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紀委工作人員在來訪接談室內與來訪群眾面對面溝通交流,認真查看來訪群眾反映材料,傾聽群眾訴求。 【文匯網訊】中央紀委網站1月12日零時發表文章《改革不能觀望等待》。文章指出,搞監督的人就得經常打聽張家長、李家短,發現了問題,不能裝聾作啞。文章強調,實踐比制度更重要。與其出文件、寫方案,倒不如把該做的先做起來,在做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不斷完善。
以下為全文:
改革必需求真務實、實踐探索,重在落實。推進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不能只強調客觀原因、坐等條件成熟,不能搞成發文件、寫講話。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從具體問題改起,真正把中央的大政方針、頂層設計落到實處。
有人說,中央紀委是不是可以多發一點文件,告訴我們改革改什麼,落實主體責任該做些什麼;或者列出一個責任清單,下面好「照單」辦事。等政策、等文件,這是一種依賴心理,是推脫責任、缺乏責任擔當的表現。還有的希望搞出一套辦法、設計一套指標,規定主體責任的權重比例,對責任落實情況進行績效考核。這完全是錯用績效考核方法來衡量黨的建設,是新的形式主義。在我們國家,黨是領導一切的。主體責任是政治責任,在黨章上寫得清清楚楚,沒有權重問題。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就是要求各級黨委都要抓好黨的建設,要管要治!落實主體責任不需要再發文件,關鍵是敢不敢、願不願意把這個責任真正擔起來!
有些紀委領導幹部總喜歡強調客觀,動不動就說級別太低、權威不夠,一提起改革就要求提高級別、增加編製、增設部門。三中全會決定第36條就是在為紀委明確職責定位、樹立權威。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抓住重點,深入下去,以現有的編制和人員,幹出成績,切實履行監督責任,就一定能增加工作的權威。有些紀檢組的同志「顧慮」甚多:大家在一口鍋裡吃飯、一個樓裡辦公,日久生情、太熟悉不好監督。在一起工作、生活,正是為了方便監督。別忘了,派駐幹部的工作證是紀委發的,你可是紀委的幹部啊。搞監督的人就得經常打聽張家長、李家短,發現了問題,不能裝聾作啞,好像沒聽見、沒看到。決不能讓「人情世故」把黨內關係庸俗化。
還有的同志一說到改革,就定一攬子方案、搞頂層設計,鴻篇巨著、貪大求全。有的紀委領導在推進改革中,不聯繫實際,也不把自己擺進去,離開自己的責任去講別人的問題,老是拿基層說事、推脫。改革一定要唯實,不能懸在空中。離開了具體內容,改革就是抽像的、空洞的。我們黨搞革命、建設和改革,解決13億人的溫飽和小康,哪一件事是靠嘴說來的?那都是硬碰硬做出來的!實踐比制度更重要。與其出文件、寫方案,倒不如把該做的先做起來,在做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不斷完善。
面對依然嚴峻複雜的形勢和艱巨繁重的任務,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按照中央要求,密切聯繫本地區、本部門實際,從具體問題出發,盯住一件件工作,真抓實幹,循序漸進,不斷把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引向深入。這也是我們黨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