能夠彌補當下的損失,整個運動將完全喪失合理性。
這是一個理性昌明的時代,失去了合理性的抗爭,不叫維權,叫自殘。
三點總結
總結之一:50天「佔中」所表現出來的反理性、反常識和反時代特性,歸根結底是19、20世紀世界性烏托邦狂熱的餘溫,這種狂熱在香港這個資本主義早已取得勝利的「中心地帶」仍能掀起偌大的社會動盪,暴露出香港資本主義在政治上的不成熟。因新界開發糾紛衝擊立法會的民眾高唱《國際歌》,罷課上街的學生使用文革的語言和口號,示威集會打出「反資反殖」「身土不二」的標語,這都是左翼運動的表現;與此同時,「佔中」各個組成部分的核心人物,「禍港四人幫」、激進泛民派議員、學聯和「學民思潮」,卻又無一不直接或間接受美英勢力的操縱,與西方國家反人民民主、反紅色政權的全球戰略保持一致,這又反映出極右勢力的面目。
左翼和右翼都可以輕易利用香港社會的內在矛盾掀起動亂、挑戰政府,這是一個很特殊的情況,需要引起重視。
總結之二:如果說「佔中」運動這種左右開弓的戰略歸根結底帶有反中的終極目的,用左翼抗擊中國的經濟,用右翼抵制中國的政治,掩護港獨的推進;那麼,這場運動倒可以算作一場提前進行的戰略演習。從陰謀勢力的角度看,50天的「佔中」,各方陣營大亮相,港獨運動可以借助的「主力部隊」有哪些?可以動員的「友軍」又有哪些?各自的戰鬥力如何?而以政府為首的「敵方陣營」又有哪些力量?其反擊策略如何?倒也逐一都看清楚了。
不知道他們內部的總結報告做出來沒有,憑我猜測,港獨派應該很失望。預想的政府進退失據沒有出現,大規模流血沒有發生,民眾暴動沒有爆發,國際聲援沒有起來;反倒是政府沉著穩重,警方高度專業,民眾多數反對,海外紛紛譴責。50天時間雖然不短,但畢竟大勢已去,頹勢難挽。
一場「佔中」,暴露出港獨勢力在利用各種機會測試其長期戰略,從抵制23條立法,到阻擊國民教育科,再到這一次的「顏色革命」預演,一環扣一環,步步深入。這也是一個值得引起重視的問題。
總結之三:從中央政府的角度看,50天的「佔中」,到現在這個局面,也應算是一個不錯的結果。左右兩派充分「表演」,「港獨」勢力充分暴露,其實都是好事。
這50天時間,中央方面只打了一張牌,就是堅持既定方針不動搖;但香港政治舞台上卻是各方勢力集體亮相,因為運動起來了不亮相不行,不亮相不表演就要出局,所以全都使出了看家本領。50天時間,誰是黔之驢,三招就玩完,誰是淵中龍,見首不見尾,誰是牆頭草,隨風來回搖,也都差不多看清楚了。
最後,50天的「佔中」,對於香港特區政府的施政和處理危機能力,香港警方的治安和抗暴能力,主流社會抵制動亂和抗擊外部勢力的能力,也都是一次全面的檢驗。而佔中以失敗告終之時,正是這些方面的能力得到確認之日。
綜合來看,一場佔中,具體的損失是巨大的,但從整個國家方面看,所得其實也不小。再考慮到此次事件對於未來中央香港政策的調整、京港兩地的互動等方面的積極推動,更不妨以壞事變好事的心態看待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