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信息氾濫時代,權威的文章才值得深閱讀。幾經雕琢,數易其稿,上下聯手,人民日報這五篇解讀「四個全面」的評論員文章,不可謂不權威。規格無須重複,文章值得細讀。繼前面兩篇重磅雄文之後,明天,第三篇——《改革讓中國道路越走越寬》也將如約而至。
一加四格局,深意何在
之前的「聊政事兒」,我們就預告過,這組文章是一加四的模式,一篇總論,剩下四篇各談一個「全面」。從這個佈局也可以看出,黨報解讀「四個全面」,並不是從概念到概念,而是定位於把四個全面的辯證統一講清楚,把每個「全面」的內涵說清楚。
毫無疑問,每個「全面」的內涵都是深刻的,都是有著直接的問題導向和針對性的。眉毛鬍子一起抓,只會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其實,每一篇都有著重點,都是圍繞著對每個「全面」怎麼認識、又該怎樣落實來闡述的。
事實上,我們不該忘記的是這組文章的副題,也就是「論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換言之,這組文章的立意便是「協調推進」,既要講清楚「四個全面」的深刻內涵,也要告訴各級黨政領導幹部,該如何貫徹落實「四個全面」。這才是之所以會呈現出一加四格局的重要原因。
黨政幹部必讀,更必修
在昨天見報的第一篇評論員文章中,「四個全面」被定位為「戰略佈局」。正如蓋房子,藍圖繪製好了,還得有施工方才行。既然是戰略佈局,就應該有落實佈局的實施者和落實者。為「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施工建造,最大的主體,就是各級黨政領導幹部。因此,這幾篇評論員文章,黨政幹部不可不讀、不可不研究。
具體到明天見報的三論,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幹部更是主力。全面深化改革猶如一座大廈,有些改革是打地基,有些改革鋪磚瓦,有些改革是架樓梯,一項改革出了問題,就可能會威脅到大廈的穩定程度。因此,幹部怎麼認識改革?有沒有改革的勇氣和決心,敢不敢涉險灘、啃硬骨頭?能不能把握改革的內在規律,堅持正確的改革方法論?文章回答這些問題,既是給領導幹部一個明確的路線方向,也是提供一個可操作的改革方法。
從這個角度來說,對於這幾篇文章,領導幹部不僅必讀,還必修。
理之所致,勢所必然
目光回到三論。怎麼認識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是理之所致。正如評論員文章引用的中心句所言,「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實際上,在履新不到一個月,習近平在廣東考察工作時,就曾指出,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我們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步伐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中央不斷強調改革落地開花,凝聚改革共識,原因正在於此。
全面深化改革是勢所必然。這篇評論最開始,就做了一道「賽程過半」的計算題——從十一屆三中算起,改革開放已走過30多年;從現在起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算來大約也是30多年。這樣的節點,這樣的時勢,給我們帶來的,既是責任,也是壓力。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是時代的必然,這是大時勢。還有小時勢:全面深化改革元年,80多個重點改革任務基本完成,中央有關部門還完成了108項改革任務,共出台370條改革舉措,「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正化為新一輪改革聲勢奪人的大潮」。
既有認識論,也有方法論
全面深化改革方向明確、路徑清晰。既有方向,也有目標;既有思路,也有關係;更重要的,還強調落實。正如文章所言,全面深化改革「根本在『改革』,關鍵在『深化』,重點在『全面』。」
那麼,第二個問題也來了,怎麼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兩個詞:認識論、方法論。
認識論是什麼?就是「堅持系統思維,強調不能以偏概全、不能片面理解」。全面深化改革之所以稱為「全面」,就在於改革進行了30年,剩下的無不是硬骨頭,牽一髮而動全身。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算哪裡,肯定不行。要規避改革的碎片化,就必須「充分考慮各項改革舉措之間的關聯性、耦合性,努力做到眼前和長遠相統籌、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漸進和突破相銜接,協調各方利益關係,最大限度減少阻力」。
方法論是什麼?就是「充分考慮各項改革舉措之間的關聯性、耦合性」。特別要注意的,是找到「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以國企改革為例。從哪裡突破,從哪方面入手?中央首先便是嚴格規範央企負責人的薪酬待遇。長期以來,央企高管「看不見的收入」成為社會質疑的焦點。不少央企高管薪酬與業績沒有掛鉤,即使公司出現大幅虧損和業績持續下滑,高管也並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反而還拿著高額的薪酬。從這裡出發,以上率下,規範國有企業收入秩序,健全約束機制,遏制央企腐敗,便有了突破口。
如此分析,不知道各位是否讀明白了中央的意圖。在此,評論君也希望各位領導幹部不妨靜下心來,細細研讀三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