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尹卓:中國海軍50年也追不上美軍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3-10]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海軍少將在接受央視採訪時尹卓表示,中國永遠不稱霸。所以我們的海軍沒有必要搞美國這麼大的規模。11個航母編隊、14艘彈道導彈核潛艇、50多艘攻擊核潛艇,美國如果有能力維持住這樣的一個海軍,那麼到2050年之前美國和中國力量的對比依然是美強中弱,這大概是個定勢。節目採訪如下:

主持人:近日網友曝光了殲20戰機的最新兩架原形戰機,2013號和2015號同時現身的照片,這表明殲20新年的研製試飛工作全面開展,消息一出,立刻引來了大家的廣泛關注,這是否意味著殲20已經服役在即了?外媒稱殲-20當今世界上是五代機的集大成者,那麼中國何時才會成批量地裝備五代機?另外除了空軍,中國海軍也是有一大批新型戰艦紛紛亮相。中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輕型護衛艦「信陽艦」3月7日在北海艦隊大連某軍港舉行了正式入列和授旗儀式,未來「信陽艦」將會執行哪些任務呢?中國海軍反常態活動,西方怎麼會千方百計的阻擾,近來外媒渲染稱中國軍力再過十年將會不遜於美國,這種言論背後的真實意圖究竟何在?中國軍力的正常發展西方緣何異常緊張呢?這些都是今天關注的話題。

短片:近日網友曝光了殲20戰機最新的兩架原形戰機2013號和2015號同時現身的照片,這表明殲20新年的試飛研製工作已經全面開展,而此前在2月26號,中國空軍發佈招飛視覺片——《勇者的天空》,國產戰鬥機殲20也在該片首次公開亮相,有軍事專家表示,這表明殲20 服役在即,殲20 的服役預示著中國空軍的裝備技術又上了一個台階,實現了四代機到五代機的跨越,2014年可以稱得上是殲20四代機的關鍵性一年,在編號2001、2002兩架殲20完成早期的試飛工作後,2014年中國又製造了四架殲20戰鬥機,從編號2011到2015,都可以看到殲20的點滴變化和進步,而此次,編號2013和2015 的兩架殲20 同時亮相,也標誌著該機離定型已經不遠,將進入量產階段。中國新型戰機從首飛到服役的週期,一般是5到6年左右,殲15則是2009年首飛,2014年初批量裝備,專家估計,2011年首飛的殲20 有望最早在2017年左右批量裝備。

主持人:我們看到網友拍的殲20照片一公佈,馬上引起了廣泛關注,是第一次看到兩架殲20在同一張照片裡,而且機身上是2013和2015 ,這是最新的型號,那是不是意味著殲20 服役在即呢?

尹卓:那就看怎麼理解這個「在即」了,這個「在即」大概還有一兩年的的週期,但是這說明我們經費比較充足,技術比較成熟,所以我們在不同的項目飛行中同時兩架原型機起飛,一架飛它的綜合的飛控系統,就是把它飛行高線,最高最低、最大速度,最低速度、最低通常速度、失速速度,把它飛出來,還有爬高等等。另外一架飛綜合航鏈系統,把整個的雷達,武器系統的交聯,導航計算機等等,在不同飛機上飛可以定型,研製週期大大縮短,如果經費缺乏,飛完這個項目再飛那個項目,整個過程是累積串聯的,串聯的時間花費長一點,但經費少一點。現在看來殲20 投入比較大,經費充足,所以幾架飛機進行並行起飛試驗,服役時間可能會壓縮。

李莉:去年是殲20試飛取得重大進展的一年,這次照片引起這麼大的關注,2013和2015這兩架飛機的首飛中間的間隔非常短,2013號機剛剛試飛了不到20天,15號機就試飛了,它說明什麼問題呢,一方面它保留了和原來完全相同的相關細節,經過反覆的試驗已經確認基本是成熟的。另外和早期的試飛來比,更多地反映了我們現在的第二批次的原型機保持了穩定的試飛水平。在2011年的時候,先是2001號,隨後是2002號,實際上這是我們第一批次的飛機,而到去年,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先後有了四架飛機同時試飛,這說明第二批次的飛機保持非常好的試飛頻率,下一步會不會有2016號,我覺得按照目前這個型號的發展序列,很可能會有2016號,也就是第二批次五架加上第一批次兩架,共七架原型機同時在試飛,說明我們離最終的定型和批量生產越來越近。

主持人:我看到還有一種說法,有媒體評論認為說殲20是第五代戰機的集大成者,已經掌握了世界領先的技術,您贊同這種說法嗎?

李莉:我覺得外媒和相關國家有這樣一種評論,很大程度就在於我們在四代機的研發階段目前在時間節點上相對比較滯後,但是在整個技術的集成度上處於有利的水平,因為我們看當年的F-22,它的首飛是在2005年,十年過去,信息技術和航電技術出現非常大的進展,這個大家有目共睹。就美國來講F-35A首飛是在2006年,但是後續的B和C型和最初的機型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本身來講不斷地納入新技術,逐漸改進。我們可以吸納對方在研發過程中的不成功,這是我們非常重要的也是可取得一點,比如F-22當年的定位就是奪取21世紀的天空,但因為隱身的能力,當時它的空戰武器只能有限的攜帶,後續飛機比如俄羅斯的T50,包括我們的殲20,我們在空戰武器的研發方面包括攜帶方面,遠遠地優於F-22的水平,就是說光有隱身是不夠的,還要作戰,它整個的對空武器,對地武器實際上也比F-22強,後續的包括航電系統,這次的2013號機和2015號機演練的是光纖的相互鏈接,我們的科學家,國防科技人員提出的新的科技理念,把從導航到探測到識別到攻擊,一條線做一個集成,集成系統化的設計也是以前的設計當中沒有的。

主持人:有這樣一種說法,中國戰機一般的時間從試飛到服役是5到6年的時間,我們能不能判斷殲20是在2011年首飛的,服役的時間差不多是在2017年?

尹卓:大概從經驗上推算是這樣子,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應該是這樣子。當然這裡頭還有其他的一些試驗,比如其中一架飛機要做靜力試驗,就是破壞性試驗,對機體要進行加速老化的試驗,高溫、超高溫、低溫、震盪,機翼破壞活動,在幾個月的時間內飛大概就是一個生命週期,也就是20多年,看看機體、機架會不會出現裂紋,飛機設計強度夠不夠,這些都完成了,再加上我們在飛控系統和綜合航電系統中軟件的檢測,這些都是複雜的,像這樣複雜的飛機,包括計算機,數據總線系統,武器系統交聯,有非常多的軟件,這樣的軟件的測試也是非常複雜的,出了問題一點一點的查,一個一個源代碼查,也是非常複雜的。我想現在進展還是比較順利的,但是關鍵階段還在後頭,比如武器的交聯,雷達的使用,技術成熟不成熟。技術上是可以,但是還有很重要的標準,就是可靠性、技術成熟度,可維修性、這些都要達到指標,現在我們這個指標是綜合性的指標,不僅僅是發射導彈那一下子,它要有成套的跟它配合的特別是可維修性,不然飛機以後使用上相當昂貴,比如F-22飛一個小時維護時間大概是在8個小時,一開始維護時間大概在20個小時,以後縮短在8個小時,如果這樣的話維護費是非常貴的。

主持人:大家不要急於想看到殲20正式服役,央視微友「鐵騎闖陣」,他問殲20有沒有可能成為未來中國的航母艦載機?

李莉:我覺得從其他國家航母艦載機的基本標準看,殲20個頭重量大了一些,如果考慮到中型航母的體量,6萬噸左右,那麼搭載這麼大的(艦載機),比如參照俄羅斯艦載機,米格29K,包括蘇33,它整個最大的起飛重量在20多噸。比如美國航母,個頭最大的E-2C預警機,最大起飛重量也就是27噸左右,但是現在通常所說的T-50,殲20,也包括美國的F22,這些戰鬥機都是重型戰鬥機,它的起飛最大的重量會達到35噸左右,這麼大的東西放到上面以後,一方面從單價作戰效率來講並不一定比搭載一些中型戰鬥機好,另外從彈射起飛的基本要求來講,有悖於目前航母作戰理念。所以未來我們有目前和殲20輕重搭配的殲31,把它做一些相關的改進,比如折疊,比較小的局部的修改,它就可以上艦,比非要把殲20這麼大個頭的上艦可選。

主持人:那麼,除了中國空軍外,中國海軍新式裝備的步伐也是不斷提速。

短片:3月7號,中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輕型護衛艦信陽艦在北海艦隊某軍港舉行正式入列命名和舉行授旗儀式,信陽艦排水量1300噸,滿載排水量1440噸,是中國裝備的第17艘056型導彈護衛艦,也是中國海軍第二艘沿用501型號的戰艦。近期,中國自行研製的多艘戰艦紛紛入列,1月16號,054A型導彈護衛艦「黃岡艦」入列,「黃岡艦」是中國自行研製設計生產的新一代導彈護衛艦,滿載排水量4000餘噸,可單獨或協同其他海軍兵力作戰,具有較強的遠程警戒和防空作戰能力。此前在2014年底,中國海軍也接連服役兩艘新型056型護衛艦,分別是服役東海海艦隊的「株洲艦」和服役南海艦隊的「潮州艦」,隨著一條條新型艦艇不斷入列,以及海軍官兵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遠海護航、遠海訓練、遠海巡邏已經成為中國海軍的常態,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曾表示,為了建立一支與中國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強大軍隊,無論什麼時候,任何一種新型武器的試飛試驗試制或者下水都是正常的。

主持人:好,接下來我們請尹卓教授在大屏幕前來為我們解讀一下中國海軍近期新入列的一些戰艦。我們先來看一下信陽艦,它是中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的輕型護衛艦,它的排水量是這麼大(標準排水量1300T 滿載排水量1440T)您來為我們介紹一下他的新型特點是什麼呢,它的武器裝備又是什麼呢?

尹卓:056輕護它是一種多用途的艦艇,它的研製主要是為了取代我們的一些小型艦艇比如500噸左右的導護艇,300多噸的獵潛艇還有一些護衛艇,它主要把這些小型艦艇全部取代。另外用一些型號比較大的,它跑的能遠一點,所以在近海活動範圍也大、穩點性更好,它平常主要的戰鬥勤務就是護漁護航,但是可以進行對海攻擊,同時有一定的對潛探測能力,另外還有一定的自衛防空能力。所以總體來說它的適航性比較好,在完成日常戰鬥勤務裡是非常有效的。

主持人:它主要起到一個升級換代的作用?

尹卓:是的。

主持人:另外除了信陽艦,海軍近來還有一大批軍艦飛奔入列。比方說今年年初的是054a型導彈護衛艦黃岡艦,那麼請為我們介紹一下054a型護衛艦,它的主要特性是什麼呢?

尹卓:054a在世界上是一種比較優秀的護衛艦,它的噸位是4000多噸,它有一定的區域防空能力還有近程的防空能力,另外比較強的反潛能力,它帶有多種聲吶可以進行反潛。此外還有一定的防空能力,同時它的防空能力,大家可以看到這裡是有垂直發射的區域防空彈,同時還有一定的反艦能力。所以它防空、反艦、反潛能力都具備,是一種綜合性的護衛艦。

主持人:我們看到中國海軍的遠海能力正在不斷的增強,比方說遠海護航、遠海訓練、遠海巡航,成為中國海軍的一個常態,那麼您認為中國海軍的遠海綜合補給能力也得到提升了嗎?

尹卓:中國海軍的遠海補給能力,目前為止跟大國的海軍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和我們自己相比我們已經有了一系列的補給艦開始上來了。比如說我們已經有了2萬多噸的大型補給艦,我們在亞丁灣長期護航的時候就是一艘補給艦和2艘驅護艦進行巡航。另外我們的航母編隊訓練的時候也是一艘大型補給艦跟著。但目前我們的大型補給艦噸位還不夠,一般的大型航母如果遠海作戰的話,補給艦要大概4萬噸以上比較合適。它的彈藥油料攜帶能力都比較強、食品和淡水的攜帶能力也比較強。所以我們的補給艦目前為止數量還不夠,噸位也稍顯小了一點,今後還會有新的發展。

主持人: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海軍的正常行動經常會遭到別國的監視和干擾。最近有這麼一條消息,就是美國防務政策專家他叫安德魯•克雷平雷維奇,他寫了一篇文章,他說在亞洲構架一個所謂的群島防禦,他的理念說在第一島鏈用導彈做威懾,同時結合海空的力量在島嶼附近的狹窄海域形成一個封鎖通道,它是不是在公共海峽的位置或者是在菲律賓群島附近 。他提出的這麼一個設想,您認為這樣的一個群島戰略能夠起作用嗎?對中國會有什麼樣的威脅呢?

尹卓:島鏈戰略確實是美國提出來的,它在二次大戰結束以後就提出了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的概念,這個概念上它確實在控制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第二島鏈它的戰略支撐是關島,第一島鏈是日本加上菲律賓這2個盟國控制。應該說在戰爭真正打起來,島鏈對於我們海軍的進出遠海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但是現在也不是一點沒有辦法,畢竟,如果岸防導彈在那個地方那麼航天手段航空手段都能夠發現,可以提前把它們打掉。岸防導彈的生存率並不是特別高,即便是機動部署也是有辦法打掉的。所以用這樣的一個固定的火力封鎖島鏈的辦法成功率並不高,當然加上美國航母編隊的機動封鎖,加上攻擊核潛艇那麼它的威脅是相當大的。我們看這張圖列出了海中的攻擊核潛艇的封鎖,這種封鎖是比較有效的,就是空中的水面的加上水下的封鎖會形成比較強的封鎖鏈。但是任何矛和盾都是相輔相成的,誰發揮的好誰才會最後取勝。島鏈封鎖未必能封住。

主持人:中國的「矛」最主要的關鍵部分是什麼呢?

尹卓:我們的矛,因為在我們家門口打仗,我們誰也不會怕,第一第二島鏈都是離我們不遠的地方,大概3000公里左右,我們現在主要的作戰平台全部都覆蓋了3000公里甚至4000公里。包括陸基導彈、航空兵作戰半徑,航空兵帶上導彈的作戰半徑可以達到5000公里。潛艇和大型水面艦艇作戰編隊都在2、3000公里以上,因此都在我們火力和兵力能夠打擊的範圍內。現在我們比較弱的就是我們的信息控制能不能達到這個位置上。現在我們在加強我們的信息化建設,希望我們的信息控制也能夠到達這個位置上,這樣我們會形成一個完整的立體的突破島鏈的能力。

主持人:這幾天的新聞中我們還看到這樣一個現象,就是對於中國軍隊的正常發展西方卻是感到異常的緊張,我們再通過一個短片一起瞭解一下。

短片:對於此次中國兩會期間宣佈2015年中國軍費將同比增長10.1%,美國專家和媒體表達了高度的關注。3月6號俄新社報道稱,美國海軍分析研究中心,中國研究部主任戴維指出,軍事改革是中國領導人的龐大計劃,5年內就能看到初步成果,再過5年中國軍隊將不遜色於美國,現在中國經濟已經不比美國差了。他預測,中國軍隊現代化將在2020年前結束,而另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國際公司網站3月5號報道,中國2015年的軍費將同比增長10.1%。這些增長將縮小中美仍舊巨大的國防開支差距,不過來自《香港晨報》的文章,數據顯示2015年5個主要國家的軍費開支如下:美國5345億美元,中國1419億美元,俄羅斯820億美元,日本420億美元,印度411億美元。可以看出美國的軍費是中國的3.77倍,而四國加起來也只有美國的57.43%。

主持人:剛才片中的一句話想必大家都非常清楚深刻,就是美國專家說再過5年中國軍隊的軍力將不遜於美國。那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您怎麼看美國海軍專家所說的這些話呢?

尹卓:如果說是美國專家所說的話,那麼他一定是在捧殺中國海軍。實際上5年後、10年後我們和美國海軍的差距仍然是非常的大的,另外我們沒有利益和美國一樣去建設一支超級強大的海軍力量。它的目標是在全球部署、全球到達、全球作戰,唯一的目的是做全球的領導者。奧巴馬說:「美國還要領導全球100年」中國並沒有做全球領導者的願望。我們沒有想當霸權主義國家的願望。中國永遠不稱霸。所以我們的海軍沒有必要搞美國這麼大的規模。11個航母編隊、14艘彈道導彈核潛艇、50多艘攻擊核潛艇,美國如果有能力維持住這樣的一個海軍,那麼到2050年之前美國和中國力量的對比依然是美強中弱,這大概是個定勢。

主持人:可以說是50年仍然是有差距。

尹卓:對的。

主持人:我們下面來看一位央視v友風城玫瑰:評價中國軍隊現代化的標準是什麼?是否如美方所說2020年前實現現代化?

李莉:籠統的以絕對值來比較中美的軍費的基本的比例和差距,我覺得是不客觀的也是不具備客觀對比的標準。原因是這裡面淡化了很多客觀的細節。我們知道如果是從整個兵源的規模來講我們230萬和美國目前100萬來講是根本不具備可比性的。所以我們在比較的時候,關鍵應該考慮什麼是現代化的標準,世界通行的標準叫做人均國防費,它在很大程度上能夠細化一個國家的軍隊,究竟有多大的投入才能保持一個維持型的軍隊,即戰鬥力不衰減,那麼多大的一個比例的投入才能保持適度的發展,多大的比例才能達到有所發展。所以按照這個比例來講,在2004年以前,我們是處於維持線以下的,這個現狀我們做了一定的補償,這個本身我覺得任何國家都沒有資格拿這塊來說事。第二個我覺得它還反映了戰鬥力的標準,它反映在具體的裝備的結構上有更細的標準,這裡面一個就是新舊裝備的比例。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年大量的比如說海軍裝備下水,但是過去我們長期的老舊的二代裝備佔多大比例我想大家是知道的。比如說陸軍,真正現代化的陸軍不僅僅是有大量的地面坦克,它必須有空中的武裝直升機,那麼從現在的空中武裝直升機在我們一個陸軍師裡所佔的比例是多少,這個我們恐怕離現代化的陸軍標準差得也是比較遠的,更不要說空軍。未來我們可能會有殲20服役。但是我們老舊的殲8飛機,包括殲10所佔的比例究竟在戰鬥機裡所佔的比例有多少,我覺得這些才是真正意義上中國軍隊現代化的標準。所以我覺得美國等西方國家不應該籠統的講,這個標準一定是根據各個國家實際的軍力發展水平算出來的。

主持人:最後我們再來看一下美國的軍費實際上是中國的3.77倍,為什麼西方的軍隊特別是美國總是喜歡拿中國的軍費來說事呢?

尹卓:實際上我們再來看一個數據,就是我們軍費占GDP的比例,我們是1.5%,美國是4.5%。那麼為什麼它占的比例這麼高還拿中國說事呢?因為經濟力增長我們綜合國力增長經濟和科技力量的增長我們軍費的絕對值也在增長。它坐慣了霸主的地位,不希望第二者接近它的位置,實際上我們沒有趕超它的這樣一個雄心,也沒有這樣的意圖,但他一直害怕,這是一個當老大的心裡負擔吧,所以經常拿中國說事,當然也拿中國樹了一個靶子好要軍費,希望能夠保住軍費所以紛紛拿中國來說事,我想這是主要原因。

主持人:恩,一方面捧殺又是一方面進行所謂的批評。李教授那您覺得美國拿中國的軍費說事,是不是不管每年公佈的數值是如何永遠會這樣呢?

李莉:我覺得這個可能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因為目前我們國防費用的增加一方面是新型裝備的研發,第二部分是我們的訓練經費,第三部分是人員維持費,所以它勢必要保持一個穩步增長的態勢。

      責任編輯:Joshua
美軍上百輛坦克逼近俄邊境      [2015-03-10]
美軍事衛星爆炸 產生43塊太空垃圾      [2015-03-03]
美智庫稱美軍已無力同時打贏兩場戰爭      [2015-02-25]
印度加速建第2艘國產航母對抗中國      [2015-02-25]
美上將:亞太很多人喜歡美軍      [2015-02-17]
四千美軍稱若開戰定能擊敗IS      [2015-02-17]
俄媒:奧巴馬指中俄黑客入侵美軍是賊喊捉賊      [2015-02-15]
大數據解讀中國軍費支出      [2015-02-12]
美軍官稱「中國將對日開戰」遭解職      [2015-02-07]
美軍高官稱中俄比IS更威脅美生存      [201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