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人民日報:倒個牛奶,有必要和主義掛鉤嗎?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1-20]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人民日報微信報道,近日,中國多地發生奶農「倒牛奶」事件,引發不少人聯想到「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區別問題。1月19日,人民日報評論公眾微信號發表了署名周人傑的文章,文章表示,奶業已是完全競爭性的領域,以分散的中小企業為主,各類資本爭相競逐,與其他國家、地區別無二致。無論發生「倒奶」的市場誘因,還是緩解「倒奶」的政府行為,都沒有什麼「主義之爭」,都是市場經濟的常態過程,無需大驚小怪。

以下為人民日報評論微信文章

原標題《趕快叫停「倒奶殺牛」的主義之爭》

作者周人傑

「呵呵。呵呵。」一位新華社記者轉發「社會主義倒奶與資本主義倒奶的本質區別」後,在朋友圈裡做出的無奈評價。去年底以來,一些產奶區縣頻發的「殺牛倒奶」,引發強烈的關注。對此,有人憂慮,從感情上為奶農傷心、為鮮奶喟歎;也有「磚家」分析道,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倒奶」與資本主義國家不一樣,具有偶然性。倒個牛奶,確實是行業生產出了大問題,然而真的要與主義掛鉤嗎?

先看基本事實。先是央視《經濟半小時》的聚焦,畫面中倒奶、賣牛的養殖戶,眼裡都噙滿淚水。其中一家合作社,每天700公斤鮮奶無處消化,又難於保存,只好倒進下水道。而後人民日報又跟進報道「賣奶難」,承認過去從不限購的乳企,現在依靠「嚴苛的標準」控制收購量。而受到國外市場嚴重衝擊,乳品收購價從每公斤4元左右,降到3.6元。谷賤傷農的一幕,再現成了「奶賤傷農」,此乃不爭的事實。

很多人自然聯想起小時候的教科書,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中,肥豬、鮮奶,如何被成批倒入大海,寧可造成巨大浪費,也不願給饑民解困。事實上,這是百年前的危機現狀,而今隨著社會福利的完善,已經沒有如此直觀的表現,更多以金融領域的斷崖式崩潰展開,更多呈現為暗中的裁員、失業、生產停滯。背後的道理,說複雜也不複雜,資本追逐利潤,必然最大化生產,可是剝削率過高,勞動者工資跟不上,自然消化不掉這麼多的商品,面對滯銷,企業為了保證一定的利潤率,「倒奶」與「准倒奶」的情形,只好屢屢上演。

問題來了,社會主義的「倒奶」,真的與資本主義的「倒奶」有區別嗎?

恐怕沒有。奶業已是完全競爭性的領域,以分散的中小企業為主,各類資本爭相競逐,與其他國家、地區別無二致。當然,這一過程中,也伴隨著國產品牌的沒落,特別是「三聚氰胺事件」的影響難散,國外奶源質優價廉的直接衝擊。但,正如馬克思在《剩餘價值學說史》中,批判了把危機歸咎於「個別經濟現象」的錯誤論調,認為必須要嚴格區分經濟危機的發生徵兆和原因,以及危機的各種表現形式和作用因素。這一次,仍是市場經濟之殤。

市場經濟,說到底是一個競爭經濟、過剩經濟。分散的私人資本,生產天然帶有盲目性、無計劃性,這是創新、技術進步的動力,也是生產相對過剩的源泉。君不見,除了「倒奶」如此有衝擊力的行業,多少小微企業、網點天天成片的倒下。誰都知道不好,但總會發生,這是人們搞市場經濟的必然代價。從拉美、東南亞金融危機,到國際金融海嘯,再到今天的歐債危機、日本泥淖,市場的魔力面前,沒人可以獨善其身。

至於開放條件下,國際奶業資本的衝擊,更是不可避免。市場經濟的傳染性,就凸顯在這裡。這個意義上,不同主義下的「倒奶」已經沒有多少意識形態、社會制度的差別。所以,必須保持平常心,像水能接納一切容器,我們必須面對一切的事實,必須認識到市場經濟不相信眼淚。這杯苦澀又甘甜的啤酒,不僅有濃郁的甘冽,還有泡沫的浮誇。妄想要徹底撇去泡沫,不可能;想要適當引導,杜絕泡沫的粉碎性破壞,政府部門確需有所作為。

當前,農業部出台了一些緊急措施,各地也在努力,包括引導生產信息,協調收購企業,讓奶農的損失盡可能小一些。其實,這些做法不過小修小補,沒法取代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否則硬生生干預企業經營自主權,還有違法行政的嫌疑。實際上,市場經濟之上的政府們,哪怕作用發揮到極致,縱如美國、歐盟那般成熟的調控藝術,也避免不了危機的波動。還是那句話,相信市場,但不能迷信市場;同理,相信政府,也不要過分賦予責任。

所以,我們分析的結論是,無論發生「倒奶」的市場誘因,還是緩解「倒奶」的政府行為,都沒有什麼「主義之爭」,都是市場經濟的常態過程,無需大驚小怪。如果探尋更優的出路,就要到市場與政府的關係之外去看。當初,「社會主義」寫在「市場經濟」之前,就是要充分發揮公有制的優越性。一則,發揮好國有企業的作用,奶業中的國有資本不少,可直接服從國家宏觀調控,承擔社會責任;二則,發揮好戰略規劃的作用,現在不搞指令性的計劃,可是行業專項規劃的有序引導,依然需要強調。

延伸閱讀:

1月7日報道:牛奶滯銷 奶農每天倒上千斤

在城區居民在超市精挑細選,希望找到更優惠牛奶的時候,京冀地區卻出現大量牛奶滯銷,奶農殺牛、倒奶的現象。

近日,《法制晚報》記者走訪發現,由於收購量急劇下降,延慶縣大榆樹鎮下辛莊村的奶牛養殖戶每天將上千斤白花花的牛奶倒進水溝。

現場上千斤牛奶直接倒入下水道

下莊村的養殖小區從2003年開始建設,是縣鎮重點支持的乳牛養殖區,不少村民靠著養牛發家致富,今年卻遭受了十多年沒有的「寒冬」。

今天上午8點,在養殖小區的奶站記者看到,白花花的牛奶剛剛擠出來,還冒著熱氣,放到了不銹鋼大桶中,擠滿一桶,就被奶農「嘩」的一下子倒進下水道裡。

「心疼著呢,我們這牛奶多稠啊,老闆都說質量好,但是沒人要啊!」奶站工作人員介紹,每天早、晚奶農排隊來奶站「標準化」擠奶,也每天排隊「倒奶」。

在奶農霍女士家中,昨天沒捨得倒掉的兩大桶牛奶都快結冰了。「我們一天三餐都喝牛奶,村裡的雞、狗也喝。那也喝不完,只能倒掉。」

奶站工作人員介紹,村裡現在有10戶養牛戶,目前每天產2600斤牛奶,倒掉的佔到一半。

講述早已開始賣牛注定要賠錢

對於養殖大戶張萬立來說,賠錢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他家裡有31頭牛,這個數字比最高峰時候已經降了一半,從2014年8月開始,就陸續賣牛。

最高峰時候,張萬立一天擠奶1600斤,每斤1.5元到1.9元不等。從2014年8月開始,價錢開始一毛錢一毛錢往下降,收奶量也翻著跟頭往下走,至於現在一斤多少錢,老張說:「不知道,老闆說幾毛就是幾毛。」

即使價格再低,養殖戶也不能拿到「現錢」,老張上一次收錢還是2014年8月份的事情。收奶老闆欠他10多萬元,多次催款,收奶老闆只是說沒錢。

忍饑挨餓的還有奶牛,而飼料廠已經明確表示不再對下莊村奶農賒賬,老張只好對牛實行「配額」制,10斤飼料配上7斤玉米稈、玉米粒,目的就是讓奶牛少產奶。

老張想再賣幾頭牛,但是他聽說一頭牛的價格從15000元,降到了8000元。

探因質量、價格沒競爭力造成滯銷

記者聯繫到與該村養殖小區簽訂收奶合同的董先生,董先生說,牛奶滯銷的主要原因還是奶企收購量不高造成的。無論從質量還是價格上,北京郊區散戶奶農的牛奶沒有競爭力。奶企每天都在壓縮收購量,因此牛奶滯銷。

據媒體公開報道,2014年,河北、山東、青海等地,均出現牛奶滯銷現象,不少奶農將新鮮牛奶倒掉,還有奶農直接用牛奶澆地。

據《經濟參考報》2014年12月10日撰文分析,除了食品安全質量方面的原因外,與乳品企業對接不力也是導致牛奶滯銷的另一原因。此外,進口奶粉大量進入市場造成本地牛奶銷量下降,致使銷路受阻。

目前,延慶的奶農希望有實力的企業能到村裡來收購牛奶。如有企業到村裡收購牛奶,可撥打本報熱線52165216,本報記者將幫忙聯繫。

      責任編輯:王爽
豫奶農1天倒1噸奶 當地媒體闢謠:幾十公斤      [2015-01-12]
本報記者直擊調查河北倒牛奶事件      [2015-01-07]
陝北高原考古首現周代車馬坑      [2015-01-20]
中國—東盟秘書長馬明強將離任      [2015-01-20]
貴州原常委廖少華22日西安受審      [2015-01-20]
騰訊就國內微信收到美旗彩蛋道歉      [2015-01-20]
人民日報:倒個牛奶,有必要和主義掛鉤嗎?      [2015-01-20]
商務部:絕大部分外資進入將不審批      [2015-01-20]
湖南吉首市副市長受賄被移送審查      [2015-01-20]
齊長明調任蘭州軍區副參謀長      [2015-01-20]
  即時新聞今日排行
廣深港高鐵內地段距香港最近的深圳福田站,2015年底正式啟用。從深圳和廣州坐高鐵,分別僅需15分鐘和30分鐘便可到達香港,形成「廣深港半小時經濟圈」。對此,你認為:
香港將融入內地的高速鐵路網,有利於經濟發展。
香港如未能處理好一地兩檢問題,高鐵作用不大。
        [查看結果]


文匯報檢索 | 文匯報必讀 | 文匯報欄目 | 文匯報獲獎 | 文匯報訂閱 | 廣告 | 關於我們 | 交換鏈接 | 網站地圖

香港文匯報新媒體中心 版權所有 ©1997-2025 WENWEIPO.COM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