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匯網訊】(記者 王尚勇 賀毓 石嘴山報道)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博物館研究人員在賀蘭山高峰溝附近又發現了200多幅巖畫。這些巖畫已經具有中國象形文字的具象性和表意性,組合式的巖畫基本形成了文字的構成要素。
巖畫就分佈在賀蘭山高峰溝的兩側,它們有組合巖畫和單體巖畫,一共是230組(幅),內容豐富,主要反映了當時農耕文化和遊牧民族的交替,圖案多為動物和太陽。石嘴山市博物館館長韓文斌說,最令人驚喜的是一方寬25厘米、高60厘米,畫有4個符號的岩石,符號為磨刻製作。
由於年代久遠,有一處由圓圈構成的巖畫已經掉落在地面上,其餘巖畫都在懸崖上,最高處大約在20多米,內容多為人物狩獵的場景。人物的體態呈「S」形,展示了人體的優美與高雅。動物形象,比例適度,動感強烈。
韓文斌說,按照磨刻和鑿刻的說法,可以考證出,大約在7000年前,也就是在舊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生存了。據瞭解,綿延250公里的賀蘭山,位於銀川平原的西邊,歷史上匈奴、突厥、黨項、吐蕃、蒙古等民族在這裡駐牧狩獵,繁衍生息。新發現的組合巖畫符號,已經具有我國象形文字的具象形和表意形,該館下一步要邀請文字專家進行考證。截至目前,石嘴山境內已經發現巖畫點22處,占寧夏巖畫總數的三分之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