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匯網訊】南方都市報專訪范徐丽泰,全文如下:
范徐麗泰,1945年生於上海,祖籍浙江寧波,1949年隨父舉家遷到香港。在香港大學取得碩士學位,1974年加入香港理工學院(今香港理工大學),出任學生輔導處主任,1979年升任處長。1983年,獲港督尤德委任為香港立法局非官守議員。1989年,又獲任行政局議員。1992年,因與末代港督彭定康政見不合,辭去所有公職。1993年,獲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預備工作委員會委員。自1997年至2008年,先後擔任香港臨時立法會及立法會主席。2008年3月15日,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再度當選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至今。
在她身上,有很多矛盾統一。她是叱吒香港政壇數十年的女政要,是香港民眾滿意度最高的官員,亦是香港人口中的「范太」和香港「第一好老婆」。
南都淵源
范徐麗泰出任香港立法會主席時,南都多次對其進行報道,范徐麗泰本人也多次接受南都專訪。
精於探究,勇於求真﹗
——— 范徐麗泰寄語南都
穿著樸素的外套,范徐麗泰走進辦公室。這位叱吒香港政壇數十年的女士,習慣性地用含笑的眼神看著你。她位於香港中環的辦事處安靜而低調。穿過幾條小街,位於一棟陳舊的大廈內。
從香港回歸之初的香港臨時立法會主席,到回歸後擔任香港立法會主席,再過渡成為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范徐麗泰和所有港人一起,一步步走過回歸後的17年,也告訴全世界什麼是「港人治港」。
年近四十棄教從政
1945年,范徐麗泰出生在上海一個富裕家庭。大學畢業後,她選擇到香港理工大學工作。1983年,她被委任為立法局議員。其後,由於與末代港督彭定康意見不合,她選擇辭去公職。
38歲前的范徐麗泰,過著平凡而低調的生活。如果不是因為無意中的一頓飯,范太可能還在學校裡過著她喜歡的教書生涯。1983年,將近不惑之年的范太,突然收到時任港督尤德的邀請,希望她出任港英立法局議員。
「其實我也不知道他為什麼選擇我。我只是跟他吃過一頓飯,而且不是單獨的。」對於這個突如其來的委任,范太和丈夫商量後接受了。丈夫認為這是個很好的學習機會,而她也希望做多一點公共服務,為社會服務。但她自己都想不到,她竟在這個位置上做了近十年。
1997年至2008年,她為香港立法會孜孜不倦服務了十年有餘。輿論普遍認為在立法會主席任上,她堅守中立。但回望在港英政府當議員時,她給人的感覺卻是鋒芒畢露。
范太說,這是兩個不同的角色。議員的責任,就是為民請命。主席的責任,就是主持好會議。她笑說,自己不是高調的人,所以當主席不發表見解,也沒問題。
她曾是香港民調中民眾滿意度最高的官員,香港人親切地稱她為「范太」。
在任立法會主席期間,范太在議員中也得到了普遍尊重。因為她的女性身份,有人說她採用的是一種「媽媽教仔」的方式對待個別不守規矩的議員。不過范太不喜歡這個評價,「任何一位議員,如果他違反了議事規則,我也是一樣的處理」。
對於當前香港立法會出現的一些議員過激言語和行為,范太說,香港市民並不喜歡暴力,行動上的暴力相信一定會對他的選情有損害。范太相信,某些國家、地區立法會打架的事情,在香港立法會發生的機會不高。
為新人讓位不再任立法會主席
2007年7月,范徐麗泰宣佈不再參加2008年的香港立法會主席選舉。在連任三屆主席之後,范太的決定似乎出人意料,但也早有徵兆。
范太的理由有三:一、提早一年宣佈,可讓有意角逐者做好準備;二、長江後浪推前浪,應讓位給新人;三、香港回歸十年,已平穩過渡,將在適當時候退下。
2008年9月從香港立法會主席的位置上卸任後,范太的政治生涯出現過一個小插曲。
2011年7月,范太宣佈正式開始考慮是否參選下屆特首。兩個月後,范太表示自己是唐英年的支持者,如對方表態參選,她會放棄競逐。同年11月13日,范太宣佈將不參選特首,解釋是因她自己年事已高,擔心特首工作繁重,無信心可以履行特首職責。
此後,范太開始游離於香港政界。她還保留的惟一公職是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
從立法會到全國人大,工作的轉換為范太帶來不同的感受。「我覺得立法會的工作對我的壓力比較大,因為立法會是全程直播,所以我做主席時,如果有個人突然提一些議程外的事情,我必須很小心地處理,因為我每一句話都會成為一個公共的檔案。」
當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則不同。由於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的會議不公開,雖然說的每一個字都會記下來,放在簡報裡面,可是壓力就不同了。「還有更重要的是,我不需要去理會人家講什麼,我就講我的,我也不會去攻擊人家,更不需要去裁決什麼東西,只是傾心直說。」范太說。
香港「第一好老婆」背後的付出
「我只是一個守本分的普通人。」這可以算是范太的內心獨白。政治之外,她像家庭主婦一樣去市場買菜,她喜歡旅遊,常自駕車去內地觀光。
叱吒香港政壇的背後,范太對家庭和親人有溫柔執著的一面。
范太的辦公室裡,有張和丈夫、子女的全家福。范太和家人感情甚篤。但范家多次遭受病魔打擊。1994年,范太為患上急性腎衰竭的女兒捐腎。2004年,和她相濡以沫的丈夫范尚德因肝癌去世。而她本人曾患乳腺癌。但范太臉上的微笑始終如故,如今更多了份豁達和睿智。
1994年6月,范太在加拿大唸書的女兒患上嚴重的腎功能衰竭,須一天洗腎四次。1995年,范太全家做出決定,家中其餘三人一塊驗血,同時表示願意捐腎給女兒。醫學為團結的一家做出公平的裁決,范太的血型最適合。范太迅速上了手術台,給了女兒又一次生命。她告訴記者,自己和女兒同月同日生,一切巧合似乎是命中注定。
2001年,丈夫范尚德患肝癌,范太隨行看病,自己查出患乳腺癌,全家再次陷入危機中。做完手術的范太依然正常上班,因為後面有丈夫支持。
2004年,在范太成功連任香港立法會主席時,丈夫病逝。此後她從300多平方米的房子搬出;不久,她又因照顧婆婆,再度搬家。除了每天在床頭丈夫的照片前上香,念心經,外界所看到的范太的生活並無大改變。一年365天,她有300多場活動要參加。範式微笑,依然掛在她臉上。
2006年底,在香港電台市民選舉中,范太獲得「香港第一好老婆」的榮譽。范太分外驚訝,因為她結婚30來年,炒一份叉燒炒蛋都不及格,為什麼是她?然而范太處理家庭危機的風格,猶如其政治生涯,贏得了人心。
在她看來,其實人生沒有永遠順利的,總會有挫折。有的是天災,有的是人禍。這些事情一定會發生,這時就要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
「比如我生病了,就算怨天、怨人,整天罵家裡的人,也不會讓病好。我如果能靜下心來,聽醫生的話靜養,享受在病中不需要工作的那種悠閒,也是一種福氣嘛。」范太膝下有一兒一女,她覺得和兒女在一起時最開心、最滿足,「可以享受到做女人、做母親的天倫之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