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王樹成:倡中式禮服為「國服」 吁「衣冠文化」回歸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3-04]    我要評論
       

霍震霆在提案上簽字聯名 (于永傑 攝)

【文匯網訊】(記者 于永傑 兩會報道)服裝作為文化符號,是國家軟實力的象徵。儒家文化圈的日本、韓國、越南等國以及歐洲、非洲、阿拉伯地區都有各具特色的「國服」。中華文明「衣冠制度」淵源甚久,而今重要場合卻多見西裝。有感於此,由港區政協委員、香港文匯報社長王樹成牽頭,盧文端、黃英豪、杜惠愷、方方、呂耀東、霍震霆、譚耀宗等多名港區委員聯名向全國政協提交了《關於確定中式禮服作為「國服」的建議》的提案。如何融合中式服裝元素、體現中華文化特點,又能適應時代,以及如何做好中式服裝文化的申遺保護等話題,受到政協委員的熱議。

王樹成認為,隨著經濟地位的崛起,中國距經濟第一大國的目標越來越近,世界對中國的關注日益提高。作為一個五千年歷史的古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到了應該認真對待的時候了。服裝作為文明符號,承載了傳承和傳播文化的功能,「我們應該設計一套能代表中華文明的服裝,來替代西式服裝。」

王樹成介紹說,「歷史上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孔子以「微管仲吾其被髪左衽矣」來讚揚管仲保存中原文化的功績;明清易朝之際,黃宗羲、王夫之等人以「不剃頭,不易服」來表明自己傳承華夏文明的心跡。可以說,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主流的儒家,歷來視衣冠為華夏文明的象徵。

但隨著近現代風雲激盪的政治、文化變遷,優雅的中式傳統服裝,逐漸被西式服裝所取代。現在無論是內地、港澳還是台灣,中式傳統服裝式微,也是普遍的事實。而環顧儒家文化圈輻射範圍內的日本、韓國及東南亞等國,都保存著自己的傳統服飾,也沒有因為傳統服飾的傳承,而影響其接受西方文化。在世界範圍內,印度、緬甸、泰國等許多亞洲國家以及非洲的所有國家,北歐、東歐諸國,特別是阿拉伯國家,更是視自己的民族服飾為生命。它們都保留了自己的傳統文化,包括把獨具特色的民族服裝作為其「國服」。

「當然不能完全說西裝就是西方文化殖民的象徵,但不可否認的是,西裝是伴隨著隆隆炮聲傳入中國的。」王樹成提出,禮服是文化的符號,也是軟實力的象徵。在今天我們仍然以西式服裝作為我們的禮服是不合適的,要全面復興中華傳統文化,讓中華軟實力走向世界,需要一個廣泛的載體來向世人展示中華民族的形象。因此,制定統一的中式服裝作為現代中國的國服,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王樹成建議:這套國服可按照穿著場合分為「禮服」、「便服」兩大類。禮服可用於特殊的外交、官方活動、重大慶典、祭祀、婚慶、成人禮等場合;便服則可在一般性傳統節日和日常生活時穿著;國服一旦確定,建議國家領導人、各級領導幹部在適當的場合,要帶頭穿著。各地在舉辦傳統節慶活動時,如陝西的公祭軒轅黃帝大典、山東的孔子文化節等,應將傳統中式禮服的的元素納入其中,令其深入人心。在外交活動中,中國官員更要穿著國服;同時將中華民族傳統的農曆新年初一定為「國服日」,倡導大家在當日都穿著國服;結合國服的研究,盡快啟動中式傳統服裝的申遺保護工作,利用一切機會,將國服向世界展示。

適應時代 非復古「寬袍大袖」

談到中式傳統服裝,人們很容易聯想寬袍大袖的古代服裝。王樹成認為,我們的「國服」既應吸收中式服裝文化元素,更要符合時代需要。他介紹,上世紀初孫中山先生設計的「中山裝」曾經作為禮服使用,「中山裝的設計細節裡面就融入了中國文化,比如說它的四個口袋代表了禮義廉恥。

「據我所知在廣東的中山,有一種改良的中山裝在流行。還有一種『新立領』也被很多人在正式場合穿著。」王樹成認為,其實當前有很多人已經在以實際行動探索傳統與現代結合的服裝樣式,如彭麗媛女士曾在多個場合身著傳統服裝,展現了中國女性的優雅風範,就是一個很好的榜樣。

對於確定「國服」這一概念,最近幾年,許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專家學者紛紛提出建議。不過,時隔多年,這個建議尚未得到落實,主要原因在於大家對如何確定哪種中式服裝作為國服,沒有達成共識。在此次提案中,王樹成就建議:2014年APEC會議上,各國領導人所穿的「新中裝」可作為設計藍本,國家文化部門盡快召集傳統服飾文化領域的專家學者、服裝設計師,以「APEC新中裝」為基礎,制定出多款服裝樣本,在廣泛徵求社會意見之後,確定一種新的中式服裝作為「國服」。

父親曾感歎傳統服裝「斷層」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奧委會主席霍震霆此次在「確定中式禮服為國服」的提案上聯名,並認為這份提案「做了一件好事」。談到傳統服裝文化的失落,霍震霆深有感觸。他回憶,改革開放之初他的父親霍英東先生到北京的時候,穿著一件中式棉襖,而當時內地的服裝是清一色的「一片藍」,「當時父親開玩笑說覺得自己穿的像個地主。」作為一個體育愛好者,那時候霍震霆每次參加省港杯足球賽時,看到人們穿著非藍即綠,也深有感觸。

「而現在很多年輕人,紛紛跑到國外去買名牌服裝,把我們自己的文化丟棄了,這很可惜。」霍震霆認為西方的優秀文化可以借鑒,但我們自己的傳統也不能丟。服裝是文化的一部分,關係到我們的尊嚴。他的朋友中,有人拿著很大的精力和金錢從事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我們的服裝文化,確立國服這件事做對了!」

傳統本身也是時尚

全國政協委員、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常年穿著中式服裝,談起這一話題他更有感觸,「十年前我穿傳統服裝,被很多人視為怪人,而這幾年好多了,說明人們對傳統文化重視了。」當聽到記者提問內容與「國服」相關時,急著趕車的潘魯生還是停下了腳步。

潘魯生認為服裝服飾是一個很大的命題,也是民族自信心的標誌。日本的和服源自中國唐朝服裝,而韓劇中常見的韓服其實是以明代官服為藍本,恰恰是起源地的中國傳統服裝卻斷層了,這是令人很痛心的。對於確立中式禮服為國服,潘魯生認為需要廣泛徵集意見,要符合當代生活特點,獲得民眾的喜歡。「中國作為泱泱大國,擁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應該有自己服裝服飾符號」。

他同時強調,中式禮服的傳承應落實到日常生活中。「在正式場合、祭祀、成人禮、畢業禮以及婚禮中,應該提倡穿著中式禮服,只有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才算是真正得到了活態傳承」。年輕人喜歡追求時尚,但他認為傳統本身就是一種時尚,我們需要做的是如同將傳統與時尚很好地結合起來。

學位服亦應回歸民族文化

作為大學教授,潘魯生自十年前就在呼籲:目前內地高校的學位服是來自歐美,應該設計一套有中國文化特點的學位服。他稱,中國的學銜制度其實歷史悠久,從漢代到清朝「大學士」這一制度一直以各種形式延續著。但近代的高等教育體制學習自西方,我們的學位服也承襲歐美,「可以考慮吸收漢代的服裝特點,融合時代特色,設計一套我們自己的學位服。」

「國服」可依場合確定風格

出生於服裝世家的內地設計師黃芹芹,2012年曾設計了韓國麗水世博會中國館的漢服,而剛剛確定的消息,將在今年5月份開幕的意大利米蘭世博會上,黃芹芹仍將成為中國館漢服活動的設計者。「漢服活動最終的時間尚未敲定,現在的最初設計構想是展現中式服裝從傳統走向現代,更多的體現傳統服裝在當代生活中仍有活力這一主題」。

多年從事於中式服裝的傳承推廣,當黃芹芹得知《關於確定中式禮服作為「國服」的建議》作為提案提交政協會議時,顯得非常興奮。作為一名服裝設計師,她就建議「國服」的制定可按照不同場合分別設計一套純粹傳統風格和傳統現代結合風格的。「在一些傳統禮儀場合,如成人禮、祭祀、婚禮等場合,可嚴格依照歷史原貌復原其服裝、儀式流程等。」對於這些場合的禮服,她建議按照明朝的服裝來服裝,「因為明朝是離我們最近的漢族王朝,明朝保留下來的服裝也很多,復原的難度比較小」。而在諸如外交、商務活動、開學典禮等場合,則可設計一套傳統與現代相結合風格的禮服。

目前黃芹芹已經按照這種理念在進行試驗,她的工作室開發了「十樣錦」和「扶芳籐」兩個品牌,分別是改良中裝和純粹傳統漢服。「目前看來,這兩個品牌各有其需求客戶,可能因為十樣錦更貼近日常生活,所以銷量會更大一點。」不過她認為,中式服裝的熱忱推廣者中大部分是更希望忠實繼承傳統服裝,「如果我們的國服設計能照顧這些人的熱情,推廣起來阻力會更小」。

2015兩會
      責任編輯:劉健
文匯報道預告:「治霾三問」      [2015-03-02]
報道深圳好新聞 文匯報奪4獎      [2015-01-22]
代表議案:高中體育不合格不畢業      [2015-03-05]
昆明農貿中心大火死亡人數升至12人      [2015-03-05]
范一飛郭慶平任央行副行長       [2015-03-05]
劉源:軍內抓「老虎」 反腐常態化      [2015-03-05]
人大代表李楨:推進教育考試立法      [2015-03-05]
崔永元與王岐山交談:見到您特緊張      [2015-03-05]
人大代表彭長城建議減免期刊機構稅費      [2015-03-05]
從傅瑩看國家的話語力量      [2015-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