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新華網3月7日報道,這邊,有關中國公民赴日本買馬桶蓋和電飯煲的討論聲頻繁迴響在兩會會場;那邊,北方重工集團遠在澳大利亞悉尼的地鐵施工緊鑼密鼓推進。
這家企業生產的四台盾構機正在轟鳴作響,大展身手。憑著優良的質量,北方重工生產的盾構機已遠銷50餘個國家和地區,直接參與了當地的大型工程建設。
2014年,海外市場銷售收入佔到這家中國重型機械業三強企業全部銷售收入的1/3。這是一個以生產襪子、打火機、玩具聞名的貿易大國邁向更高級別工業國家的縮影。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實施「中國製造2025」。全國人大代表、北方重工董事長耿洪臣說,這既表明了政府打造中國版工業4.0的決心,也給中國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由大到強,這是中國製造業發展的目標,需要每個製造業企業共同努力」。
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去年宣佈,中國已成為120多個國家和經濟體的第一大貿易夥伴。與世界上如此多的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聯繫,注定「中國製造」是世界經濟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主角。
2005年,美國自由撰稿人瑟娜·波基奧妮曾發表一篇題為《一年不買「中國製造」》的專欄文章,講述了她家在一年裡不購買「中國製造」的日子。文章最後,波基奧妮坦承,十年後,她可能根本就沒有勇氣嘗試一年不買「中國製造」的日子。
十年過去了,「中國製造」依舊遍佈全球,但變化卻在逐漸發生。人們發現,中國製造的小商品少了,以高鐵、核電等高端裝備製造業為代表的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正在不斷改變「中國製造」的形象。
遼寧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梁啟東認為:「中國經濟發展水平進入了中高端,靠低成本競爭的時代正在過去。」
在瀋陽新松機器人有限公司「機器人生產機器人」的生產車間裡,看不到幾個工人。這家中國最大的機器人生產企業生產的移動機器人不僅應用在國內幾乎所有的汽車總裝廠,而且走進了通用、福特等美國汽車公司在其本土的生產線。
統計表明,從過去5年的中國工業發展情況看,工業企業在研發設計方面應用數字化工具的普及率達到54%,每年都保持4%的增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在生產線上使用數控比重達到30%,年均增長也達到4%。
「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特別在智能化方面。」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說,實施「中國製造2025」是推動中國製造業從大國向強國轉變的第一步。
他說:「我們要用3個10年來實現向工業強國的轉變,而『中國製造2025』是第一個10年的行動綱領和路線圖。」這意味著中國有望在2045年左右成為工業化強國。
從2015年開始,工信部將用3年時間在流程製造、離散製造、智能化產品和服務、智能化管理、由此而產生的新業態、後服務等領域進行試點,為智能化製造發展開路。
比較當前盛行的「德國工業4.0」概念,苗圩表示,「中國製造2025」與「德國工業4.0」在推動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方面有異曲同工之處,但德國工業總體上處在從3.0向4.0發展中,「我們的工業企業可能有些還要補上2.0、3.0的課,才能向4.0發展。」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所所長陳鳳英認為,中國的製造企業要學習德國企業那種一絲不苟的態度和日本企業精益求精的作風,政府也要加強市場監管,讓更多質量好、服務完善、講究誠信的品牌佔領國內市場,這樣,消費者大老遠跑到國外去買馬桶蓋和電飯煲的現象才會越來越少,中國產品在世界上的口碑也才能越來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