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柴靜離職後自費百萬調查霧霾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2-28]    我要評論
   

柴靜談霧霾。

【文匯網訊】據人民網報道,柴靜離職後首度接受專訪。「中國有很多人希望把這件事改善,在為此努力。簡單地說,每個人都希望空氣清新。什麼是社會共識?再沒有比這個更強烈的社會共識了。這是我的信心。」

簡介:柴靜,著名傳媒人,前央視主持人,記者。北京大學藝術碩士,曾長期製作污染治理報道如《山西:斷臂治污》《事故的背後》《塵肺病人維權調查》等,獲選2007「綠色中國年度人物」,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理事。2014年初從央視辭職,2015年初推出空氣污染深度調查《穹頂之下》。

今天,2月28號,柴靜向網絡免費奉獻了她辭職後獨立完成的調查片《穹頂之下》。

作為母親,作為調查者而不是調查記者,一年來她一直在苦苦追尋三個問題的答案:霧霾是什麼?從哪兒來?我們該怎麼辦?

未出生的女兒被檢查出患有良性腫瘤,一出生就得接受手術。現在,手術後的寶寶已經痊癒,但生活在一年竟有175天污染的北京,柴靜害怕女兒有一天會問「什麼是藍天」,「為什麼老把我關在家裡」,為此,從央視辭職後,柴靜開始了關於霧霾的調查。

她從當年的稿費中拿出一百萬,走訪了國內外許多地區和國家,最終完成了這部關於霧霾的調查紀實片《穹頂之下》,以非常詳實、嚴謹、系統的數據和邏輯解釋了PM2.5的構成、來源及可能的解決方案。因為花自己的錢,她超脫於企業、行業和公益組織、科研機構、政府部門之外,獨立觀察他們的利益關係、立場、觀念、行為及其後果,這個調查贏得了各方信任。

片中有一句話非常震撼:如果我們還以這樣的發展方式繼續下去,此時的霧霾只是剛剛開始。

三十年的改革發展為每一位公民帶來了經濟上的富裕和生活上的自由,同時,過快的步伐也讓我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我們不能等到北京或者河北或者某個城市再次經歷當年在倫敦上演的「大煙霧事件」,才開始有所行動。真正的改變始終來自於意識上的改變。而每一個普通人的一小步,將對環境產生巨大變化。

以下为人民網採訪柴靜對話實錄:

人民網記者:你告別央視之後,為什麼選了霧霾這麼一個題材?

柴靜:這不是一個計劃中的作品,當時因為孩子生病,我辭職後打算用相當的一段時間陪伴她,照顧她,所以謝絕了一切工作邀請。照顧她過程中,對霧霾的感受變得越來越強烈,整個生活都被它影響了,加上全社會對空氣污染問題也越來越關心,職業訓練和母親本能都讓我覺得應該回答這些問題:霧霾是什麼?從哪兒來?該怎麼辦?所以就做了這個調查。

人民網記者:你怎麼想到公之於眾的?

柴靜:一開始沒有想要公開,只是自己找資料,找專家問,想解開一些迷惑。我調取了十年來華北上空的衛星圖片,可以看到空氣污染早已存在。我就在北京生活,怎麼沒意識到?我找了奧運空氣質量保障小組組長唐孝炎院士,她提供給我2004某個月的PM2.5數據曲線,相當於今天的嚴重污染,首都機場也關閉了,只是當天新聞報道是霧。可見當時整個社會對空氣污染缺乏認識。

我深感作為傳媒人的一員,也有責任,因為當時我在北京,但我渾然不覺。我做過不少污染報道,總覺得好像看到煙筒,看到廠礦才會有污染,所以生活在一個大城市裡就無知無覺。

人都是從無知到有知,但既然認識到了,又是一個傳媒人,就有責任向大家說清楚。不聳動,也不迴避,就是盡量說明白。因為如果大家低估了治理的艱巨和複雜,容易急,產生無望的情緒。如果太輕慢,不當回事,聽之任之,更不行。所以盡可能公開地去說明白,也許可以有很多人像我一樣有改變,為治理大氣污染做一點事。

人民網記者:這一年你都去了哪裡?

柴靜:我拜訪了國內外多家研究大氣污染的學術機構,去了一些污染嚴重的現場調研,調查了背後的執法困境。接觸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改委能源所、工信部產業司、環保部等職能機構,也去了倫敦、洛杉磯這些曾經污染嚴重的城市,想找到一些空氣污染治理的教訓與經驗。

人民網記者:發現了什麼?

柴靜:我想回答三個問題:霧霾是什麼?它從哪兒來?我們怎麼辦?

以PM2.5之微小,人眼無法看到,這是一場看不見敵人的戰爭。所以這次我攜帶儀器,做霧霾健康測試,作為志願者參與人體實驗,分析呼吸成份,拍攝肺部深處碳素沉澱的後果,想向大家解釋「霧霾是什麼」,性質、危害、構成。

通過科學家向我展示的源解析結果,可以回答「霧霾從哪兒來」。我國的空氣污染60%以上來自煤和油的燃燒,霧霾問題很大程度上是能源問題。中國煤炭消費量在2013年就超過了全世界其他國家用煤量的總和。車的增速也是歷史罕見。作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不得不同時面對數量和質量要求這兩大挑戰。通過調研,我發現我國燃煤和燃油大概存在「消耗量大」、「相對低質」、「前端缺少清潔」、「末端排放缺乏控制」四大問題。我也嘗試揭示這幾大問題背後的管理與執法困境。

「我們怎麼辦」是有路可尋的。從英美的治理經驗可以看到,發生過「大煙霧事件」的倫敦當時的污染比當下中國更嚴重,但在治理污染的前20年,污染物下降了80%。發生過嚴重「光化學煙霧」事件的洛杉磯,車輛比上世紀七十年代增加了3倍,但排放低了75%。就像解振華主任所說,人類的教訓和經驗放在那裡,證明污染可以解決,而且不必那麼久,中國已經承諾2030年左右碳排放到峰值,碳排放與霧霾同源,有協同減排效應,這個峰值的倒逼,意味著未來只能向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的方向去,不走唯GDP道路,整個國家的治理體系、能源戰略、產業結構都會隨之改變,會對普通人的生活產生巨大影響,未來的創造者是抓住先機的人。

人民網記者:你以前也做過很多污染報道,並且被評為環保部2007年度「綠色中國年度人物」,這次與你以往報道有何不同?

柴靜:這些年我做過的一些污染報道,但都是就事論事,停留在監督某些排污企業和地方政府GDP衝動上,我自己也停留在一種「要發展還是要環保?」的簡單思維方式上。

這次拉開時空,對過去的問題再回訪,再思考這些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的產業現狀,看到它們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我感覺環保與經濟發展並無衝突。大氣污染並不是改革開放帶來的,恰恰需要更充分的市場化改革才能解決這一問題。環保不是負擔,而是創新的來源,可以促進競爭,產生就業,拉動經濟。國際治理污染的經驗也證明了這一點。第一,政府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讓市場成為配置資源的主要力量。第二,政府不可或缺,必須通過制訂政策,嚴格執法,來保證市場競爭的公正公平,優勝劣汰。這兩點都與我國當前改革的方向一致。

人民網記者:那你覺得普通人應該怎麼做?

柴靜:我自己並不想鼓動號召他人必須做什麼、應該怎麼做,那有一種強迫性。小時候有一次,我把肥皂水倒在了樹根上,我奶奶沒說什麼,只是拿小鏟子把肥皂水剷起來,埋在了別處—人去做什麼,是因為心底有愛惜。

我自己曾經對霧霾無知無覺,現在我對空氣有我的愛惜,所以我去找適合我的方式,比如盡量不開車,比如參與公眾參與立法研討會,與揚塵的工地交涉,打環保舉報電話12369,要求餐館安裝上法規要求安裝的設備,要求加油站維修油氣回收裝置。我把這些也呈現出來,這些只是能做的一小部分事情。我相信,別人心底有自己的愛惜,有適合自己的實踐。

人民網記者:是什麼讓你覺得大氣污染治理有希望?

柴靜:這一年我都是以個人身份去拜訪他人,包括職能部門。沒人拒絕提問,在回答時都毫無保留,直面問題。我覺得他們都希望能公開地討論問題,因為問題呈現就是解決的希望,而且認識的深度決定解決問題的速度。

一年中我建立了十幾個微信群,是與體制內外專家共建的,這麼長的時間裡,他們毫無回報地提供支持,其中北京市環保局機動車處的處長李昆生給我印象很深。我跟朋友說過,這個人讓我很慚愧,有時候我都覺得某件事做不下去,不太可能,他還在繼續發表文章,不斷往前推進。深夜有時會收到他的兩三篇文章,文中的急切之情和為公之心對我是一個感染。即使他批評的人也很尊重他,因為這個人出自誠意。

去拜訪石化行業的有關專家時,我說問題如果您覺得尖銳,請不要介意。他說沒關係,你問的都是媒體和大眾關心的,應該向大家公開,他也很坦誠。任何一個國家都需要在環保與經濟之間尋找到最佳平衡點,能公開討論是前提,在這次我深切感受到了這點。

中國有很多人希望把這件事改善,在為此努力。簡單地說,每個人都希望空氣清新。什麼是社會共識?再沒有比這個更強烈的社會共識了。這是我的信心。

人民網記者:除了這次演講,你還做了什麼?

柴靜:當前《大氣防治法》正在修訂,我將採訪的資料和稿件都發給了全國人大法工委,希望能為法律修訂帶來一點參照。他們逐字看完,附上建議,返還給我,並打電話表示感謝,說會在修訂時考慮相關問題。

我將稿件也發給了正在制訂國家油氣體制改革方案的小組成員,得到的反饋也讓我很意外。他們提出的唯一意見是,如果篇幅不限,可以談得更多。

我想立法者和政策制訂者的態度是因為,改革在中國適逢其時,需要讓大眾更多地知情參與,更多地討論,形成共識。公眾是空氣污染治理的核心力量之一,沒人比普通人更清楚自己身邊的污染源,也沒人比我們更愛護自己的家園。

人民網記者:一個母親這個身份切入,我是覺得特別親切,但是你有顧慮嗎?

柴靜:我有一個很大的顧慮,就是說我有沒有權力說到她?因為那是她的生命和她的生活,我必須要考慮說出來之後她將來可能會承受什麼,這種壓力最大。後來我先生說,你還是說吧,我最深刻地感覺到你在有孩子,尤其她生病後,才會對空氣污染這件事有了完全不同的態度。他說,這是你迴避不了的一個基本動機。他說,如果你迴避了她生病,這種態度裡面其實隱含著一個問題,就是說好像生病本身是不好的,或者是羞恥的。不用太顧慮和緊張,要相信這個社會的基本善意。這句話對我有說服力。

人民網記者:我不僅是理解,而且能夠強烈地帶著情感感受到。

柴靜:一個人沒有當媽媽之前,這個世界只跟你有幾十年的關係,到此為止,我對我的一生負責任就可以了。但確實有了她之後,你跟未來世界有了關聯,有了責任。如果沒有這樣的一個情感的驅動,我確實很難去用這麼長時間做完這件事。

人民網記者:遇到最大困難是什麼?

柴靜:應該是自己認識的局限吧。大氣污染是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我剛做的時候,有人說這個問題跨領域太多,不容易弄清楚。我深深感覺到了這點,擔心如果說得不準確,對現實會有妨害,找了很多專家審校,但也無法保證精準,只能盡力而為。錯了的地方,修正就好。不足的地方,會有更多人做得更好。

人民網記者:這次的拍攝費用大概多少?是誰投資的?

柴靜:差不多一百萬吧,因為有國內外的拍攝和後期製作的費用。錢是我自己投的,國內一些基金會聯繫過我,願意資助,但我當時完全不知道自己會做成什麼樣子,又要照顧孩子,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做完,就沒接受,非常感謝他們。我兩年前出過書,用稿費負擔的。

人民網記者:你是成立了個人公司製作節目嗎?

柴靜:沒有,這次只是個人調研,播出也是公益的。跟我一起做這件事情的,是我的幾位朋友,老范、番茄、螞蟻、三三、席大、晨超、五號、子雄、家賢、唸唸、小米,十人左右,甘苦與共。沒有他們,就不會有這件事,我非常幸運。如果將來有機會,希望仍能與他們一起,為轉型中的社會做一點紀錄和分析的工作。

日常生活環保小貼士

◎ 5公里範圍內出行,請盡量選擇公共交通出行;

◎ 如果開車,發動機空轉不要超過30秒;

◎ 在路上看到冒黑煙的柴油車,試試撥打12369環保投訴電話;

◎ 如果看到餐館排出大量油煙,試試建議他們安裝過濾裝置,或在美食網站打差評;看到工地塵土飛揚,土堆裸露;懷疑加油站油氣洩露,請撥打12369;

◎ 如果你家在燒煤,在能夠負擔的情況下,請勿使用劣質煤炭;請媽媽定期清潔爐灶,保護家人健康;

◎ 你還可以隨手拍,定位工業污染源,監督舉報違法行為,並在微博中@當地環保部門;

◎ 試試關注違規企業名單,拒絕購買它們的產品;

      責任編輯:吳筱惟
環保部長:我向柴靜表示感謝      [2015-03-01]
環保部長:一直打不通柴靜電話      [2015-03-01]
柴靜採訪高官從未遇障礙      [2015-03-01]
穹頂之下,柴靜的調查真相      [2015-03-01]
柴靜自費拍片查霧霾 質問中石化      [2015-03-01]
杭州政協會議港澳華僑委員建言治霾      [2015-02-05]
超半數內地省份治「霾」納新年目標      [2015-02-02]
湖南多地現中度霧霾 長株潭啟應急響應      [2015-01-27]
王安順解釋治不好霾「提頭來見」:玩笑話但表決心      [2015-01-25]
《習近平用典》出版:蘇軾名句最多      [2015-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