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渝現清嘉慶誥封聖旨 200年仍奪目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1-11]    我要評論
     

聖旨昔日的富貴、豪華氣息不減當年。本報重慶傳真

【文匯網訊】(記者楊毅 重慶報道)一卷清嘉慶二十年間五彩雙龍織絹的皇帝誥封手喻聖旨,在歷經200年的蒼桑歲月後,於近日在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境內發現。秀山縣政協特聘文史委員、民俗學家劉濟平指出,清朝嘉慶二十年的「誥封聖旨」,按公元計算應是1816年,雖已歷時200年,但依然字跡清晰、金碧輝煌、光彩奪目,昔日的富貴、豪華氣息不減。

村民家中發現誥封聖旨

該聖旨在秀山一戶村民家中發現,用漢、滿兩種文字豎書,共260字,中有兩方米紅璽印,保存基本完整。是一道保存在民間的聖旨,長2.5米,寬0.3米,用青、黃、黑、白、赤五種絲綢織成,俗稱五色詔書或雲錦誥命,用青黃黑白赤五種絲綢織成。聖旨內容為皇帝誥封時任台灣兵備道糜奇瑜的胞兄,糜奇瑾為中憲大夫、嫂王氏為恭人,落款為:「嘉慶二十年十二月十三日」(註:公元1816年12月13日)。

從「誥封聖旨」中可以看出,嘉慶帝因糜奇瑜為國治理台灣等,功勞卓著,認為是其父母教子有方,分別對胞兄、嫂誥封官職,以弘揚正氣、扶國安民,鞏固其統治地位,實行的是「以德治國」。目前在全市,清朝時期留下來的檔案、資料雖然不少,但是象秀山發現的「誥封聖旨」卻不多見,實屬珍貴之極。它對研究清朝歷史、清代文書制度、官制以及清代書法、清代針織、清代顏料、清代家規等方面的演變、發展等等,都有著極高的欣賞、珍藏、研究、考古的價值,實屬罕見。

糜奇瑜治台五年留青名

據《秀山縣志》載:糜奇瑜(公元1762年一1827年),字象輿,號朗峰,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中和鎮人。任清廷台灣兵備道兼提督學政、福建按察使、河南布政使、貴州布政使、太僕寺卿等職,是中國西部秀山土家苗寨民族地區傑出英雄人物之一。

糜奇瑜在台灣為官五年,勤理政事,勵精圖治,除弊興利,辦了三件好事。一是解決了地方派系間無休止的爭鬥,使人民得以安居樂業;二是保護少數民族利益;三是大力興辦教育,選拔人才。經過糜奇瑜的一番整頓和建設,台灣的政治和教育大有改觀。閩浙總督汪志伊上奏清廷,稱讚糜奇瑜的政績為「閩越治行第一」。

嘉慶皇帝閱奏,特下詔頒發「學筋漢清」和「政筋漢清」,表彰其治台功績。據土著高山族人傳言,台北市內的酉陽州和秀山街,就是當時台灣人民懷念糜奇瑜治台德政,用他的原籍「酉陽州」和「秀山縣」這兩個地名命名的。

一生清廉無愧於「清白」二字

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糜奇瑜治台有功,朝廷將其調任福建按察使,旋升河南布政使。時逢馬雲壩、儀封兩處河流決堤,洪水氾濫,糜奇瑜奉命治河。他深入災區實地調查,辦理以工代賑。三年工程完竣,清廷賞賜花領羽貿。

糜奇瑜對到任前歷年水災緩徵賦稅累計的一千多萬銀兩,及名目繁多的賦稅科目,據實稟告了巡撫姚亮甫,奏請清廷,減免了一部分,還簡化了賦征方法,使民間有餘力恢復生產。

道光二年(1822年),糜奇瑜調任貴州布政使。他竭力主張為政要體恤民力,踏踏實實辦事,做一件,算一件。還常常引用耶律文正的話:「興一利不如除一弊,生一事不如少一事」。

糜奇瑜辦理國家大事極為鄭重,對治家也十分嚴格。在貴州得知長子糜宣哲選任湖北同知,便寫信告誡:「講忠信是行法的根本,憑喜怒是壞事的根源。治理地方,要為老百姓著想。本身正大,才能統率部屬;本身儉樸,才能潔身自愛。勤慎謙遜,把事情辦好,才問心無愧於『清白』二字。」道光四年,糜奇瑜調升京內任太僕寺卿。到職三年病逝,歸葬於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湧圖鄉河港村。

      責任編輯:王一
渝現清嘉慶誥封聖旨 200年仍奪目      [2015-01-11]
南京發生多起打砸出租車事件      [2015-01-11]
河北政協首辦一對一交流會 港澳委員讚譽      [2015-01-11]
繼續反腐當破除三個謬論      [2015-01-11]
最牛駕照住址為「山東省北京市」      [2015-01-11]
福建5歲女童輸血染艾滋病病毒      [2015-01-11]
鄉親不滿周永康:沒為家鄉爭取什麼      [2015-01-11]
洛陽政法委書記沈慶懷任鄭州公安局長      [2015-01-11]
清華保送生面試被問港「佔中」      [2015-01-11]
白巖松:因反腐第一次點螃蟹吃      [2015-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