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人民日報:屌絲一詞破壞青年精神


http://news.wenweipo.com   [2014-12-02]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12月2日的《人民日報》聚焦了「吊絲」(流行寫法為「屌絲」)這個話題。在題為《自我矮化 可以休矣》一文裡,作者斬釘截鐵地寫道,「吊絲」一詞已成為很多年輕人的自我標注。

作者憂慮,以這個詞命名的亞文化流行,背後有複雜的社會心理因素。但對其中隱含的自我矮化,則必須予以批判與摒棄,它對青年精神的破壞力不可不察。

作者還將自認「吊絲」的人群分成了三類:一類是表面上把自己矮化、心裡卻未必這麼想;一類是內外皆把自己矮化並真心認同;第三類是內外皆矮化並對認同與否無感。

「第一類是在降低姿態,第二類是矮化心態,而後一類則是麻痺狀態。」作者認為,「不管是哪一類,吊絲文化的存在,即使是主觀意圖彰顯對抗主流的勇氣,或是當成接地氣的互聯網精神,從客觀效果看,這也並沒有讓年輕人更特立獨行,更沒有向社會傳遞出多少正氣。」

以下為文章全文:

「吊絲」一詞已成為很多年輕人的自我標注。它是和各種「二代」比時的自稱,也是和小夥伴們的互稱,同時還可能被用在自謙上,被誇讚時怯怯地說一句「我就是一枚吊絲」。不論男女,不論是小有成就還是慵懶頹廢,都有意無意地爭領這一稱號——彷彿不自領就是脫離群眾。

有人給吊絲畫了像,比如在長相、衛生、內在、情懷、經濟條件、生活方式、戀人伴侶等方面符合標準,便是入伙了。以這個詞命名的亞文化流行,背後有複雜的社會心理因素。但對其中隱含的自我矮化,則必須予以批判與摒棄,它對青年精神的破壞力不可不察。

當然這種自我矮化,動機很複雜,不是一句「愛誰誰」就可以收尾的。有人以此為吐槽工具,標示對社會不公平現象的憤怒;有人把貼標籤當成一種個性,真正有別於他人的奇異;也有人用這一標籤自我麻醉,降低標準,用一種自我設障的方式拉低期望、舒緩壓力;有人則用這一標籤進行掩飾,認為這是互聯網世界中的不可或缺:在眾人都自認草根的虛擬空間中,有了「吊絲」的外膜便有了自我保護的可能;還有些人自以為很謙虛謹慎,領了稱號便是不張揚,也是不把自我與他人刻意割裂的策略選擇。

這裡邊有個常識:社會很少會把一種稱謂強加於人,更多的時候是一種「自我」認定,然後在更大範圍內形成集體有意識的認同,進而擴散成「像者為之,不像者亦為之」的格局。拿「吊絲」這個詞來說,一類是表面上把自己矮化、心裡卻未必這麼想;一類是內外皆把自己矮化並真心認同;第三類是內外皆矮化並對認同與否無感。第一類是在降低姿態,第二類是矮化心態,而後一類則是麻痺狀態。不管是哪一類,吊絲文化的存在,即使是主觀意圖彰顯對抗主流的勇氣,或是當成接地氣的互聯網精神,從客觀效果看,這也並沒有讓年輕人更特立獨行,更沒有向社會傳遞出多少正氣。

      責任編輯:新道
人民日報批地方強推土地流轉:勿搞大躍進      [2014-11-30]
人民日報連發5文章批美:像個怨婦      [2014-11-29]
人民日報客戶端:習近平打造中國模式2.0版      [2014-11-27]
人民日報:降息不代表貨幣政策轉向      [2014-11-22]
人民日報:日本「離島奪還」把戲該休矣      [2014-11-21]
人民日報吁給春晚減壓:一頓年夜飯而已      [2014-11-20]
人民日報:美應放棄「不可或缺」幻覺      [2014-11-20]
人民日報批招聘性別歧視:企業非澡堂      [2014-11-19]
人民日報:「佔中」損獅子山下精神      [2014-11-18]
人民日報:日本若耍手段必將付成本      [201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