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人民日報:社保不是萬能的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1-23]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文章《社保不是萬能的》,全文如下:

一個健康的養老保險體系,應該由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商業保險共同組成,不能期望基本養老保險將所有的事情都辦好,實現「老有所養」,還需要家庭和個人未雨綢繆,做好社會保險之外的功課。

「物價這麼高,70塊錢的基礎養老金只能當零花錢」,「物價連年上漲,每月一兩千元錢的企業養老金得緊著用」。隨著近期機關事業單位養老制度改革方案出台,人們對社會養老保險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和期待。

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是人們最樸素的人生願望,也是傳統文化中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忙碌一輩子的老人理應得到社會的尊敬和照顧,安享晚年。

然而,理想雖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十一連漲」後的養老金不能很好地滿足老人的生活所需,即使是保障水平最高的北京,每月3000多元的企業職工養老金花起來也必須精打細算,更不要說1.4億只能領到基礎養老金的城鄉老年居民了。

另一方面,養老保險基金的運行狀況同樣不盡如人意:2013年我國有19個省份的養老保險基金收不抵支,收支缺口合計1702億元,很多省份是靠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勉強維持基金的正常運轉。全國層面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已連續3年收入增速低於支出,養老保障水平繼續提高的潛能正在下降。

比現實的「骨感」更令人擔憂的,是人們認識上的誤區—總以為社會保險是萬能的,能夠無限度地滿足所有人的養老需求。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發佈的東南亞地區養老和退休報告顯示,我國有63%的居民認為退休養老要靠政府,僅有9%的居民認為退休自己負責。

事實上,一個健康的養老保險體系,應該由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商業保險共同組成,這其中,社會保險提供最基本保障,企業年金、商業保險也是保障「老有所養」的主要力量。受到運行目的、風險控制等因素影響,作為提供托底的社會保障,其運營效率、服務水平等方面,較商業保險都有較大差距,不能期望社會保險將所有的事情都辦好,實現「老有所養」,還需要企業和個人未雨綢繆,做好社會保險之外的功課。

與我國養老保險體系中社會保險占「大頭」的情況不同,美國的養老保險體系中,40%是由社會保險負擔,40%依靠企業年金,20%依靠個人購買商業保險。世界上167個實行養老保險制度的國家中,有1/3以上國家的企業年金製度覆蓋了約1/3的勞動人口,丹麥、法國、瑞士的年金覆蓋率幾乎達到100%,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國也在50%左右。在很多發達國家中,企業年金製度已經成為法律強制的養老保險制度得到全面推廣,個人購買商業養老保險則可以享受較大幅度的稅收優惠和政策鼓勵。

反觀我國,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3億人中,僅有5%的參保人員同時擁有企業年金保障。個人購買商業養老保險更是寥寥無幾,中國人均長期壽險保單持有量僅為0.1份,遠低於發達國家1.5份以上的水平。

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長最快的國家,10年之後的2025年,老年人口總數就將達到3億。解決養老難題,除了繼續織密基本養老保險大網外,大力發展企業年金和商業保險勢在必行。目前,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已經啟動,在加大稅收優惠的同時,國家也需要通過各種法規,逐步引導企業將企業年金製度作為基本的職工福利建立起來,成為基本養老保險之外的第二張大網。

而強化作為第三張大網的商業保險保障功能,對保險公司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要真正挑好這副擔子,保險公司要更加苦練內功,加強自身在產品開發、資金管理方面的能力建設,為社會提供更高水平的養老保障,真正成為人們「老有所養」的重要支撐。

      責任編輯:賀頓
人民日報:有縣書記稱與縣長是父子關係      [2015-01-23]
人民日報: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保持一致      [2015-01-21]
人民日報:學苑宣揚港獨的狐狸尾巴藏不住      [2015-01-21]
人民日報:倒個牛奶,有必要和主義掛鉤嗎?      [2015-01-20]
人民日報:瞭解國情不是洗腦      [2015-01-20]
美媒駁人民日報「90後不做房奴」言論:太貴      [2015-01-18]
人民日報:腐敗沒有「鐵帽子王」      [2015-01-15]
人民日報:推進反腐當破「三個謬論」      [2015-01-13]
陳光標欲贈《人民日報》評論員豪車遭拒      [2015-01-10]
「五險一金」為什麼會繳這麼多?      [201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