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甘肅「木匠」工藝入國家級「非遺」名錄


http://news.wenweipo.com   [2014-12-15]    我要評論
     

來自永靖縣白塔川的工匠師傅正在修復一尊大鼎。 香港文匯報 蘭州傳真

【文匯網訊】(記者 崔國清 蘭州報道)「白塔的木匠,五屯的畫匠」這是流傳於大西北的一句民諺。千百年來,甘、青、寧等地的人們已經形成「非白塔木匠不建」的思維定式。國務院日前發佈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目錄,甘肅省永靖縣白塔川「古建築修復技藝」名列其中,另外該省還有6個民間項目被列入「非遺」擴展項目名錄。

永靖縣白塔川自古出木匠,現年52歲的劉才發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從事古建築修復工作已有32年,經他手修復的建築約有83座。2007年開始,他曾用兩年的時間在青海化隴縣修復過一處藏漢風格結合的大經堂。大經堂共有105間房子,上面雕刻了300條龍,非常精美,被外國遊客贊為「龍宮」。

「這是一門耗費腦力和體力的活計,出師很慢,年輕人也很少願意從事這一行。」劉才發說,白塔川木匠技藝往往是以家族方式代代相傳,自己的手藝是從父親那裡學來的,為了使這項技藝後繼有人,他也在努力將手藝傳給幾個徒弟和正在讀大學的兒子。「現在很多年輕人寧願外出打工,也不願意鑽研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的好東西了。」 劉才發遺憾地歎了口氣。

據《永靖縣志》記載,1954年白塔木匠有1686人。改革開放後,當地的木匠行業重振雄風,在1978到2012年間,修整佛寺5112座,廟觀1428座,清真寺3718座;維修舊建1478處,其它如亭、閣、館、堂、住宅等民間不註冊修建,則更難以計數。白塔木匠創造的藏漢結合、回漢結合的古典建築以及「無梁殿」、「天落傘」、「鳳凰展翅」、「一點落地」等建築造型,展示了獨具特色的木工技藝。

此外,甘肅入列「非遺」擴展項目名錄的技藝分別是: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的「花兒」、通渭縣的皮影戲「影子腔」、定西市的「剪紙」、永靖縣的「生鐵冶鑄技藝」、天水秦州區的「絲毯織造技藝」和岷縣的「青苗會」。

      責任編輯:陳敏
甘肅「木匠」工藝入國家級「非遺」名錄      [2014-12-15]
李克強:中方願同俄加強高鐵合作      [2014-12-15]
山西紀委原常務副書記楊森林被雙開      [2014-12-15]
江西規範領導幹部操辦婚喪喜慶事宜      [2014-12-15]
滬昆高鐵長懷段明日正式運營      [2014-12-15]
「老乾媽」通過美國FDA食品安全現場檢查      [2014-12-15]
溫州經規院涉集體腐敗窩案      [2014-12-15]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遼沈分公司爆炸      [2014-12-15]
江蘇通報遊客大鬧亞航事件處理結果      [2014-12-15]
成都銀行原董事長毛志剛被判死緩      [201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