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國青年報報道,「30年治好太長,兩三年治好很難。」關於中國治理霧霾,中科院院士、國家氣象局原局長秦大河去年曾如此表態。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他繼續悲觀地表示:「10年內仍難治好霧霾。」
秦大河認為,我國能源結構仍然以煤炭為主,國家費了很大勁才將煤炭在能源消耗的占比從70%降到現在的66%,本世紀中葉將降到55%左右。煤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來源,煤的問題短時間解決不了,霧霾也難以治好。
據介紹,我國早在1950年11月就開始全程觀測輕霧、霧和霾。綜合這些年的數據分析,每一次霧霾出現都和經濟社會發展緊密聯繫。最近霧霾問題嚴峻,大量燃煤是主要原因。中國去年的燃煤量是41億噸,產生了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顆粒物的排放,造成空氣污染等問題。
去年11月12日,中美兩國共同發表《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其中,中國計劃將清潔能源使用率在2030年提高到20%左右。秦大河說,這對徹底解決霧霾問題作用甚微。要解決霧霾,必須要降低每一樣產品的能源消耗量。單位GDP能源消耗量如果能夠降到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就需要有重大發明。「可惜現在從教育到科學都做得不夠,實用技術這部分也不夠。」
在秦大河看來,治霾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政治經濟社會問題。他指出,中國對於改變能源結構不僅有急迫的需求,也有切實的行動,比如除了煤之外,中國在北方開了好幾條石油天然氣管道。「去年的能源消耗沒有大的增加,碳排放也減了,可見,只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一點不放鬆,治霾還是有希望的。」
|