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上海環保局長:治霾用數據說話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3-03]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生活在同一個穹頂之下,作為呼吸共同體,誰也無法迴避空氣。於是,每年此時,都是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環保局局長張全最忙的時候。

據新聞晨報報道,「環境很重要,但不必恐慌。」張全說,「環保部門有時確實有法難執,但我們在硬起來。」因為在這位「老環保人」的眼裡,面對霧霾,政府和民眾是站在同一個穹頂之下的,「對治霾有信心,不是我張某人信口開河。」

信心:霧霾可以得到改觀

上海代表團赴京的高鐵一路向北,沿途許多地方都灰濛濛的,建築、田野都被霧霾包裹,直至列車駛入北京,才撥開霧霾見藍天。有代表笑言:「希望不是兩會藍。」

看到記者朝上海環保局局長張全走過去,周圍的代表開始打趣:「肯定是霧霾的事。」

「很多朋友也陸續打來電話,問我現在到底怎樣?」張全說,作為一名多年在環保戰線上的工作者,如果因為一部片子就覺得震撼肯定不正常。「如今的環境問題確實很嚴重,發展到這個階段,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形成的,而是近20年高速發展的必然結果。」

張全覺得環境問題要重視,但不必過於恐慌。「霧霾的危害並不是這部片子播出後,公眾才有所知曉。前幾年,就已經意識到了,這有一個逐步改善的過程。前幾年是客觀認識,認識後不改善肯定不行,今後要做的就是在認識的基礎上加以改變,而且國外的很多情況也證實,可以得到改觀。」

執法:開出過80萬「大單」

在延慶,一輛新車被執法人員攔下,標識造假——明明沒有任何排放措施的車貼上了環保標識。面對造假,執法人員很尷尬,車裡運的是「蛋、奶、油,這是城市保障產品,有規定這個車不能處罰,只能放走」。

「類似問題確實存在,一方面法律本身要與時俱進; 另一方面,有相關法律卻得不到實施,有法難依,執法不嚴。」張全毫不避諱,「這種情況全國存在,上海也存在。上海規定黃標車不讓進,但不見得就能保證進來的黃標車都抓住了;工廠偷排,也不見得排一個就能抓一個。」

但能夠看到,執法力度總體在加大,法條也越來越嚴格,執法的措施都在改進。張全舉了例子,比如原來看到煙囪冒黑煙,罰點小錢,照樣冒。幾年下來,環保部門也總結了經驗。「原來看到煙囪冒煙,執法非常複雜,要搭架子取樣分析,成本很高,有的企業一會兒冒,一會兒又不冒,很難取證。現在只要通過影像取證就可以了,直接按日計罰。發現了,責令整改,不整改一天罰5萬,10天不整改,累計就是50萬,這樣不守法的企業就怕了。新的環保法出台以後,上海已經開出過80萬的『大單』,就是累計起來的。」

破解:天幫忙,主要人努力

在絕望中尋找希望,在霧霾中尋找陽光。霧霾並非不能破解。

去年兩會,張全在接受採訪時稱:上海治理霧霾5年內肯定改善。記者問他,信心來自哪裡?

「信心不是我張某人信口開河,都是要用數據說話的。」去年上海的PM2.5相比前年下降了16.1%,年平均值從62微克下降到52微克,幅度較大。「這個不完全是『天幫忙』,離不開『人努力』。」張全說,人努力,除了環保部門的工作,也包括公眾的參與。張全覺得同樣要感謝媒體,最近的一個例子可以看出,每年的除夕夜,在一兩小時內,PM2.5會因為放鞭炮而出現瞬間的快速上升,今年的峰值是40微克,去年是120微克,而前年是460多微克,簡單計算,今年比前年下降了84%。「我看到這個數值很受鼓舞。因為宣傳的作用,讓大家意識到放鞭炮對我們空氣質量的污染,市民自覺提高認識,自覺行動。從不認識到認識,從認識到行動,這個就是人的努力。」

      責任編輯:文茜
李克強:鐵腕治理環境污染      [2015-03-05]
周生賢回應霧霾提問:希望理解我      [2015-03-04]
王文彪吁沙漠治理納入「一帶一路」      [2015-03-03]
陳紅天:借鑒歐美經驗治理霧霾      [2015-03-02]
霧霾天讓委員嗓音受影響      [2015-03-02]
柴靜:霧霾不是你想的那樣      [2015-03-01]
柴靜採訪高官從未遇障礙      [2015-03-01]
穹頂之下,柴靜的調查真相      [2015-03-01]
柴靜自費拍片查霧霾 質問中石化      [2015-03-01]
柴靜離職後自費百萬調查霧霾      [2015-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