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兩會翻譯張蕾。 【文匯網訊】據錢江晚報報道,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2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召開新聞發佈會,大會新聞發言人呂新華回答記者關於反腐問題時,答了一句「大家都很任性」,讓現場記者為一襲白衣的美女翻譯捏了把汗。
沒想到美女翻譯轉過頭來與呂新華交流,確認是「任性」後,吐出一個非常精準的英文單詞capricious。
好了,翻譯姐名叫張蕾,杭州姑娘,外國語學校畢業……
想知道很多關於高翻的秘密,往下看吧~
芳齡:34
顏值:如圖。端莊款,和之前走紅的美女高翻張璐等,還是略遜一點。(據說這髮型從初中時就保持到現在)
學習經歷:
小學: 學軍小學(在那個時候,小學裡是很少學英語的,但學軍小學在小學階段就開始學了,所以同學們都說,她在杭外入學時,都已經有英語基礎了)
中學: 杭州外國語學校
(杭外真是高翻的搖籃啊,後面再細說。)
大學: 1993年保送北外。畢業後進入外交部
家庭背景:父母都是人民教師
奉送一點小八卦:翻譯姐已婚,老公更牛叉,是習大大和奧巴馬的御用翻譯!
他們口中的她
錢江晚報編輯部裡很快有小夥伴認出,美女翻譯是她當年的高中同學。
為什麼大家一眼就能在視頻中認出她來呢?同班同學報料,她高中三年沒怎麼換過髮型,一直扎馬尾辮,就和這次新聞發佈會上的髮型一模一樣。
在她以及班主任的印象裡,她就是標準的學霸,從小到大都是學霸。
杭外副校長吳鋒刃,曾經是張蕾的班主任
聰明、嚴謹。雖然她是文科生,但數理化也很好。她的數學作業,每道題每一步的推理過程都很完整。
高中同班同學
語法達人,英語老師不在的時候,我們有問題都去問她。
但她就是標準的學習委員型,一心讀書,不太愛運動,也不會談戀愛。
說起杭外,還真是出過不少高級翻譯,比如人稱中國外事翻譯「三劍客」之一的張建敏就是杭外人。
張建敏出生於1970年,他在杭外度過了6年的中學時光,高中畢業那年,張建敏被保送到上海外國語大學。他曾先後為江澤民、朱鎔基、胡錦濤、溫家寶擔任英語翻譯。現在他是外交部翻譯室主任。
2013年3月1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有關內容和考慮」的記者會上,這位神情專注冷艷的翻譯在網上迅速走紅。這位名叫張京的美女翻譯其實也是杭外畢業的妹子~
張京2003年從杭外畢業,保送到外交學院英語專業,2007年被外交部錄用。張京現在擔任主席夫人彭麗媛的翻譯,去年3月她隨彭麗媛出訪荷蘭的時候,荷蘭王后的隨行翻譯章因之正好也是杭外的。而國母的千金,相信大家都知道,也素杭外畢業滴~
1986年,章因之從杭州外國語學校畢業,獲得荷蘭政府獎學金,留學萊頓大學。畢業後她留校教授中文,此外也做些中國和荷蘭的文化交流活動。
據杭外校園網介紹,杭外建校近50年來,已有30多名畢業生在外交部工作。除了張建敏、張京、張蕾這三「張」之外,85屆畢業生鄒肖力、97屆畢業生錢歆藝等也都先後多次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擔任翻譯。
為啥杭外是高翻的「搖籃」?
杭外英語老師肖芸說,這些學生,在學校的時候都是叱吒在辯論隊、話劇社等社團的活躍分子,當時練就的勇氣,讓他們現在面對再大的場面,都不會怯場。
當然,廣闊的知識面就翻譯而言也是必備要素。「我有些學生,臨近畢業的時候,上課完全游離在課堂之外,因為課本上的知識他們早就掌握了,然後就看各類書籍,還寫英文小說。」 肖芸老師口中的另類學生,最終恰恰是夠格保送北大的。
學校在教學過程中也會鼓勵學生博學,杭高的寒暑假作業沒有太多的筆頭作業,更多是自主充電式的建議。
當然,想要當上高翻,可不是那麼容易滴~
高級翻譯,望文生義,應該是翻譯裡的「限量版」。
不過,北外高翻學院老師徐冰說,作為職業,對「高級」這個前綴,其實沒有特別的界定。
但從學歷上看,高翻至少是碩士研究生起步。在國內高校中,北外、上外、外交學院、對外經貿大學等都設有高翻學院。
這之中,最老資格的就屬北外高翻學院了。學院會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強化訓練,主要是筆譯、視譯、交傳和同傳四大塊訓練。
所謂筆譯,就是書面中英互譯;視譯則是看一段文字或視頻後迅速口頭翻譯;交傳即交替傳譯,對方說一段,你翻一段,總理答記者問就是這種形式;而同傳就是同聲傳譯。
當然,翻譯技巧過關並不等於就是一名優秀的翻譯,翻譯實戰中會涉足太多未知的領域,翻譯者必須有廣博的知識。「爭取做一個『通才』,即便不是樣樣精通,至少什麼都得略懂。」徐冰說。
很多高級翻譯學生的學習狀態一句話能概括了——「不是在資料室,就是在去訓練室的路上」。這短短的一句話道盡血和淚啊……
別看高翻都是金字塔尖的精英,但個人較高的職業期望值加上就業難的大環境,就業壓力還是挺大的。
能力和運氣特別好的,考公務員進外交部,「但並不是進了外交部就能像張蕾那樣成為領導人的貼身翻譯,公務員已經夠難考了,而要進外交部的翻譯室,還需經過魔鬼式的『觀察培訓』,只有不到4%被最終錄用。」
即便進了翻譯室,還要經過近6年左右的培訓,才有可能成為領導人的貼身翻譯,有「出鏡」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