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 朱燁 兩會報道)全國兩會已進入第五天,觀察港區代表委員們的話題,「一帶一路」始終是高頻率熱詞。當前香港經濟面臨轉型升級的變局,開拓新路是不二選擇,而「一帶一路」這條具有全球價值的現代經濟合作走廊,恰恰為香港提供了更富潛力、更高增值的契機。香港如何在「一帶一路」戰略中把握機遇、實現多贏,是當前的迫切課題,成為港區人大政協委員建言獻策的責任所繫。
港區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有的認為香港「跳板、橋樑、窗口」的作用短期內無可取代,「轉口港」的功能可借「一帶一路」進一步延伸;有的希望香港利用好其在人民幣離岸中心、融資和資產管理、專項服務等優勢,支持「一帶一路」框架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籌建和營運;有的建議香港與內地相關省市應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聯合路演,為香港貨品、服務和投資進入海外市場;有的提出發揮香港的漁業資源,設立南沙海洋產業合作區,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提供產業抓手……儘管各有側重,他們均認為,香港作為內地與海外歷史最悠久的中轉站,需積極融入國家戰略,以釋放更多活力、發揮樞紐作用,爭取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實現共享共榮。
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對本報表示,「一帶一路」自提出以來得到了積極回應,但對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迴響及實施速度,均遠遠大於「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較快,一方面是由於陸上各接壤國早有不同形式的經濟合作機制,和大量的邊境貿易、人員往來;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以鐵路、公路等交通項目作為強有力的啟動抓手,讓相關各國能夠即時分享到「絲路紅利」。相比之下,圍繞海洋資源的權益爭奪則愈演愈烈,尤其是中國與海上絲路沿線各國在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過程中,還不曾找到一個具體產業作為抓手,從而有效啟動各方力量。
對此,他建議,應在廣東南沙建設國家級的「21世紀海上絲路經濟合作區」,以海洋經濟及藍色產業作為紐帶,並運用粵港兩地在漁業方面的傳統優勢,以「南沙海洋經濟綜合實驗區」和「國家科技興海產業示範基地」作為「21世紀海上絲路經濟合作區」建設的首期目標,以遠洋漁業作為抓手,在最短的時期內切實調動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尤其是東盟10國的積極性,共同啟動海上絲路的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
因此,他認為,只有通過對海洋經濟的共同開發,才能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落到實處,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同樣也需要抓手,在南沙設立海洋產業合作區,則可以以遠洋漁業為抓手,在最短時間內調動沿線國家、尤其是東盟10國的積極性。因南沙擁有珠三角最後一塊廣達800平方公里可供規劃開發的土地,他建議,選擇南沙開設中國海上經濟合作區或者自貿區,在區內設立世界級的海洋經濟合作論壇及海洋經貿洽談會的永久會址,可以獲得更便利的條件。
蔡冠深建議,應在南沙設立海上絲路各國海洋經濟合作聯席會議辦事處,作為前述合作論壇及經貿洽談會的常設機構,並充分利用南沙作為自貿區的政策優勢,在當地重點開展有關海洋的商務服務、休閒旅遊、科教研產和高新科技等,建設有利發揮港澳台優勢的區域性海洋商貿服務基地、與港澳台配套的世界知名的旅遊度假基地、海洋產業科教研產平台等,並進一步將其建設成為「一國兩制」下探索粵港澳經濟合作新模式的示範區、深化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的先行區、促進我國海洋經濟產業升級發展的新平台。
在此產業園中,他認為,首先應該啟動的是南沙國際漁業合作示範園,集中排名香港、內地前6位的水產企業的實力,在廣東尤其是廣州市政府的支持下,將其建設成佈局合理、具有漁業特色的國際合作示範園,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收穫前期利益,樹立標桿。同時,在該產業園的建設中,還能夠利用中國消費群龐大、國人高端海產消費能力迅速提升的優勢,建設以南沙國際水產品批發市場為核心,大型冷庫、大型倉庫和水產品檢驗檢測、冷鏈物流、跨境電商等配套設施和服務齊全的,集國內外採購、進出口、倉儲、展示、交易、配送、融資於一體的現代化國際漁業交易平台,從而吸引國內外優質水產品貨源及有實力的水產品企業進駐。
陳經緯: 呼籲海外華僑共建「一帶一路」 香港應把握機遇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香港中國商會主席、經緯集團主席陳經緯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一帶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長的經濟大走廊,蘊藏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和潛力,呼籲港澳同胞和海外華僑華人及其社團積極參與到該戰略中,並使其成為一種自覺的行動,充分發揮其特有優勢和獨特作用。
他提到,不僅是中國內地,香港目前也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問題,共建「一帶一路」,既可以服務國家戰略,又能給香港自身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香港有條件為 『一帶一路』做出特殊的貢獻,可以重要的中介角色協助內地,並進一步成為國家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成為內地和香港企業聯合走出去的基地。」他認為,香港 「跳板、橋樑、窗口」的作用,短期內內地省市還不能夠取代,在「一帶一路」戰略中,香港作為轉口港的功能還可以進一步延伸。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途徑超過4000萬華僑華人聚集、佔全球華商總資產約30%的東南亞地區,這也就意味著華人華僑在其中發揮的作用至關重要。陳經緯指出,海外華人華僑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獨特資源,是連接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天然橋樑和紐帶,「他們熟悉駐在國的社會、法律、文化環境與風土人情,對祖國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也很熟悉。」
談到他個人是否準備投身「一帶一路」建設時,陳經緯表示,早在「一帶一路」戰略剛剛露出意向時,他就購入了泰國部分土地,準備興建商貿城,打造中國與東盟產品互銷的交流交換平台,為引進來和走出去提供便利。
林健鋒:香港應強化其在「一帶一路」中的角色
全國政協委員林健鋒表示,香港特區應利用「一國兩制」、「高度自治」的政策優勢及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健全的法律制度等條件,抓緊「一帶一路」的機遇、強化角色。他建議香港可借此機會,與沿線國家進行互訪、商談自貿協定、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等,開拓新的商機。
他認為,特區政府應與內地各主要大城市的地方政府,特別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地方政府,建立高層次、有專職部門負責的溝通平台,加強信息的互通機制。而在此平台上,他還建議,香港與內地相關省市,應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聯合路演,為香港貨品、服務和投資進入海外市場,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同時亦能加強對於「一帶一路」戰略的海外宣傳。
此外,他指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商貿和航運中心,可以為更多「走出去」的內地企業提供多元化的金融和法律等專業服務,使得有關企業的運作可以充分與國際接軌。內地可通過香港這一平台,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聯繫。
林健峰續指,為配合未來廣東自貿區的發展,加強香港各大碼頭、機場及鐵路等基礎運輸設施的建設和配套,簡化口岸通關手續,使得物流、人流、資金能夠釋放出更大活力,以配合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此外,他認為,香港可以爭取利用其融資和資產管理方面的優勢,來支持「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籌建和營運。
「一帶一路」轉移過剩產能 香港服務業可分羹
全國政協委員黃揚略於兩會期間建議,在「一帶一路」戰略框架下,國家可因時制宜,賦予香港新的功能定位,以充分凸顯和發揮香港在金融、資訊、渠道、管理、人才等方面優勢,促成香港作為中國經濟走向世界的橋頭堡和助推器,同時給香港帶來新的生機活力和繁榮穩定。
他指出,大量內地企業會將業務擴大至海外,內地過剩產能也將轉移到「一帶一路」沿線合作項目中,在此情況下,內地不論民企和國企,對通過香港融資以及獲取專業服務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越來越大。他相信香港與內地合作的範疇和規模會不斷加強、加大,其所擁有的國際認可的專業服務人才也將服務於「一帶一路」框架中。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吳秋北對本報表示,在「一帶一路」發展過程當中,香港可以擔當起更加積極的角色,從而帶動香港的發展,惠及香港普通民眾,帶動民生領域的進步。他續指,香港在國際視野和制度上的優勢非常明顯,應該繼續發揮作用,在「一帶一路」中促進雙向雙贏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工商銀行副行長張紅力建議,應該充分發揮金融作為國家軟實力的先行優勢和引領作用,集中金融力量辦好「一帶一路」這件大事,將「創新思維、創業心態」貫徹到底。在輿論引導上,他建議處理好境內離岸證券交易市場(國際板)與香港資本市場的關係,強調互利共贏的關係而非零和博弈關係,通過「滬港通」和「深港通」等渠道讓香港共享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