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釋永信支招新農村:退休幹部應告老還鄉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3-1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兩會上,釋永信成為媒體採訪的焦點人物。

【文匯網訊】一句點名怪罪的話,又讓少林寺主持成為話題。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釋永信將《關於尊重宗教感情,規範佛教網絡用語的建議》提交大會。他提出,規範佛教網絡詞條,將佛教網絡百科詞條、貼吧等的編輯權限歸還給宗教界或專門學術研究機構。兩會提案里,釋永信提出,要鼓勵符合城鄉需要的幹部、知識分子在離退休後「告老還鄉」。

據海外網報道,為此,釋永信舉例說,一些文學、藝術、影視、歌曲、廣告作品中不時出現戲謔、譏諷、醜化僧尼的現象,比如「網絡神曲」《法海你不懂愛》,惡意詆毀唐朝著名的法海禪師。

對此,人民日報新媒體微信公號「俠客島」認為,批評神曲不尊重老祖宗是挺對的事,雖然現在商品化浪潮席捲一切價值觀,但對老祖宗的好東西,還是需要留點禁區,不要想著「解構一切」就很酷。

不過,也有神曲「粉兒」表達了不滿,湖南紅網刊出的一篇文章對此評論到,法海的形象被毀,不能完全怪罪於《法海你不懂愛》,若要較真起來,應該找《白蛇傳》作者打官司。雖然該提案很有必要,但也不必對一首神曲如此較真。讓人覺得釋永信大師情商不夠高。

看來,究竟懂不懂愛,也只有大師自己知道了。但不愧是少林寺的主持,釋永信很快地便從「網事」中回歸現實。

3月10日,人民日報海外網刊發專訪文章指出,釋永信透露,他在提交的提案中還建議,鼓勵符合城鄉需要的幹部、知識分子在離退休後「告老還鄉」。

大師這個「還鄉」提案很「時髦」。雖然新農村不是新詞了,但在2015年春節前後,「鄉愁」、「近鄉情怯」卻再度成為時事話題的熱詞。

他的這個提案也不是不接「地氣」,中國傳統文化即倡導「文官告老還鄉,武將解甲歸田」,士紳文化是傳統社會的重要基因。只是,究竟如何改善基層醫療服務,如何將農村土地政策從「制約的瓶頸」變成「催化劑」,大師可能還得再想想。但不管怎麼說,從批神曲被嗆聲,到提「還鄉」提案,今年兩會上的釋永信也是「蠻拼的」。

近年來,由於城市聚集醫療、教育、信息和文化等優勢資源,農村人口大量湧入城市,也帶來了城市負擔過重、環境污染加快等影響。同時,優秀人才單向的流向城市,也就造成很多鄉村地區出現了文化匱乏,信仰缺失,教育、醫療不均衡等一系列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在接受海外網專訪時透露,他在提交的提案中建議應制定相關激勵制度,鼓勵城鄉需要的優秀人才在離退休後實行「告老還鄉」制。

記得住的鄉愁,回不去的老家

記者採訪人大代表釋永信如何看待農村常住人口大量流失,鄉村建設以及農耕文化遺產如何保護,以及中國傳統信仰及民俗日漸衰微,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面臨著巨大挑戰的問題。

釋永信表示,如今優秀人才都集中在各大城市之中,他們離退休後往往都選擇留在城市當中,這固然有大城市醫療條件等優勢,也有回到家鄉的種種不便,造成記得住的鄉愁,卻回不去的老家。解決這一系列矛盾,應當從「人口大分散、小集中」的原則著手,不但能夠緩解當前的矛盾和問題,在民族安全方面,更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據報道,城市居民回原籍定居、官員和相關人才「告老還鄉」對促進鄉村文明與發展作用顯著。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也不斷有「精英返鄉」的成功案例,他們回到家鄉與當地群眾一起,竭盡所能地為當地經濟、教育等貢獻才智。如毛致用曾先後擔任湖南省委書記、江西省委書記、全國政協副主席,退休後他回到老家湖南嶽陽縣西衝村。為讓村裡百姓盡快過上小康日子,毛致用不但獻計獻策,還親力親為,幫助當地經濟發展。陳蘇厚曾擔任海南省主管農業的副省長、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退休後他和老伴兒一起回到家鄉海南省臨高縣南寶鎮松梅村。他動員村民種植香蕉,僅僅兩年時間,松梅村成了遠近聞名的香蕉種植專業村,人均純收入增長了一倍。

從告老還鄉養老,到返鄉參與鄉建

當記者問及當今「告老還鄉」的現實意義時釋永信分析到,按照我國現行的退休制度,凡是年滿55週歲的女性與達到60週歲的男性都可以退休。在全國城市中,有一大批年齡五六十歲,在各行各業積累了幾十年經驗的優秀退休人員。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都來自鄉村,通過上學與參軍等各種途徑在城市工作與生活。現在六十歲左右的都是離退休人員,基本都是青少年在鄉村環境中成長出來的,受過良好的教育以及經歷了三十年改革開放的歷練,他們是黨和國家最為寶貴的一筆巨大財富。

據記者考證,我國從周朝開始到明清兩代,中國歷史上就一直實行「文官告老還鄉,武將解甲歸田」的官吏回鄉的退休制度。由此中國傳統社會形成了「樹高千丈,葉落歸根;遊歷百城,終歸田園」的歸故里回鄉村的優良傳統。這些告老還鄉的文人、官員、武將或商人不僅帶動了以鄉村為目的地的財富的回流,更加重要的是還推動了文化回流、教育回流、信息回流與人脈的回流,並且還構建了從基層鄉村到中央政府的聯絡通道,形成了在中國幾千年鄉村建設、鄉村治理與鄉村教育中扮演核心角色的鄉紳階層。

「現在政府與社會各界,正在大力倡導繼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這個大好形勢下,應該激發與發揚「告老還鄉,參與鄉建」的優秀傳統。我們應該鼓勵與支持離退休幹部及知識分子「還鄉」。這些人才不應僅僅是居住地的簡單回歸,而是「歸教於閭裡」,改善農村交通、醫療、教育、環境的落後面貌,同時也能讓離退休幹部及知識分子找到其歸屬感與榮譽感。」釋永信解釋道。

讓「還鄉建設」成為一種現實可能

記者請釋永信分析下「還鄉建設」的現實阻礙時,他表示隨著近年來我國基礎建設、互聯網信息化和醫療條件的發展,我國農村宜居情況不斷好轉,為「告老還鄉」奠定了一定的條件。如今很多人對黨,對人民,尤其是對家鄉的父老鄉親有著深厚的感情,願意投身到家鄉的文化、教育、健康、環保等方面的事業中去。但我國《土地管理法》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土地……」,限制了離退休人才向農村流轉。一些制度缺失,沒有給他們提供合適的機會、平台與政策支持,所以沒有煥發這一大批離退休幹部、企業家、教師、醫生等參與其中的積極性。應依據《憲法》重新修訂相關法律法規,明確恢復及完善相關制度。

從政策上鼓勵還鄉建設者將其醫療、養老保障靈活方便的選擇轉回地方,從而推動改善農村醫療及配套設施的落後面貌。相關部門對離退休幹部及知識分子還鄉參與的相關建設項目上應該給予政策上的支持。並積極宣傳離退休幹部還鄉建設,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和支持。對於還鄉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士,給予相應的榮譽或表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並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習近平指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說到底,關鍵在人。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讓大量優秀的離退休人員回鄉去發揮餘熱,讓更多人才在鄉村天地中大有可為。

      責任編輯:京辰
釋永信:「法海你不懂愛」詆毀禪師      [2015-03-10]
釋永信比較迪斯尼和少林寺      [2015-03-04]
釋永信回應少林寺「澳洲分寺」:呵呵      [2015-03-04]
海外投巨資少林寺的錢哪來的?      [2015-02-28]
安徽六安歹徒持兩把槍劫持老人      [2015-03-11]
《政府工作報告》27年來首提企業家      [2015-03-11]
黃潔夫談醫患關係:勿任性要信任      [2015-03-11]
兩會期間明確了哪些「時間表」      [2015-03-11]
釋永信支招新農村:退休幹部應告老還鄉      [2015-03-11]
浙三門縣審計局長酒駕肇事被免職      [2015-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